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摘 要:培育新時代好家風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聯動”,優良家風可以反哺學校德育,而學校教育又可以很好地傳播和優化家風家訓。文章以革命老區——會寧縣開展“弘揚會師精神 樹立廉潔家風”實踐活動為例,探討挖掘地方家風資源,培育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舉措。
關鍵詞:三聯動;家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1;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2-0142-02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好的家風是每個家庭成員為人處世的基本規范,也是一個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家風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地氣”的基礎工程,當代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文化和倫理的內在契合性——同根性(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時代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與魂)和同質性(時代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一種“德”)。這是以好家風培育、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甘肅省會寧縣成功開展“弘揚會師精神 樹立廉潔家風”實踐活動的重要啟示是:培育新時代好家風,讓優良家風反哺學校德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聯動”。
一、創建地方家風家訓文化研究社團,開辟相關文化專欄,集思廣益,為優良家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學理支撐
2016年12月,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白金智老人作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會寧“家風熱”迅速升溫,會寧縣作家協會自發組織成立“會寧好家風”研究社,并在《祖厲文苑》刊物中開辟專欄“祖厲人家”,關注并研究會寧地方家風家訓文化。2017年新年伊始,“弘揚會師精神 樹立廉潔家風”主題征文活動在全縣展開,中小學師生上傳到網絡的文章,點擊率、好評率節節攀升,如《紅軍就是家風》《紅色家風耀會寧》《鳳軸傳家·象賢接武》《讀耕傳家·忠孝為大》《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父親的故事》《“忍”字還比“饒”字高》《家風如雨》等,這些文章有的回憶紅軍在會寧的故事,家國情懷彰顯美德;有的講述會寧大家族的歷史,耕讀厚德興家立業,有的感悟平凡家庭中不平凡的點點滴滴,與人為善禮讓慷慨。2018年4月底,會寧縣多部門聯合拍攝制作23期會寧本土優秀家風故事并在會寧電視臺“祖厲家風”欄目和會寧紀檢監察網、“會寧清風”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展播。展播的家風故事,都是教師、家長、學生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長輩身上的典型事例以及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故事,思想健康、情感真摯、感悟深刻、便于傳講,從不同角度體現當地優秀家風典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文明、和諧進步的社會風尚。
二、重視傳統節日的熏陶和怡情養志功用,深入發掘節日文化的教育內涵,營造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氛圍
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形成的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延續至今逐漸形成重陽登高、清明掃墓、中秋團圓、春節歡慶等節日風俗。作為聯系千家萬戶的教育職能部門要重視節日文化教育功用,積極探查節日習俗,彰顯特色,以節日文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統節日蘊含著很多重視家庭的因素,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敏銳地把握并利用這些節日,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適時加以點撥,將良好的家教、家風薪火相傳,并惠及家庭,惠及社會。
三、發揮地方家風資源的育人作用,樹立家風家訓典范,注重社會實踐,為優良家風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地方陵園、名人故居等都不同程度涉及持家治業的倫理典范,學校要充分利用地方家風資源為弘揚、培育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提供教育資源,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位于會寧縣郭城驛鎮的昴空陵,建有昴空祠。昴空,即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的后裔,后隱于黑虎岔東側老莊溝(今塌窯溝)。其后裔趙氏(為避難改姓氏與族別)家族的家風優良,口碑極佳,被評為“會寧最具影響力的家風”。近年來,學校多次組織學生參觀昴空陵,讓學生了解昴公家史,感受趙氏優良家風。
四、開展家訓家風進校園活動,利用學校的紐帶和助推作用,將弘揚好家風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機結合
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孤軍奮戰,必須融合社會、家庭的力量,家庭的家風教育,也可以借助學校的力量。為承接社會正能量,弘揚家風家訓等傳統美德,密切家校聯系,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學校舉行以“傳育立行”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活動。為促進活動有效開展,會寧縣教育局組織 “家訓家風”進校園優秀班會(隊)課設計和一次優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征集活動,充分挖掘身邊典型經驗,發揮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舉辦 “傳承優秀家風 弘揚中華美德”主題班會觀摩活動;開展 “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風”書信大賽,促進家庭、學校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幫助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此外,有的學校還邀請專家學者和志愿者走進各校開展“家訓家風”等方面的專題講座,進一步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親子觀、育人觀,營造良好的家教社會氛圍,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五、形式親民、多樣化,豐富家風文化內涵,打通優良家風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最后一公里”
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就必須豐富家風文化內涵和形式,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這是打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舉措。為此,會寧縣先后組織開展了優秀家風家訓媒體行活動,優秀家信、家訓、家規征集評選活動,書畫、攝影展覽和主題演講活動,“會寧最具影響力的家風”評選活動等。挖掘展示當地優良家風家訓,能夠激發蘊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引導人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講道德、守規矩、重家風,讓優良家風滋潤大眾心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地方家風資源,也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方沃土。
六、結語
總之,家風培育與美德教育殊途同歸。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孝悌敬親、忠厚誠信等優良的家風,對于家庭來說猶如土壤、陽光、雨露。好家風會讓人既堅守本分又能勤奮進取。好家風也可以促使學校德育工作進入新的境界。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學校教育,注重將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關心他人、勤奮進取、誠實守信的身心健康的人,讓好家風吹進學校,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自覺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這些德育內容,和家風培育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兩者從不同的陣線共同發力,努力培養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孫曉峰.傳承弘揚優良家風 培育造就時代新人——關于家風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思考與實踐[J].池州學院學報,2019(04).
[2]欒淳鈺.以傳統家風“育新人”的時代呼喚[J].中國教育學刊,2019(08).
[3]馬朝暉,溫驚濤.塑造良好家風 鑄就生命基石[J].基礎教育參考,2018(24).
[4]閔詩筠,湯薇.當代優良家風培育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17(13).
[5]肖群忠.家風家規與立德樹人[J].中國德育,2014(10).
Research on the Three Linkage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o Cultivate Good Famil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Liu Zhihong
(Guocheng Agricultural Middle School,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Huining 730726,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famil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needs the "three linkage"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Good family tradition can feed back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can well spread and optimize family style and family precepts. This paper takes Huining County, a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asures to excavate the resources of local family style, cultivate good family style and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three linkage; family traditi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