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萱
摘 要:信息技術“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構建生活化信息技術課堂不僅是踐行新課改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從課堂導入情境創設、教學案例選擇、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建構和教學語言使用等方面闡述了生活化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構建策略。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5-0122-01
一、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情境創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是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創設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情境,將課堂情境還原成學生熟悉的、親身經歷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價值的認識,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以“從因特網獲取信息”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導入時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國慶放假這一生活事件創設情境:國慶節放假出游前,我們需要提前獲取哪些信息呢?如何獲取這些信息呢?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認識到因特網是信息獲取的主要途徑,并且也想解決這些問題,這就為后續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生活化的教學案例的選擇
《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生活化教學案例。案例在選取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二是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可以為新授知識服務,能充分體現教學內容。案例類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從學生興趣點入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案例;從應用需求出發,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案例;以實際問題為立足點,解決信息時代生活中的問題案例。例如,在教學flash(逐幀動畫)時,從學生興趣點出發,以制作電腦QQ動畫表情為案例。學生對QQ動畫表情是有親切感而熟悉的,親手制作QQ表情對他們而言是新奇有趣的。
三、生活化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建構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信息技術課堂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境的驅動下,在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生活實際構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圖像的合成時,區里正在舉行以珍惜時間為主題的海報設計大賽,教師可結合比賽的主題,讓學生通過圖像的合成來設計一份作品。學生完成后,展示作品成果,通過師生互評,推薦上報的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基于真實任務的驅動,將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與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真實的學習體驗。
四、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使用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語言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語言水平,注重語言的藝術。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可以讓講授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生動。例如,由于初次接觸程序設計課,大部分初中生對VB程序設計課是陌生的,程序代碼晦澀難懂,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沒興趣。比如,編寫交換兩個變量a、b代碼,學生會直接寫成a=b,b=a,教師如果用VB專業術語講解這個問題,部分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如果講解時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將a看成是裝牛奶的杯子,將b看成是裝果汁的杯子,想讓這兩個杯子交換飲料,我們可以使用空杯子t,用空杯子怎么交換呢?學生就很容易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理解兩個變量交換的程序代碼。
教師要構建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讓信息技術扎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真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以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發展和需要”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馬曉宇.生活化,讓信息技術“活”起來[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6):63-64.
[2]沙 潔.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課例的教學策略和方法[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