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就業市場的演變,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大數據助力高職院校精準就業服務成為必然趨勢。大數據技術促進高職院校就業服務深刻變革,對精準就業服務提出就業服務平臺智慧化、就業服務人員專業化、就業服務方式多樣化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構建精準管理服務體系,準確掌握供需雙方需求,找準就業服務著力點;構建精準信息服務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人力資源的精準配置;構建精準指導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個性化教育,提升學生就業滿意度。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精準就業服務
[作者簡介]張希玲(1974- ),女,河南宜陽人,河南工學院,講師,碩士。(河南? 新鄉? 453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性計劃項目“大數據思維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ZZJH-034)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5-0058-06
一、大數據技術促進高職院校就業服務深刻變革
(一)大數據時代為精準就業服務帶來發展機遇
精準化是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開展就業工作的指導思路。大數據技術為高職院校精準就業帶來了新機遇,指明了大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就業指導提供了科學依據。大數據時代,用數據觀察、描述和表達,成為工作創新的源泉,也推動著工作模式的改變。隨著就業市場的演變,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高職院校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就業工作人員通過信息平臺挖掘學生的學習經歷、就業預期、求職途徑等行為特點,進行數據化處理,形成了就業大數據。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行為研究上,可以呈現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個性特點、成長需求,從而判斷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走向。統計分析大學生的求職信息來源、應聘單位區域分布,以及應聘次數、應聘成功率等數據,可以呈現大學生的求職意向和求職成效,從而提供精準的信息推送服務以及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就業信息的收集存儲、定向分析、針對性處理以及創新應用,就業工作人員通過開展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分析,可以精準了解他們的用人標準,反饋到專業人才培養環節,使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更加符合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因此,加強就業數據獲取過程中的精確性、規范性,能夠為精準就業提供有理有據的實證支持,推動就業工作決策從經驗判斷轉為理性分析,推動就業服務平臺實現精準化對接和個性化推薦,推動就業指導從普適性教育變為針對性幫扶。
(二)大數據技術為精準就業服務裝上智慧引擎
依托于大數據技術,高職院校就業服務中心開啟“智慧就業服務”工作模式,在建立完備的畢業生求職數據庫和用人單位招聘數據庫的基礎上,將就業工作的傳統優勢與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有機融合,用線上報名審核促進線下招聘管理,用線上就業教育支持線下招聘服務,通過智能推送、精準對接提高畢業生求職成功率,通過過程管理把握畢業生就業節奏,掌控不同專業畢業生求職狀態,有方向、有目標地提供就業指導,通過慕課在線學習豐富就業教育方式,通過就業App等新媒體拓寬就業服務途徑。智慧就業服務平臺突破了傳統的單向傳導的高職院校就業服務模式,網絡交流即時、便捷,師生互動增加,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參與度和服務效果均明顯提升。
(三)大數據分析為提升就業服務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高職院校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統計分析畢業生的擇業意愿、求職過程、就業方向,通過智慧化管理,更加精準地掌握學生的就業預期、崗位期待,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崗位推薦和一對一幫扶。就業與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優化了就業流程,創新了就業指導方式方法,改變了就業服務模式。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就業工作中的應用,高職院校的就業管理服務理念、就業信息化建設、就業教育形式能夠與時俱進,根據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學生就業選擇趨勢進行同步調整。尤其是就業服務工作過程中,能夠運用精準就業、智慧就業新思路,發揮就業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實現招聘信息精準推送,讓學生就業預期與招聘崗位精準匹配;教育環節因材施教、精準對接,滿足學生需要和市場需求,從而拓寬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路徑,有效實現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充分和高質量就業。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精準就業服務的基本要求
精準就業服務是就業過程中的“因材施教”,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職業選擇。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就業困難群體幫扶主體單一,以面為主,精度不高,尚未形成相對科學的幫扶體系。但是,依托大數據技術,高職院校通過構建就業精準服務體系,可以提升畢業生就業崗位與社會經濟發展、學校培養目標、個人興趣與志向等因素的匹配度,有效解決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使畢業生就業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學校專業定位和個人成長愿望,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合理精準配置。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精準就業服務工作包括精準把握工作方向、精準開展就業工作、精準掌握信息、精準對接平臺、精準推送信息和開展幫扶工作等,基本要求是實現就業服務平臺智慧化、就業服務人員專業化、就業服務方式多樣化等,以著力豐富大數據時代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內涵和方式。
(一)就業服務平臺智慧化
智慧就業平臺、個性化就業指導網站是實現高職院校精準就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高職院校就業服務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智慧就業平臺交互性、高效性等優勢,將傳統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切實需要設定個性化就業指導內容,從用戶特性出發選擇與之適宜的服務方式,在實現就業市場與高等院校人才供給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整合和優化,實現有效共享。智慧就業平臺能夠快速、及時、精準推送職業介紹、崗位需求情況等,讓學生了解到用人單位的真實情況及行業形勢。智慧就業平臺可以提供在線就業指導課程學習、在線職業測評、職業咨詢等自助式服務,學生自主選擇項目內容和所需服務,這有助于提高就業指導與生涯規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就業服務人員專業化
精準就業服務是在科學分析個性心理和職業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未來的職業活動進行規劃和設計,在調查畢業生就業預期的基礎上,通過個性化推薦系統,為學生開展定制化信息推送與就業指導,借助網絡技術追蹤學生求職信息,分析就業數據,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提高學生就業的專業匹配度和職業適應度,是影響大學生自身發展和職業生涯的重要指導活動。大數據時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畢業生多元化的就業趨勢,高職院校要推進就業服務的精準化、科學化、專業化,全面提升就業服務工作水平,需要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專業的隊伍建設。精準就業服務專業性極強,涉及面較廣,就業服務人員在掌握專業知識和就業政策的同時,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嫻熟的人際溝通技能。因此,高職院校要系統規劃隊伍建設和師資培訓,從加強信息化建設、開展差異化教學、提供精準化服務等方面提升就業指導的有效性。
(三)就業服務方式多樣化
精準化就業服務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管理服務方面,要在廣泛調查畢業生就業預期和就業能力的基礎上,精準識別學生的個性需求,根據學生的求職意愿,按照地域、行業、單位性質等維度分類管理,提供針對性服務。就業教學方面,要在開展普適性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工作內容,豐富工作形式,如課堂教學與講座相結合等。生涯輔導與就業咨詢方面,高職院校要建立就業心理咨詢室、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室,掌握大學生的求職需求,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形式,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幫助。個性化就業咨詢還可以線上形式進行,突破區域限制,采取靈活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實現更好的工作成效。
三、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精準就業服務的發展策略
要破解畢業生就業難題,高職院校就業管理部門必須精準供給就業服務。
(一)構建精準管理服務體系,多措并舉提升工作實效
1.精準調研供需雙方需求,找準就業服務著力點。人才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就業觀念在不斷變化,準確掌握供需雙方信息是搭建精準對接服務平臺、實現畢業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的基礎。就業工作人員要通過調研和數據統計分析,切實掌握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從而找到工作的努力方向。調研與反饋機制的建立,需要通過多種渠道:一是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崗位職責、招聘數量以及職業發展方向,了解學生對就業形勢的判斷、擇業方向的把握、求職形式的了解以及未來崗位的預期等,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二是走訪用人單位,適時發送學校生源信息、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目標,聽取用人單位的反饋,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改進,對畢業生就業工作有著深刻及長遠的效用;三是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能夠反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培養目標的可行性,要通過智慧平臺加強與往屆畢業生的溝通和交流,一方面了解各專業對應行業的用人需求,為應屆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另一方面根據畢業生的成長發展軌跡調整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四是建立網絡互動平臺,強化即時交流或者留言功能,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困惑,幫助他們分析、判斷,提出可行方案。
2.精準搭建智慧就業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根據工作匹配理論,一個人能夠在勞動力市場獲取滿意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是由于個體特征與崗位要求相匹配,即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提升就業服務的精準度,通過個性化指導與針對性服務提升學生的就業崗位滿意度。高職院校智慧就業平臺要以學生為中心,以信息化為支撐,以精準化服務為目標,以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服務為工作重點來構建,包括精準就業指引、精準就業考核、精準就業幫扶、精準就業支持、精準就業跟蹤五大體系,涵蓋就業創業教育、就業管理、招聘服務、就業分析和校友管理五個模塊。精準就業不僅僅表現在服務形式和服務過程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服務成果上。在服務過程中,要確保管理流程的規范、明確和優化,確保就業指導的個性化、差異化和多樣化,確保信息服務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化。在服務成果上,要確保信息推送的及時性、就業崗位的匹配度、學生對就業服務的滿意度等,使得高職院校既實現較高的就業率,又達到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效果。
3.精準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就業人員服務技能。智慧就業平臺建設,不僅需要頂層設計、制度建立、設施到位、資源充足,還需要業務精湛、素質良好的工作人員來實施和使用。智慧就業平臺的設計和使用者以就業工作者和學生工作者為主,目前這個群體雖然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沒有能力進行系統設計。智慧就業平臺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聽取就業工作者的實際需求,根據他們的工作思路設計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就業工作者的培訓,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數據分析能力。智慧就業平臺的使用主體是院系工作人員,要傾聽他們對信息化體系的建議和要求,特別是學生群體反饋到院系的意見。只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智慧平臺的便捷與高效。而要提高就業人員的信息化水平,一是要轉變觀念,打破習慣性思維和熟悉的工作方式,嘗試用信息系統化平臺處理問題;二是要不斷學習,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智慧就業平臺的先進性、智能性、高效性,才能激發工作人員的使用積極性;三是要強化培訓和交流,真理越辯越明,技術也在討論和爭議中提高,培訓要形成常態并逐步系統化,培訓形式要靈活,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充分提高就業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
(二)構建精準信息服務體系,人職匹配提升就業質量
1.精準收集就業信息,全面掌握就業大數據。精準就業必須建立在完備的畢業生求職數據庫和充分的用人單位招聘數據庫之上。就業信息的收集是開展精準就業服務的基礎工作,對提升就業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價值。高職院校就業信息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是就業政策信息,包括國家經濟形勢分析、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解讀,以及各地人才引進的文件精神、創業扶持政策等。第二是人才市場需求信息,包括行業發展狀況、趨勢研究、前景預測報告,用人單位需求信息等。第三是學生信息,包括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數據。往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信息對應屆生的職業選擇、崗位適合能力培養有重要意義;在校生的學業情況、獎懲情況為個性化就業指導提供方向;掌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預期和求職方向等情況,可以為精準就業服務奠定基礎。就業大數據不能局限于簡單的收集、整理、發布層面,要結合近年來校園招聘用人單位需求專業、職位數量、薪酬待遇等信息,以及畢業生的簽約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為應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精準信息支持,從而提高就業工作部門預測研判能力,精準施策,對接供需意愿,并應用于畢業生個性化教育與指導,提升就業服務水準,提高畢業生求職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