喬靜芳
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路、溝通師生聯系、活化授課氛圍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融合提問教學,我們應嚴格遵循課程特點,突出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數學課堂的提問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數學具有邏輯性和推理性,基于這一特點,大多數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往往不強,在課堂上可能會很難一直堅持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因此,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提問。
一、注重提問質量,全面兼顧
數學,因其抽象晦澀等學科特點,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很多時候,教師為了確保學生在認真聽課,會進行多次提問,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增加提問的數量。對于學生而言,課上大多數時間都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以防教師提問的時候自己答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忙著進行“應付”教師提出的問題,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的課堂效果看似很好,學生也學會了很多知識,實則,學生只是在忙著回答提問,學習到的知識很少。因此,要進行適當的提問,在提高提問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般來說,提問的有效時間應控制在教學實踐的25%左右。
還有這么一種情況,一些教師只喜歡提問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很少去理會那些成績落后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成績好的學生會感到教師重視自己,因此自己應該更加努力聽講。成績落后的學生就會感到教師已經放棄自已,再怎么提問也提問不到自己身上,因此會無精打采,很少積極思考。作為一名的教師,一定要杜絕這種現象,盡自己最大努力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提出恰當的問題,兼顧所有同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教師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講解時,可以提出難度不同的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解題的步驟有哪些,這個問題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回答上來,因此可以讓學習落后的同學進行回答,之后根據步驟再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如何去分母、如何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等,這些問題難度大多相似,因此可以讓學習中等的同學進行回答,之后再提出一道新的問題,讓學生觸類旁通,在此時可以讓學習好的同學上臺進行計算,讓所有同學都參與其中。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趣味
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會更容易接受知識,更容易放開自己,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主動參與課堂提問,因此,教師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初中生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可能會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教師應耐心傾聽他們的問題,盡可能解答,保護學生爛漫的天性。此外,初中生還有較強的自尊心,因此,當學生回答不出來一些問題時,不要當面指責他們,應盡量給予學生積極性的鼓勵。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當學生對于某個問題有疑問的時候,不輕易否定,要讓學生知道答案不止一個,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培養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入一些有趣的事物,讓學生對之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以教材為主,輔以學生心理變化特點,引入人勝、層層深入地進行知識講解,提出富有哲理、深意和啟發性的問題,用專業的、生動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的培養。例如,教師在進行循環小數、無限循環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有限小數講解時可以進行一些小游戲,比如擊鼓傳音,教師背對學生開始擊掌,學生之間傳遞花朵,當掌聲停的時候花朵在哪個同學手里,就請同學表演一個節目。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鼓掌頻率來代表循環還是不循環,若是相同的頻率則是循環小數,若頻率不同則是不循環小數;教師可以根據掌聲停止不停止來表示有限還是無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了知識、培養了競爭精神,同時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東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才會愛上學習,享受學習。
三、選擇恰當的問題,及時反饋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選擇恰當的問題,這是因為不同的學生雖然處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但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會存在有的學生理解得很棒,有的學生理解得就還有欠缺,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符合學生發展的問題。要“好、中、差”都有所涉及,設計出可供具有不同能力、不同層次學生解答的難度不同的問題,要巧妙地設計問題的懸念。例如在進行增長率講解之前,先引入一個事例,比如隨著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買衣服,因為網上的衣服便宜而且還會打折,服裝實體店為了吸引顧客,也采取打折,一件衣服打八折、兩件打七折、三件打六折,但是實際上打完折后的價格比原來還要多5%,教師此時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現在衣服的標價是多少。盡管學生并不知道如何解答,但這個例子的提出使學生開動了自已的腦筋,接下來就比較容易開展今天的教學。
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經過學生解答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聽到學生的回答后,接著往下進行自己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解釋,這就是“重提問,輕反饋”現象。教師過于急促地進行自已的講解,不做出明確的結論,這樣會造成學生對問題的麻木,不利于學生思考。因此,為了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及時進行反饋,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如說,教師在進行課后練習時,提出了一道判斷題“只有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的兩個數才是互為相反數。”這種說法正確還是不正確。學生回答錯誤。這種說法是錯的,但為什么錯,教師應做出解釋,不要急于往下進行。這是因為這種問題的回答具有指向性和選擇性,只有正確和不正確兩種選項,因此,會有一些本來不知道為什么的學生也會進行正確的選擇。所以,教師應對此進行解釋,這種說法不正確是因為0的相反數是0。盲目追求速度是不正確的,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饋,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理解。
四、結語
并不是所有的提問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積極思考、開啟智慧之門,而是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達到效果。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而課堂提問正是初中數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數學知識的獲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不斷地積累,因此教師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進行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進步、在探索中成功,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設問[J].中學數學,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