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環節和方法,包括確定議題、合理選擇文本、優化設計引導問題、形成群文共識,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 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提出全新教學要求,為此需要教師不斷豐富閱讀內涵,創新閱讀形式,積極轉變閱讀方法,探索適合學生語文基礎的群文閱讀模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二、 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針對考試的傳統語文閱讀學習效率不高
現階段很多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只是針對提升成績來進行臨時的語文學習。在考試之前才對一些知識開始學習,臨陣磨槍,然而考試一結束,學生就會對這些知識失去印象,相關的內容一概不知,不僅浪費時間,也大大降低了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其中語文閱讀學習也是如此,考試一結束學生就會忘記相關的知識點,之后又要對相同的知識進行學習。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感到陌生,這樣重復地去學習零碎的知識點大大降低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二)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時間較少
現在初中所需要學習的課程較多,學習任務也很繁重,初中生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花在日常的課業上,很難靜下心來進行大量的閱讀。除此以外,不同課程的家庭作業以及補習班也占用了初中生大量的時間,升學壓力不斷增大。面對如此緊張的時間安排,初中生不得不壓縮閱讀的時間,對待書籍閱讀的態度也比較敷衍,寧愿利用這段時間去做練習題,推遲書籍閱讀任務。這樣到最后只剩下零碎的時間,完全不夠閱讀一本書,即使讀完了也是囫圇吞棗,效果不佳。
(三)語文教學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初中語文教師所實施的語文教學方法依舊較為傳統,僅僅是由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把握學習的關鍵要素以及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提升語文學習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復習時間,提升學習的針對性與精確度。而現在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依舊在照本宣科,向學生灌輸知識點,不僅無法提升學習成效,還會為教師與學生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三、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
群文閱讀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閱讀思維,將重點從書籍閱讀的數量轉為質量。在群文閱讀中,不再反復閱讀一篇文章,而是進行整體分組閱讀,提升閱讀的趣味性與豐富性。突破教材的閱讀學習內容,與課外的相關內容組合閱讀,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當一篇閱讀文章涉及多個書籍時,由教師帶領學生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初步構建一個知識點結構,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整合。在學生理解閱讀結構層次之后,教師再針對知識點主題向外拓展,串聯相關的內容并把知識點進行歸納,這樣學生在了解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自然也會理解另一個知識點。避免了傳統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弊端,增強了閱讀知識的關聯性,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效果。
(二)增強課堂閱讀的有效性
很多學生沒有充分開展閱讀,對于掌握其中的知識點也較為困難。針對這樣的問題,在進行群文閱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與開放,結合課外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增加學生的思想交流與思維碰撞,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思考角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對閱讀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死板的特性,將零散的閱讀時間集中統一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相同的教學時間里收獲更多的知識碰撞。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能力
群文閱讀最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將零散的閱讀轉化為學生的共同學習。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將疑惑都交給老師去解答,這樣學生無法將知識體系做到真正掌握。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讀書活動,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探索。將閱讀知識進行總結與歸納,使得學生可以獨立對書籍中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展開學習。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討論以及獨立思考的方式自行探究,而教師予以技術性的指導,最后再進行總體性的講解。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可以獨立掌握知識點的結構,相關的閱讀課程也很容易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只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得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體系做到真正掌握,從而不斷提升閱讀效率與初中語文的學習成果。
四、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與方法
(一)確定議題
議題是群文閱讀中的領跑者,同時也是核心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議題,以議題為核心實施文本解讀,如此能夠使學生更加高效、有序地學習。議題即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是形成的能力與概念,議題主要特征便是可議論性,群文閱讀中,應該確保議題一定的研究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發揮出其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和文本進行順暢對話,形成一定見解。設置議題等于選定文章中的一個支點,能夠影響閱讀教學質量。
《背影》屬于一種回憶性散文,該篇作品的抒情、敘事以及記認等都十分平實,而在平實當中卻蘊含著深厚的情感,為此教師可以針對該篇課文設置目標為感悟愛,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教學目標除了感受父愛之外,還需借此感受普通人倫之愛、朋友之愛、長幼之愛、母子之愛等。將該篇文章作為主線,可以設置議題為父親的愛,簡單明確,能夠直接抒發出個人情感態度,是可以和學生之間形成共鳴的議題。比如某位教師把《背影》這篇文章議題設置為簡單愛、父母恩情,選擇了《合歡樹》《目送》《背影》等文本。其中《目送》是散文集,富含深厚情感,老師節選部分,通過父母之愛和群文閱讀議題進行銜接。而《合歡樹》主要是史鐵生贊揚母愛、緬懷母親的作品,作者將對母親的情感寄托于合歡樹上。而簡單愛,父母恩情相關議題不但簡單明了,目標明確,同時在進行群文閱讀學習后,還能夠發現父母付出的愛并不是十分復雜,幫助學生深刻感受父母恩情。在群文閱讀中,教師選擇價值觀、情感態度等形式的議題,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情感價值觀。
(二)合理選擇文本
教師在明確基礎議題后,還需針對群文閱讀中的相關文本進行合理選擇,在充分結合學生經驗基礎上,挑選能夠被學生所接受,擁有一定聯系性和啟發性的文本。教師可以選擇互補性文本,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文本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關系,對于某一議題而言,各個文本無法全面覆蓋議題內容,為此可以通過各個文本之間互相補充,引導學生整合各種信息,在差異中求同,豐富課堂內容,使議題更加豐滿。該種文本組合方式也較為簡單,教師日常教學中所選擇的補充課外篇目其實便是互補群文閱讀方式。教師優化整合多文本群文閱讀過程中,需要從小的整合著眼點入手。整合文本主要目的便是提高群文閱讀實效性,加深學生感悟和文本感受,而引入比較分析也能夠實現該目標。比如在將議題設置為走進周恩來后,可以選擇《你是這樣的人》《周恩來外教趣事》《一夜的工作》等構成多文本的群文閱讀模式。如此選擇文本,能夠實現互相補充,幫助學生從多種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周恩來這個人,結合描寫同一人物不同精神品質的文本材料進行有機組合,利用情感引導將多個故事串聯起來,層層深入,使學生可以在群文閱讀中充分感受到周恩來為人處世特點,學習多部優秀作品中的寫人方法。
(三)優化設計引導問題
為了幫助學生培養個性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方式進行引導,在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同時,擴展閱讀渠道,把課外內容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尋找設計共同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解析。群文閱讀其實便是多文本閱讀,多個文本共同構成同一整體,教師對引導問題進行設計過程中,需要橫向貫穿多個文本,把多文本看做整體設置問題引導。從不同深度層次入手,促進學生積極感悟和深入閱讀,提高學生創新、情感、審美、想象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師在設計群文閱讀相關引導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將學習內容和問題緊密聯系起來,帶領學生進入文本世界,創造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說明文屬于一種介紹事理、說明事物的文體,和戲劇、小說等文體相比,故事情節和人物等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顯得有些乏味、枯燥,傳統單篇教學模式下,學生遇到說明文后,會降低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倦怠問題,導致課堂活躍度不夠,課堂較為死板,但引入群文閱讀,通過多文本進行整合說明,從學生興趣入手,設計問題,能夠起到良好閱讀效果。比如某位教師把《蘇州園林》《凡爾賽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四篇藝術建筑類說明文進行全面整合,從說明對象分類入手,設計以下幾種問題:第一是在閱讀后,通過文中關鍵詞描繪藝術建筑給你留下的印象。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你是設計師,請描繪建筑設計的獨到之處。第三是如果你是一位導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建筑藝術介紹。其中第一問題是鍛煉學生的信息提煉能力與篩選能力,第二個問題是明確園林和建筑藝術特征,第三是通過設置情境、小組討論,激發學生興趣。
(四)形成群文共識
群文閱讀本來便是整合零散信息、針對文本進行求同存異的過程,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滲透、全面、客觀、辯證、立體的理解認知,從思維、文化、審美全面發展的角度入手,不斷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群文閱讀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表達和思考,以男女四人組混合為主,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合作思維。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示范,幫助學生實施集體構建。在群文閱讀的集體構建環節中,可以參考逐漸釋放的責任教學模式實施,具體包括以下幾種內容:第一是教師示范,設置群文閱讀目標,形成滿足群文閱讀需求的課堂形式,為學生解說怎樣進行群文閱讀。第二是教師有策略地通過提問或暗示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以及群文閱讀思維能力。第三是合作學習,教師需要設計觀察學生討論過程,使其整合多種想法,不要忽略個人意識。第四是設置獨立性任務,經過集體構建,學生形成基礎共識,教師通過設置任務能夠得到群文閱讀有效反饋,群文閱讀中學生可以通過批注閱讀、填寫卡片、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整合信息。
五、 結語
綜上所述,當下初中語文中的群文閱讀在實際應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合理改進,融合多種元素,立足整體視角,針對群文閱讀模式進行積極創新,發揮出群文閱讀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輔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柴海賓.淺談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93.
[2]彭杰梅.“群文閱讀”教學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