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紅
【摘要】 ?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難怪學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圖形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技術,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多媒體與導學案合理性地結合,有利于提高導學案執行力度,可以更大程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 ?多媒體 導學案 提升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054-01
0
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難怪學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身為數學老師也不得不苦思冥索,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圖形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技術,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多媒體與導學案合理結合,有利于提高導學案執行的力度,可以更大程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情況,談一談我在多媒體牽手導學案上的一些做法。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讓數學學習更豐富,使導學案應用更嚴密
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圖象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示的優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前與后、上與下、左與右、內與外”之間的互相轉換,變不易觀察為容易觀察,變難以理解為容易理解,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創造性。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和“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預案設計讓學生先自學書本63、64頁的內容,結合正方形周長的過度,理解圓的周長,初步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而在導案中重點是讓學生操作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開展“滾動法”和“繩測法”得出數據,為后面的結論做鋪墊呢?我設計先讓學生小組交流預習得來的方法,再開展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究,結合本組的測試數據計算,由于有個別組測量時不嚴謹,導致計算得來的數據與其他組差別較大,我再引導學生共同開展幫助,學生找出了問題所在,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整個個過程演示一遍,“繩測法”“滾動法”,形象直觀。而在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分析中,首先屏幕上出現出3個顏色鮮艷直徑不同的三個圓,然后圓周上閃動一個色彩鮮明的點,作為起點,之后這三個圓開始同時一起滾動一周,得到三個不同長度的圓周長,這樣學生對圓的周長定義就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再結合數據歸納匯總,多媒體出示表格觀察、交流。他們對于圓周長的概念及面積公式的推理過程印象深刻,運用起來就非常的熟練了,同時學生也更明確數學需要科學的思考和嚴謹的態度。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容量,進而瘦身導學案,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可以迅速地把課程資源呈現在學生面前,既可以大量節省教師和學生講課、板書的時間,又可以使教師和學生都傳授更多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的容量,節省了導學案的空間,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說我在教學第七單元《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由于這是一個獨立的章節,通過預案反饋學生對于這一知識很迷茫,該如何既能讓學生聽懂,又能很清晰、詳盡的展現解題思路和多種解題方法呢?,我設計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邊觀察動態的多媒體課件,邊開展小組交流、討論,我再適時加以引導啟發,學生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調動,一步步引入,課件中既有形象的動物圖畫,還有具體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學生直接從屏幕上獲取比較全面、直觀的知識,這樣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可以避免我分析、講解、板書時,學生思想開小差,便于例題過程教學,讓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規范解題過程。更重要的是課件先后出現的解題步驟及方法,恰好體現了解題思想的分析和算法多樣化。再開展課堂檢測練習,學生的學習收獲遠遠超出了我的預設,讓我體會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導學案執行的效果
一節課上得好壞、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有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許多科目上重難點知識,傳統的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在教學《圓的面積》這一課時,預案設計回顧三角形、長方形等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并練習鞏固。導案則是讓學生借助教材提供的操作方法,開展探究實踐活動,但探究實驗過程比較復雜,把一個圓分割拼成一個長方形,近似度較差,難以展開正確合理的想象,影響空間觀念的形成,引起許多學生對推導出的公式不能很好的理解,由于感知材料不夠充分,一節課的時間也不能一直讓學生動手不斷試驗拼接,如何能既凸顯了學生的動手探究,又讓學生能很好的領悟公式推導的重點思路及結論,我在教學中就充分運用多媒體,通過電腦演示,運行圓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過程的畫面:圖1平均分成8份的、圖2平均分成16份的、圖3平均分成32份的、圖4平均分成64份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多層次地把圓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學過圖形,隨著等分份數的增加,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近似長方形的長由曲線變成直線的過程動態呈現,為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感知越具體,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進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促使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化,從而使我們建立概念,培養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最終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潛能,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因此只要我們用之有方,用之得當,揚長避短,就能更好地為優化教學服務,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真正實現數學課堂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