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 要:德育是人生源頭上的引導者,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德育工作應從娃娃抓起。幼兒期是一個人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用明確的教育目標來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在幼兒的生活和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開發幼兒智力和能力,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使其終身受益的品質。
關鍵詞:幼兒園;育人為本;德育教育
“德”是人道德品質行為的一種表現,德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教育中德居首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幼兒教師應該牢牢把握這一綱領,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在未成年人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用自己的淵博學識、高尚情操來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及行為能力助力幼兒完成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
一、 幼兒園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要性
(一)孩子是人生的始端,有一個好的開始才能筑就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條河,那么幼兒時期就是河的源頭,源頭上一丁點的扭曲都能改變河流走向,所以一個人在幼兒時期的引導可以徹底改變其生活方向。德育就是人生源頭教育,幼兒期是個體生命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學會做人的良好時期。真善美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品質,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對幼兒進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幼兒園德育教育能夠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的全面發展包括智力的發展、品德的發展、身體的發展和性格的發展等。性格和品德在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著較好的性格和品質。比如,誠實守信的品質、自我控制能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樂觀的性格。幼兒時期,是良好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幼兒園展開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三)提高獨生子女的情商
由于之前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人數在逐步增加。調查表明,獨生子女盡管在智力發展方面呈現出較大的優勢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展現的其他行為極大地影響他們將來的發展。第一是任性,性格乖張,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而且自理能力較差。獨生子女的許多事情都是家長一手包辦,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獨立性,讓幼兒的社交能力變弱。幼兒三觀尚未建立,可塑性很強,對其展開德育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能摒棄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
二、 幼兒園中幼兒德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一)家長過度溺愛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
目前幼兒園教學中發現,由于家長的過度溺愛,造成了很多孩子的自私自利和脾氣暴躁,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父母和朋友,甚至不具備基本的生存能力,成為“害群之馬”長大以后也只能為社會帶來危害。造成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孩子從小就缺失道德引領和塑造,造成道德敗壞。因此,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塑造幼兒的良好道德品格,避免其長大以后成為對社會有危害的人。
(二)獨立意識不夠強,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
三到六歲的幼兒獨立意識還不夠強,渴望獨立的心理和實際活動經驗水平缺乏造成了矛盾。一方面渴望自己能夠自我管理、進行獨立自主不受大人的約束,一方面又依賴著父母和其他長輩的關懷和呵護,由于這種留戀呵護與渴望獨立的矛盾心理,孩子常常是邊做邊思考,看到結果才會思考為什么,而不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就想好這樣做對不對,缺乏基本判斷是非的能力,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去搶,而且并不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教師應該抓住機會趁機引導。
(三)情緒不穩定,容易在模仿中走錯方向
幼兒通常情緒不穩定,容易波動,做事情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而且他們善于模仿,不分對錯,看到好玩所以就去模仿。比如,幼兒園的小孩喜歡做鬼臉,模仿別人隨地吐痰、丟垃圾,他們正是在這種模仿中進行探索與學習,如果缺乏教師的引導,很容易走錯方向。
三、 幼兒園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策略
(一)活動中挖掘德育因素,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
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情節等有機滲透德育內容。不要僅僅是停留在對技巧的掌握上,而是培養起興趣和對美的欣賞力、觀察力、想象力等,從而培養幼兒高尚情感和良好品德行為。如在“母親節”“父親節”這樣重要的節日,鼓勵同學們自己為媽媽做卡片、做小紅花等,讓幼兒了解父母的不易,培養幼兒孝順父母、尊重長輩的品德。還可以讓小朋友在學習中互相借文具,在一起玩游戲,共同成長,玩具輪流玩,誰也不爭不搶,并且使用禮貌用語,了解同學之間要互敬互愛,互相幫助。在學校開展的幼兒運動會中,讓同學們當啦啦隊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加油助威,促進同學之間的友好交流,加強情感。讓小朋友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從而培養幼兒高尚情感,良好品德和行為等。在一日活動中,針對幼兒穿衣、用餐、午睡等各個環節,教育幼兒培養起文明禮貌、勤儉節約、愛護公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向幼兒介紹各種節日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等、培養幼兒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引導幼兒明辨是非
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應該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處事習慣,教導同學們學會自我管理,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遵守交通規則,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和小朋友們搶位置,應該自動排隊,坐公交的時候主動為老弱病殘讓位置。多鼓勵學生去參加一些與德育有關的社會活動。比如組織同學們一起去敬老院,讓小朋友們為那些無家可歸的爺爺奶奶唱歡樂歌,講笑話,和他們分享自己在幼兒園的趣事。還可以定期去孤兒院,讓小朋友們看一看有好多自己的同齡人沒有爸爸媽媽,而自己卻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寵愛著,激起幼兒的同理心,誘發他們真善美的品德。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與幼兒分享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告訴他們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還可以請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好人和壞人,引導幼兒明辨是非。
(三)教師更新自己的認知觀念,培養幼兒自主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師在幼兒教育中不可采用二元對立的模式,而應該讓幼兒認識到感性與理性、好與壞之間并非絕對對立,而是可以共存和互補的。引導幼兒的辯證觀,對于好與壞、進步與落后都不是固化的,這其中沒有固定的標準,而是因人、因時因環境而定的。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其主動性和創造性,避免幼兒承受心理上不應有的壓力和束縛。創建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圍,給予幼兒主體地位的保護,這是培養幼兒自主能力,創建主題性發展乃至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不過由于年紀尚小,可塑性較強,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進行品德教育,堅持發展幼兒品德教育,把發展、解放的觀念根植于幼兒的心中。幼兒教育應該是為培養完美的人格而服務的,從片面強調知識。情感行為轉向知、情、意、行全面協調發展。有部分幼兒會性格比較內向、孤僻,教師應該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多與他們進行交流,比如“學習了哪些本領?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將來長大想成為什么?說說自己的夢想”等。交談的時候多摸摸孩子們的小腦袋,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加幼兒的自信,使幼兒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評價,為將來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打下基礎。另外,還要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比如吃飯的時候幫助教師分碗筷,擦桌子、挪板凳,選取其中的幾個幼兒充當小組長,讓孩子們逐步形成“我可以”“我能行”“我一定會做到”的心里信念,慢慢變得外向,也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
(四)創設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環境美是幼兒心靈美的催化劑,這里的環境既包括社會環境也包括校園環境。有抽象的也有具體的,抽象的是指幼兒平時接觸到的思想意識、新聞媒體、電視和網絡等,這些無一不對幼兒的心理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幼兒園作為幼兒最?;顒拥膱鏊瑢τ變旱挠绊懸沧畲螅處煈摃r刻注意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例如每月進行一個主題設置,通過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布置等方式,為幼兒布置一個干凈整潔又符合他們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環境。如布置“偉大的長城”圖片,引發幼兒的愛國之情,“家鄉美”等漫畫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感情,美化校園生活,增強幼兒的視覺經歷,還可以采用故事的展示方式在良好的環境中一步一個腳印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不要忽略精神環境對幼兒德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以身作則,比如訓練幼兒用普通話交談,如果教師不經意間使用了方言被小朋友發現并指出,教師應該立即承認錯誤并加以改正,請孩子們之間也要互相監督,還可以定期開展“好人好事”表揚互動,激發幼兒向榜樣學習,創設良好精神環境。
(五)多與家長溝通,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對幼兒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只有在幼兒園才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的品德教育需要家校配合,一起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保障幼兒健康成長??梢栽谛@內設立家園窗口,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多種渠道,做好家校的溝通,努力尋求家長配合,步調一致地進行德育教育,為幼兒創建一個文明健康的環境,保證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將幼兒的在校表現及時地告訴家長,對于幼兒的反常行為尤其要特別關注。還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當幼兒出現問題時及時地在家長群進行溝通,避免出現更嚴重的情況。平時也應注意發放各種資料,在家長會上大力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觀,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工作重點,爭取共同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育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暗隆笔亲鋈酥?,而幼兒園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肩負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大使命。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幼兒德育策略,加強對幼兒道德品質和健康人格的培養,使幼兒能夠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識和技能,開拓幼兒思維,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形成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1]楊書英.淺談幼兒的德育教育[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47.
[2]郝智媛.德育教育必須從幼兒園抓起[J].內蒙古教育,2016(2):13.
[3]陳玲玲.幼兒園生活化德育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才智,2020(12):194.
[4]劉情情.基于立德樹人的幼兒德育教育開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