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摘要:學習伴隨著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并影響人一生的發展。我們是在學習中長大的,所有能力都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就不能立足于社會。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關鍵詞:學習 ?成長 ?人生
從一出生我們就在學習,學習伴隨著我們整個人生歷程,學習不僅是生活的準備,更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發展。時代在變化,知識在更新,社會在發展,這都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一種生活方式,努力做到終身學習。而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大多不懂得學習的意義,不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認為學習是為了升學,是為了完成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本文試從我校一節三年級“道德與法治”公開課《學習伴我成長》,談談怎樣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真正意義,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只學習的“快樂鳥”。
一、喚醒學生記憶,讓學生在分享中體驗成長離不開學習
【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啦!你們是怎樣長大的呢?(PPT展示班級學生兒時學習生活照片)
師:(出示教師照片)這是誰呀?原來老師和同學們一樣,是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
師:這些照片記錄的是你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你們這在干什么呢?
生1:我在唱歌。
生2:我在跳舞。
……
師:我們會游泳、會跳舞、會溜冰、會爬、會走、會唱歌、會讀書,我們的本領可真多啊!這些本領都是我們天生的嗎?那是怎么來的呢?
生:學來的。
師: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學了那么多的本領,讓我們一起追尋成長的腳步,回憶一下我們在什么時候學會了什么,又是怎么學的呢?
師:我們還是嬰兒時,要學走路、學說話、學吃飯,雖然那時的事情你們記不得了,你們肯定聽過爸爸媽媽說你小時候可愛的樣子吧!誰來分享一下你聽到的自己學說話、學走路、學吃飯時發生的有趣的事?
(學生活動:講述學說話、學走路、學吃飯……的故事)
師: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會了說話和走路,這說明我們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了。慢慢地我們長大了,我們上了幼兒園,開始學整理、學跳舞、學做手工。你們學的東西一定更多吧?學了什么呢?誰來分享一下?
(學生活動:講述上幼兒園時的學習故事)
師:等我們再長大一點,我們就該上小學了,上了小學,我們學的更多了,要學寫字、學禮儀。你們都學了什么呢?
(學生活動:講述小學時的學習故事)
師:我們小學時在課堂里學知識文化,和同學之間學習怎樣相處。我們從一出生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學了很多很多,我們學習怎樣自理生活、學知識文化、學運動、學動手,學與人交往,還學藝術,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反思】隨著課程內容的加深、學習任務的加重和學習難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煩惱和面臨的困難也相應地增加。如果不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可能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嚴重的還會出現品行問題。三年級學生不會思考學習的本質問題,關于學習動機,他們更多的是為了家長、為了老師、為了自己將來的物質生活等等,導致學習的動機不強烈。學生對學習的理解比較局限,對學習空間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教室,對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沒有明確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離嬰兒期已很長時間,且對幼兒時的成長記憶不深,所以教師在導入階段借助學生從小到大的照片喚醒他們的記憶,然后出示教師自己的成長照片。面對熟悉的同學和親愛的老師,學生很快就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愉快地與老師一起追尋成長的腳步。嬰兒期學說話、學走路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但時間離得太遠,老師讓孩子們先回家問問爸爸媽媽,然后到課堂來分享自己是怎么學會說話和走路,這個過程重在喚醒和分享;學整理、學跳舞重在幼兒期學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學生提到了吃飯、澆花、跳舞、游泳、唱歌等等,并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學習和能力獲得是有關系的,這個過程重在體驗與思考;學做手工、學寫字、學禮貌基本上都是學生當下的生活內容,所以學生很快就能想起自己上學后都學會了什么,他們提到了寫字、學拼音、學騎自行車、學打乒乓球、學煮面條等等,在這過程中突然發現學習的內容不僅有知識方面的,而且有能力和道德品質方面的,學習的地點不僅在課堂上,還有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活動,這個過程重在交流與體悟。
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分享,使學生領悟到從蹣跚學步到疾步如飛,從懵懂無知到知禮明信,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我們是在學習中成長的,學習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學校,不僅僅是知識學習,讀書、交朋友、玩耍、旅游等都是學習,生活是我們學習的大課堂,生活處處皆學習。
二、觸動學生心靈,讓學生在探究中明白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
【片段二】
師:想象一下,不學習會怎樣?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吃飯、沒有學會走路,沒有學會寫字、沒有學會運動……會怎么樣?
生1:我們就會餓死。
生2:我們不能出門旅游了。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聽一個有關不學習的故事。(課件播放視頻:狼孩的故事)
師:六七歲正是活蹦亂跳、能說會道的時候,狼孩為什么還保留著狼的習性呢?
生:她們從小沒有學習。
師:這兩個狼孩保留了狼的習性,說明我們小時候看似最簡單、自然的吃飯、走路、說話、伸伸手等本領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離不開學習的。后來有人想讓這兩個狼孩像人一樣地生活,可是他們用兩年才學會站立、用六年才學會走,這些數字說明了什么?
生:她們學習很困難。
師:他們的學習為什么這么慢呢?你們不是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嗎?
生:她們從小沒有學習。
師:人一生下來就要學習,不僅是學習本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在增強。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是我們學習的黃金期,所以你們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叫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
【反思】三年級的學生由于認知有限,大多不懂得學習的真正意義,認為學習是為了完成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由于家長和老師的高期望,學生的學習負擔重,他們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沒有認識到只有學習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講述了狼孩的故事,幫助學生分清自己成長過程中學會了哪些本領,讓學生懂得人的成長離不開學習。狼孩的故事給了學生一個直接感官的印象:不學習就會落伍,就無法適應社會,就會像狼孩一樣無法立足于社會。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學習使我們聰慧,學習使我們文明,學習使我們強大,學習就是我們人生航程中的那盞明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每個人只有不斷學習,他面前的世界才能變得更廣闊、更精彩,能力和智慧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擁有美好生活。學習能使自身獲得成長,又能增益他人、服務社會。
三、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應該不斷地學習
【片段三】
師:我們小朋友在不斷學習,是不是長大了成了大人就不用學習了呢?
看,這是家長學校,家長在學什么?老師在學什么?奶奶在學畫畫,爺爺在學科學種田。
看,這是一個公益廣告,看看都有誰在學什么呢?(課件播放終身學習的公益廣告)
師:說說廣告里都有誰,在學什么。
生1:叔叔在學外語。
生2:阿姨在學做蛋糕。
……
師:學習者不僅在課本里看到,在公益廣告里看到,我們身邊一定還有很多很多的學習者。我們身邊有哪些人在學習,在學什么呢?把你的課前調查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再一起分享吧!
生1:我的爺爺在學書法,他說學書法能陶冶情操。
生2:我的爸爸在學駕駛,他說現在交通這么發達,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
師:你們調查了這么多人,他們都在學習,這說明學習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性別,大家都在努力地學習,學教育、學技術、學科學……他們為什么要堅持學習呀?
生:為了自己的發展。
師:他們學習是為了能適應社會,為了自己更好地發展。他們學習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且將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這就是終身學習。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夸獎,學習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反思】多數三年級學生還不知道什么是終身學習,認為學習僅僅是學生時代要做的事,還很羨慕大人不用寫作業。雖說孩子們每天和父母在一起,但未必了解成年人的學習情況。教師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學習者,學生回家經過調查訪談,了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學些什么,通過交流學生發現大家都在學習。老師又通過公益廣告來引發學生思考:大人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本領,為什么還要不斷學習呢?引導學生探究成年人的學習動機,有了前期的調研做基礎,學生的回答自然是水到渠成。當今社會新知識、新技術不斷產生,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如果不學習,就會落伍,就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每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促進個人發展和擁有美好生活。學習的時間不僅指現在,也指向終身。學習不僅僅是學生時代要做的事,以后離開了學校也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有好的發展。學習不僅是小孩子的事情,學習沒有終點,活到老學到老。
人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的途徑不僅是學校,還包括家庭、社會的各種學習活動。學習不僅學知識,還應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的時間不僅指現在,也指向終身。教師應把終身學習的理念傳輸給學生,讓學習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大膽創新,不斷提高生活和學習的品質。學習一生,成長一生,快樂一生,做最好的自己,做只學習的“快樂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