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超熠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立足當今國際局勢大變革提出的回歸以人為本理念的時代性思想,是實現馬克思自由人聯合的共同體的過渡階段。在全球性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國與國史無前例的聯合在一起,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涵蓋了價值觀、自然觀、全球觀等領域,符合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利益訴求。新時代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繼續創新發展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推進世界各國的共同體意識,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關鍵詞: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代價值;
一、“共同體”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共同體”的基本內涵
自人類文明產生以來,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對共同體有不同的解釋。亞里士多德指出“所有的共同體都是為善而建立的”[1],“善”是共同體的最終價值追求,由此建立起“城邦共同體”。亞里士多德的“城邦共同體”思想為馬克思的“自由人的合體”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不同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體建立在人是社會動物的根本屬性之上,而馬克思的共同體是將物質資料生產作為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提出“自由人的聯合體”是共同體思想的終極概念,放棄了“虛幻的共同體”形式。馬克思看到了在資產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中,由于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使共同利益采取國家利益與全體利益相分離的獨立形式,采取虛幻的共同體形式。這種“虛幻的共同體”在一方面產生專治,一方面產生奴役,是非“善”的。由此,馬克思認為階級的消失會導致國家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人聯合體的共同體,在這種自由人的聯合體中,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都是所有個體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因此,實現所有人的全面發展就需要自由人的有效聯合,解放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就需要自由人聯合的行動。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在他看來,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需要采取共同體的方式打碎舊的國家機器,讓無產階級的共產黨人代表整個社會的利益。只有在這個共同體中,人的自由發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的共同體是自由人的聯合體,而不是國家的聯合體,而在當今世界格局中,雖然自由人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在全球治理問題中取決定意義的仍舊是國家,離開了國際組織或者國家的自由人,則無法解決全球性的問題,由此,為應對時代性發展問題,習近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在現今的人類社會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遠不及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階段的生產力,根據馬克思“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的過度理論,我們也可以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馬克思“共同體”的中間過渡時期。由于現階段生產力仍然不發達,國家依然存在,個人仍要依賴國家的發展實現個體的發展,在自由人尚未成長為共同體的基本組成單位之時,國家的自由聯合體將在實現共同的價值目標起著重要作用。在全球問題日益增多的21世紀,世界各國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政策都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為應對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中國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通過國家的在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大領域的自由聯合,打造“平等相待的伙伴關系、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是中國為促進與各國交流與融合,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使共同體生活朝著公平、正義、至善等方向發展的中國智慧。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意蘊
(一)凸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馬克思的共同體中蘊含深刻的人本主義價值觀念,他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闡述了人類歷史的前提是現實的個人。他始終把人作為歷史發展的第一位,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以至于人的解放作為最終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則內蘊著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中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作為一切人自由發展條件的深邃思想。
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建立各國一律平等的對話協商的國際治理結構,秉持民主共贏的合作理念,始終站在人類共同發展的高度,強調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從和平的視角出發構建新的國際秩序,堅決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霸權主義,保護人類和平安全生活的權利,彰顯了人本主義精神。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建立國家與人民共同發展的經濟模式,強調人民發展與國家發展相統一的發展觀,保障全人類都享有發展的權利,形成一個制度保障發展權的國際新格局。中國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舉辦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建立歷史性的理性自覺和生存境界。第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信仰,尊重各國文化自主地位,保護全人類的歷史文化的權利,在互信、互助、包容、互鑒的基礎上實現人的權利,構筑紛繁的世界文化體系。
(二)彰顯和諧共生的自然觀
歷史的局限性使馬克思并沒有觸及生態領域和綠色發展理念,但是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提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說:“人與自然本就是‘天然合一的共同體,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而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2]馬克思所設想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以自然界作為最基本的前提的,缺乏自然界的支撐,人無法實現自身發展,更不能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
就目前而言,全球治理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生態問題,例如全球變暖,跨區域污染,臭氧層空洞等諸多環境危機已威脅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面對種種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綠色發展的自然觀,要求從生態的視角下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保護環境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涵。對于個人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亟需個人牢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在自然面前始終保持謙卑的態度,減少個人索取對環境的破壞。對于共同體成員國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各國同舟共濟,秉持和諧共生的自然觀。應當意識到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以一定的自然環境為依托,生態的破壞會引發出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國家沖突,只有攜手維護共同利益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