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李坤鳳
摘要:中華文明屬于典型的農耕文明,因此鄉村地區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我國的正常社會秩序賴以維系的根本所在。近年來,國家對于鄉村地區的發展問題十分關切。十九大將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概括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新時期的鄉村地區發展指明了道路。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常規的鄉村文化振興手段及手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代人的對生活及物質的要求。為了有效地回應鄉村文化振興的現實需求,社會工作者、藝術從業者、建筑師等各界人士紛紛開始嘗試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應用藝術手段。本文聚焦于鄉村文化與視覺設計的跨界銜接,探索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使鄉村文化振興由枯燥的文本范式轉向多彩的圖案范式,旨在為鄉村文化注入生機,促鄉村農業與產業發展,推進鄉村實行現代治理。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鄉村文化;振興戰略
一、鄉村文化振興的相關概念
1.鄉村文化的定義
所謂鄉村文化,既包括鄉村居民在社會各項實踐活動中形成并奉行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還涵蓋了承載其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的物質客體。鄉村文化內顯為情感偏好、價值理念、處世原則、人生目標及行為習慣等,外在表現為民俗活動、鄉規民約以及各類器物,是鄉村居民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2.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容
201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該文件的第七篇根據“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大主題分別從“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進行了闡述。據此,本文將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容界定為四個板塊,即思想道德、傳統文化、新鄉賢文化以及紅色文化。
二、視覺傳達設計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1.以視覺傳達設計為媒,挖掘價值,重塑認同
鄉村作為一個傳統記憶的載體,想保留文化記憶必須保留其文化載體。作為一種表現手法,視覺傳達設計可與政治和經濟手段相互配合,彌補不足,能夠在不破壞鄉村這一載體原有的精神風貌的前提下,大幅度地美化村容村貌,提升鄉村地區的視覺美感,。不僅如此,視覺傳達設計在構建鄉村公共文化空間上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借助圖像形式對鄉村歷史予以重現,還原鄉村的過往,展示鄉村獨一無二的濃厚的文化積淀,喚醒鄉村居民們內心深處沉睡的共同記憶與情感,重塑鄉村居民對本地區文化的認同。
2.借視覺傳達設計之力,傳承文化,強化特色
不同的鄉村地區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藝,因而不同的鄉村地區也必然會擁有不同的文化理念。視覺傳達設計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應用能夠重新挖掘鄉村地區的傳統人文價值,實現文化傳承和現代生活間的銜接,為不同鄉村地區量身打造文化產品,強化鄉村地區的文化特色。
毫無疑問,鄉村居民是鄉村文化的傳播主力軍。因此,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的沿襲與再創造將驅動鄉村居民積極地探索賦予傳統的鄉村文化以現代化的時尚魅力的有效渠道,以及推進鄉村地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可行路徑,對豐富鄉村地區的產業形態、優化鄉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大有裨益。
三、視覺傳達介入鄉村文化振興的現狀——以茂名地區為例
1.茂名簡介
茂名是廣東省下轄的一個位于西南部的地級市,處于南海之畔,設有茂南區和電白區2個市轄區,以及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共3個縣級市。茂名作為廣東省農業總產值最高的地級市,擁有廣大的鄉村地區和龐大的鄉村人口。據茂名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茂名市常住人口達620.41萬人,鄉村人口占比例達58.10%。茂名地區的鄉村文化積淀深厚,尤其“年例”等鄉村特色活動更是洋溢著鄉土風情。
2.視覺傳達設計在茂名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實踐
茂名地區各鄉村圍繞鄉民的認知特點和情感特征,設計了符合鄉民認知圖式的鄉村文化振興藍圖。采用故事、色彩、圖案等形式呈現鄉村文化振興內涵,使鄉村文化宣傳圖文并茂,富有成效。
(1)包裝設計
三華李是茂名翁源縣的特色農產品,被列為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茂名的高州市是荔枝的核心產區,“高州荔枝”是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而高州桂味荔枝和高州荔枝干都被列入了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之中。電白紅心鴨蛋因出自茂名電白縣而得名,并憑借著獨特的口感在明朝時便被奉為貢品,進獻給朝廷,名滿神州大地。為信宜三華李、高州荔枝、電白紅心鴨蛋等茂名地區的知名農產品設計包裝盒,有助于推介茂名的信宜三華李文化、高州荔枝文化、電白紅心鴨蛋文化,共同打造茂名信宜三華李文化品牌、高州荔枝文化品牌、電白紅心鴨蛋文化品牌。
(2)主題繪畫活動
茂名各村結合自身實際,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收集和挖掘多姿多彩的故事題材,與美術專業人士合作,組織了大中小學生圍繞鄉村文化振興主題開展繪畫活動,在社區內、街道旁的墻體上借助通俗易懂的圖畫、寓意深刻的標語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鄉村美景、鄉村特色民俗活動以及鄉村居民好人好事等內容,打造與眾不同的鄉村文化景觀,鄉村居民們在觀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領會鄉村文化內涵、接受鄉村文化的熏陶,強化村民的道德修養水平,充分發揮文化墻在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方面的無形力量。笪橋鎮柑村、江湖鎮車木根村以中華傳統道德、紅色革命作為繪制主題,宣傳弘揚傳統美德和革命精神;南盛浦山村以黨建文化、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進行文明墻繪,積極踐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倡導文明道德新風尚。
除了在公路旁、文化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場所繪制之外,同時結合村容村貌,對廢棄豬欄改造、圍墻破損、墻頂長樹、生長青苔等部分環境面貌較差的地方進行墻繪。南盛浦山村、麗崗鎮安村在破舊瓦房墻壁上繪制春意盎然風景圖、在溝渠旁的圍墻邊繪制荷塘月色圖、在大樹旁的圍墻上繪制河山增色圖等,通過描繪自然風光,對破舊瓦房、街道破損墻壁等進行精心繪制,美化了鄉村地區的街道,在鄉村社區內構筑起與眾不同的鄉村文化景觀。
四、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分析
視覺傳達設計具有重構社會有機體的能力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力量,介入鄉村現場,激活鄉土文化資源,重塑鄉村文化認同感,無疑為鄉村的文化自治及物質精神文明構建提供一種可能。
1.以恢復鄉村文明秩序為建設重點
立足新時代,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必須把公共文化供給與鄉土文化傳承結合起來,挖掘鄉村特有的藝術文化資源,想方設法地實現陳舊落后的鄉村文化的創新性再創造,助力鄉村地區由短暫美到長久美、從外在美到內在美、從風貌美到風尚美、從環境美到發展美的美麗擅變。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即是借助視覺傳達設計形態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祖先、人與神圣世界的關聯。必須指出的,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的最終落腳點不在于視覺傳達設計本身,也不涉及審美問題,而是應該借此來重建鄉村社會的文化秩序以及倫理觀念,提高鄉村居民的主體參與感。鄉村文化振興實質上是鄉村居民的建設,人的建設首先是精神的建設。在運用視覺傳達設計進行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面對傳統的鄉村文化要謙虛謹慎,要對鄉村文化有敬畏之心,要采取一種溫和的方式來推進鄉村文化的進步。有效的鄉村文化振興不是以一種外來的東西來改造鄉村文化,重構鄉村文化,應該是從鄉村文化本來的邏輯出發,來建設鄉村文化。
2.以鄉村地區的文化特色為主題
視覺傳達設計對于鄉村文化改造的介入目的和方式,不應該是外在的鄉鎮景觀美化或效仿城市的建筑、雕塑及園林形態的植入,而是應該注重發揮鄉鎮獨特的自然元素和地方人文資源的積極作用,改善和提升鄉鎮居民日常生活及公共空間所處的環境與基本的公共設施的文化內涵及美學品質。中國廣大的鄉村積淀著中國農耕文明的成果,具有鮮明的文化個性和藝術特點。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振興鄉村文化絕不僅僅是繪制文化墻、宣傳畫,也不是簡單粗暴地將傳統鄉村文化中的內容用視覺形式表現出來,而是必須要深度挖掘鄉村藝術文化資源,構筑文化場景,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彰顯“一村一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化特色。視覺傳達設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需要梳理不同地區的鄉村文化的脈絡和機理,這里面既有物質與非物質的融合,也有審美與實用、傳統與現代、人工與自然等多方面的融合,需要去深度挖掘并厘清鄉村的藝術資源和文化資源,從而固本培元,喚醒和激活鄉村文化。
3.采取多樣化的鄉村文化振興途徑
視覺傳達介入鄉村文化振興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手段,進一步豐富藝術載體,將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傳統文化傳承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鄉村藝術活動,彰顯鄉村傳統文化的展演性、體驗性和觀賞性。具體而言,第一,藉由視覺傳達設計手段,如繪畫、雕塑、攝影及視頻動畫等形形色色各具優勢的傳播媒介,將鄉村傳統文化運用視覺傳達手段以鄉村居民歡迎的方式加以傳播,深化廣大鄉村居民,尤其是對鄉村歷史知之甚少的青年人對鄉村文化的認知。第二,以鄉村地區特有的文化元素為主題舉辦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展覽,在校園內組織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學習分享會等形式,在鄉村地區的學校和社會間進行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環境保護的宣傳,動員各界力量參與到鄉村地方風貌的保護與沿襲事業之中,培育鄉村居民對鄉村生態環境以及文物遺跡的保護理念,大力弘揚時代新風。第三,利用視覺傳達手段,在透徹地分析民間手工藝的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理念,引領鄉村傳統手工藝走向現代化道路,使民間傳統手工藝迸發出新的活力。第四,挖掘整理鄉村歷史資料,用視覺傳達手段將歷史轉化為直白清晰的文字和圖像組織村史宣傳活動,甚至可以建立鄉村文化主體展覽館、博物館,提高鄉村居民的文化認同及自信。
五、結論
視覺傳達設計參與到鄉村文化振興中,實質上就是借助視覺傳達設計的力量,對鄉村文化予以創新化的解讀與剖析,讓鄉村生活和文化重回以人的感受為中心的原有模樣,構建起新的鄉村生活方式和文化表現形式。將視覺傳達設計與鄉村地區的日常生活加以銜接,有助于提升鄉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及物質生活。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是雙向的,視覺傳達設計振興鄉村文化,鄉村文化也在賦予視覺傳達設計新的活力,它要求視覺傳達設計以綜合化的形態重回生活之中,是在探索一種更深層次的視覺傳達設計與生活的形態確立。這是一種更積極的視覺傳達設計理念,是讓視覺傳達設計回到它原初的形體,站在文化建構的源頭,參與到生活形態的建構中。視覺傳達設計介入鄉村文化振興不能只停留在對鄉村的形象進行改造的顯現層面,更重要的是真正為農民的生計考慮,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共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和魅力鄉村。
參考文獻:
[1]楊彬.文化藝術對鄉村經濟振興的積極影響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9(12).
[2]李朝陽,王東.文化振興視角下鄉村環境設計研究新思考[J].藝術設計研究,2019(4):69-73.
[3]張芳瑜,李翠霞.藝術介入鄉村文化認同建構之現實審思[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06):39-44.
[4]李祥林.鄉村振興與鄉村藝術[J].社會科學家,2018,256(08):87-91.
[5]張新江.文化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和有效路徑研究[J].音樂創作,2018,000(012):148-150.
[6]李人慶.藝術鄉建助推鄉村振興[J].美術觀察,2019,000(001):22-24.
[7]王佩.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藝術鄉建”策略研究[C]//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2019.
[8]陶蓉蓉.藝術喚醒鄉土:設計、藝術對鄉村振興的驅動[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38(005):27-31.
[9]李柯臻.藝術使鄉村充滿活力一一記2015日本新潟大地藝術三年展[J].藝術科技,2016,29(9).
[10]馬知遙,劉垚瑤,馬道玥.中國布老虎藝術及鄉村振興[J].民間文化論壇,2019,(02):12-18.
[11]常煜昕,唐昌喬.藝術介入鄉村振興與區域品牌構建的可持續實踐方法探究[J].神州,2019(6):39-40.
[12]陳暉,廉鋼.鄉村振興·藝術圓夢[J].四川黨的建設,2018,316(Z1):115.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2019年度重點平臺及科研項目:特色創新類項目(人文系姍牛類)(編號2019GWTSCX0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玉娟(1983-),女,漢族,廣東湛江人,碩士,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坤鳳(1966-),女,漢族,廣東高州人,碩士,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