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霞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科目,數學當中的應用題也是數學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題既能考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可以考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1-0150-02
小學數學當中的應用題是小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應用題解答方法,在解答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智力,是當前新課改當中應用題教學的主要任務。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存在的問題
一是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應用題的部分教師會忽略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過分重視問題的情境學習,而不考慮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在教學過程當中,計算方法和如何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教師沒有將二者關系相互協調好。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當中,教師的應用題教學模式不夠先進,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在小學時期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生對應用題的掌握能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學生對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是在數學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但是在目前的課堂當中,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以及課程進度,常常處于一個強勢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位置,只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生澀難懂,就會逐漸失去興趣,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
三是學生對傳統的應用問題,抽象復雜的數據關系不能夠完全掌握,對于單調的數學應用題沒有興趣,不能夠主動學習,甚至會產生厭煩,恐懼的心理。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雖然用了大量的時間去練習,但是一看到英語題還是會產生厭煩的感覺。對于小學生來說,應用題的題目內容比較復雜,涉及面也比較廣,所以對知識的內容掌握比較陌生,不能夠積極地去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自己的粗心,造成了解決問題時出現誤解。學生的思維比較束縛,在遇到問題時,只能按照規定的方法去解決應用問題,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按照教師給出的解答方法去解決問題,不能夠舉一反三。
二、提升應用題解答的策略
(一)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習是為了生活,學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當遇到問題時,培養學生能夠用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并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才是數學的意義。數學的內容貼近生活化,應讓課堂變得更加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當中的應用題的題目大多是以生活內容相關,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發揮應用題的實際性,在設置小學的數學應用題問題,可以貼合實際內容,促進小學生日常的數學應用,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教實際問題與現實相聯系,比如小明的姐姐在書店買了10本練習冊,送給小紅3本,送給小麗1本,送給自己4本,那么小明的姐姐還剩幾本練習冊呢?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利用購買圖書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輕松愉悅的情境當中解決實際的應用問題。在這種情境當中,不僅解決了應用問題的回答,還培養了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的能力。
(二)注重審題,尋找解題思路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教師已經很用心地在傳授知識,學生也很努力地在學習,但是在考試的時候,學生數學題應用題分數偏低。這是因為一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審題不夠清晰,最后出現解題錯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只注重將解題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卻忽略了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傳授。在數學的應用題當中,審題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審清題目,才可以在審題的過程當中尋找到解題的思路和辦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讀題的時候,一邊閱讀,一邊在草稿紙上畫出簡圖,寫出給出的已知數據,從已知數據當中尋找到解題的思路。
(三)學會舉一反三
在小學的數學應用題當中,會有一道問題,有多種解答方法。這就要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能夠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比如,水果店有蘋果、香蕉、橘子等共十種水果,每種水果各有10千克,每千克水果可以賣出4元,問這家水果店將水果全部賣掉后,可以賺多少錢?在這個典型的問題當中,可以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第一種可以先求出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再求出這些重量的水果,賣多少錢。也可以先算出一種水果,可以賣多少錢?最后算出所有的水果可以賣多少錢?可以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同一種問題,所以要鼓勵學生。將思維進行發散,尋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鍛煉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化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引入教學課程當中。要想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輔助多媒體教學,從而引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容易多動,產生多疑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相結合,采用多種形式,比如游戲、故事、演示、設置情境等教學形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節省時間,增強信息的反饋,提高了練習的技巧。把空余時間給學生,學生會擁有充足的思考空間,教師也會有精力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教師也能夠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利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利用畫圖解題
在小學應用題當中,弄清應用題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才可以選擇哪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可以很快地解決問題。在應用題教學當中,可以利用畫圖來簡化解題思路,掌握畫圖的技巧,借助圖形或者是表格對題目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讓學生掌握自主解題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六)應用題設置多樣化
在傳統的數學應用題當中,大多都是以純文字化的應用題比較多,很少將漫畫、情境圖、表格或者是數據引入應用題當中,在實際教學當中會發現,如果將應用題的呈現形式進行改變,可以將枯燥無味的應用題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比如在教學的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當中,可以選貼近生活化的一些常用的表格或者是數據,讓學生能夠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更清晰地了解題目內涵,學生更容易接受,也符合了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特點。
(七)提高教師的創造教學形式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當中,應該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學生樂于積極參與,主動學習,不再是處于一種被動應付學習的狀態。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與實際相聯系,比如在學習關于白色污染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從情感上認識白色污染的危害,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自己家和鄰居家每月生活中產生的白色垃圾,然后再推算學校里所有學生一年里丟掉的白色垃圾。通過運用實踐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
小學的數學應用題提醒比較廣泛,大多與貼近學校生活以及學生的實際經驗為主。題材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問題,為學生的品德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起到了教育的意義。學生能夠學好應用題,可以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觀察事物本身,從而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當中的問題,形成科學、嚴謹的數學觀念。由此可見,做好小學數學應題的教學工作,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青山.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方法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
[2]張蓉蓉.解讀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方法[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11).
[3]張德同.微探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J].讀與寫,2020(5).
[4]張曉波.探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方法[J].教育界,2020(1).
[5]陽科明.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分析[J].軟件(電子版),2019(11).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