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程考核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課程學習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激勵性,但高職院校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內容和標準等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文章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和高職院校課程考核的困境,提出高職院校通過系統思考和整體規劃專業教學改革,重新組織課程教學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課程過程考核,充分發揮課程考核反饋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考核;過程考核
[作者簡介]張劍(1983- ),男,江西高安人,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講師,在讀博士。(廣東? 廣州? 510925)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2018年度“創新強校工程”項目“廣告策劃與營銷專業應用型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編號:NY-2018CQ2JGYB-09)、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2018年度“創新強校工程”項目“工商企業管理品牌專業建設”(項目編號:NY-2018CQ2ZY-01)和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2O19年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改革”(項目編號:NY-2019CQ2KC-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5-0092-06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40多年的改革開放,高等教育獲得快速發展,其中高職教育的發展成果尤其突出。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根據《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全國共有高職(??疲┰盒?423所,數量比本科院校(1265所)還多。雖然目前高職院校的總體規模已經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但其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上沒有擺脫普通本科教育的影響,導致高職教育大而不強?!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但從目前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還達不到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而高職院?,F有課程考核不能適應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重要原因之一?;诖耍疚南Mㄟ^分析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和現有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困境,提出高職院校課程考核的改革措施,為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提供一個改革的思路。課程考核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課程學習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激勵性,高職院??梢詫⒄n程考核改革作為教學質量提升的突破口,帶動專業教學的系統改革,從而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現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我國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要求。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企業對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也比較低,所以當時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滿足企業對一線基礎性技術人員的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獲得巨大進步,此時企業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職院校在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人才培養目標提升為高級技術技能人才。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均偏重于企業工作崗位的技術技能要求,把學生當作純粹的工具人進行培養,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與職業精神的培養。隨著社會的整體進步和各界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反思,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被重新定位為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一方面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的結果,另一方面是社會整體進步的大背景下,社會各界開始重視高職院校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結果。所以,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從高素質和技術技能兩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高素質要求
根據高職院校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層次定位,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以及企業對人才職業素質的新要求,得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高素質要求主要體現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具體表現為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和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以及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奉獻精神。在高素質要求下,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心理素養,當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崗位時能夠進行自我心理狀態的調適,更好地勝任企業工作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也是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獲得良好職業發展的內在素質要求。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技術技能要求
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主要面向企業一線工作崗位的用人需求,而這些崗位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是能夠解決具體工作問題的技術技能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是掌握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動手操作能力,并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術技能解決企業實際工作問題的人員。而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技術技能要求,主要體現為培養學生解決企業一線工作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高職院校課程考核的困境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工作崗位對人才職業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美好期待,共同推動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但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并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現有的課程考核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反而阻礙著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考核之間的矛盾,正是課程考核面臨的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有課程考核不利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高職院?,F有課程考核偏重于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時間集中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的期末,方式主要是閉卷考試,整個考核過程由學生單獨完成。如此安排的課程考核讓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期末考試成績獲得高分,就意味著課程學習效果好,導致學生采取考前突擊背誦教材的方式應付期末課程考核,并不重視平時的課程學習過程。這使得教師無法通過課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也無法組織學生與團隊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無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現有課程考核不利于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
1.課程考核重結果輕過程。課程考核成績是學生課程學習合格與否的重要評判依據,是學生獲得其他各類評優和推薦的重要參考?,F有課程考核成績主要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作業成績構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主要部分,因此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重視期末的課程考試?,F有教學管理安排情況是期末考試結束后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任何聯系和反饋的機制,并且課程的教學過程也缺乏階段性考核和反饋機制,這導致學生不重視課程的平時學習和知識積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期末考試前教師公布的考核范圍和重點,進行突擊性的理論知識背誦和識記。這樣的課程考核導致考核結束后學生既沒有掌握相關的技術技能,也沒有很好地理解課程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無法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課程考核重理論輕實踐。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規定,課程考核成績需要作為教學管理資料進行歸檔留存,導致課程考核多采用紙質試卷的考試方式。試卷考核方式導致教師設置的考試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缺乏對學生技術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核。試卷考核方式導致教師的課程教學過程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也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識記,雙方都輕視技術技能的訓練環節。
3.學校重視課程考核改革但教師不積極。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普遍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能夠感受到這種壓力,希望通過推動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考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校的未來發展贏得生存空間。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一方面由于工作內容的局限性,無法理解課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普遍比較大,除了繁重的常規教學工作外,還要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職業競賽,擔任兼職班主任,開展課題研究,參與校企合作洽談等方面的工作,既沒有足夠的時間開展課程考核改革,也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課程考核設計。這就陷入高職院校的管理層大力提倡課程考核改革,而一線教師依然沿用傳統期末試卷考核方式的尷尬境地,導致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很難落到實處。
(三)現有課程考核脫離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
高職院校課程考核的試卷命題主要是各種形式的知識問答題,既沒有設置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情景,也沒有體現企業工作任務的工作流程,脫離企業實際工作方式。而且現有的課程考核內容沒有脫離學科知識的考核范疇,主要考查學生對碎片化知識的記憶,不能考查學生解決企業實踐問題的綜合能力,脫離企業的工作內容。課程考核的評判標準多采用標準化答案,而評判標準的內容主要取自于教材的理論知識,而不是企業解決工作任務時追求的效率和效果,脫離企業的工作要求。
(四)現有課程考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僵化的課程考核形式和固化的評判標準,強制學生接受課程教學所用教材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錯誤地認為教材闡述的理論知識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事實上,一些教材內容既不是理論權威,也不是社會現實情況的真實反映,甚至不能反映社會的最新變化。僵化的課程考核形式,既沒有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沒有給予學生探索創新的機會。所以,現有課程考核注重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不僅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反而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現有課程考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社會快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日新月異,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夠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高職院校現有課程考核引導教師和學生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學習上,忽視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訓練,課堂上以枯燥的填鴨式知識灌輸和被動的知識學習為主,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逃避學習,即使想認真學習也因為使用的學習方法不恰當而導致學習效率低、效果差。所以,現有課程考核既不利于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習慣,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高職院校課程考核的出路
現有課程考核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高職院校需要以教學改革的全局視角進行系統思考,整體規劃專業教學改革,破解課程考核存在的困境,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使高職院校從過去以擴張辦學規模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到以提升教學質量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上來。
(一)系統思考、整體規劃課程考核改革
高職院校要破解課程考核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需要系統梳理人才培養工作,從影響教師課程考核改革積極性的管理制度到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整體規劃,不能只進行課程考核改革,還需要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的各項改革措施相互協同、共同促進,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改革成效。
1.建設課程考核改革的保障制度。課程考核的改革工作不能只依賴教師的自發行為,需要學校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推動,以確保所有的課程考核改革都指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共同目標。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制定推動教師開展課程考核改革的激勵政策和監督管理制度,以制度的方式給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制度既給教師施加改革的壓力,也給教師提供改革的動力;另一方面要建設課程考核改革的科研平臺,該平臺既提供課程考核改革的理論和方法,也提供課程考核改革的科研經費,讓課程考核改革不再是行政性工作,而是由眾多探索性的研究項目構成,以課題立項方式推動課程考核改革的深入研究和科學實施。
2.課程考核與教學課程設置相匹配。按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需要對接地方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根據企業對人才職業素質的具體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課程,確保教學課程能夠承載相應職業素質的培養任務。課程考核要與重新設置的教學課程相匹配,不同的教學課程承載的培養任務不同,相應的課程考核需要在形式和方法方面與其相匹配,通過發揮課程考核的激勵性功能,引導學生在不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側重不同職業素質的訓練。高職院校需要打破一個專業的不同課程使用同一考核方式的錯誤做法,給予教師選擇不同課程考核方式的權利,讓教師根據課程的培養任務,選擇相匹配的考核方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課程考核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作用。
3.借助校企合作改革課程考核。現有課程考核過程中,教師既充當運動員,又擔任裁判員,課程考核成為教師迎合教學管理制度的工具,無法對教學效果起到檢測作用,而且教師長期脫離企業工作崗位,對課程的考核評判無法與企業要求相吻合。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絕大部分將進入企業工作崗位,人才培養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應該由用人企業進行評判,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借助校企合作促進課程考核改革。通過校內外的實踐基地,引入行業企業導師參與課程考核改革,由他們將企業最新經營管理要求融入課程考核中,以企業用人標準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促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以企業用人要求為導向進行改革。所以,高職院??梢酝ㄟ^引入企業工作人員擔當課程考核裁判員的方式改革課程考核。
(二)課程考核與課程教學內容相協同
高職院校不能只改革課程考核,對應的教學內容也需要進行改革,并且兩者之間還需要保持協同。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打破學科知識的傳統邏輯結構,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職業素質要求,重新組織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具體改革思路是以企業崗位群的職業范圍作為課程講授知識和技術技能的邊界,以企業崗位群的工作流程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邏輯,以企業崗位群的重要工作任務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載體,依照企業工作流程將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術技能重新組織成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任務,多個相關的學習任務就構成了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圍繞企業工作任務重組的課程教學內容打破了學科知識體系,可以讓學生在逐步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到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并得到相應的技術技能訓練。在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任務驅動式的項目化重組后,課程考核需要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相協同,一方面針對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開展階段性課程考核,另一方面針對項目化重組的教學內容開展綜合性素質考核。
(三)實施課程過程考核和反饋
1.以學習任務為對象開展階段性考核。高職院校以項目化重組的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考核對象開展課程過程考核。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先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提前明確該學習任務的考核要求,以此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學生為了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首先要自學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然后對學習任務包含的企業實踐問題開展各種解決方案的嘗試和探索,當學生學習過程遇到困難或疑問時再帶到課堂上與教師共同探討,最終教師在學習任務結束時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階段性考核。這樣開展的教學過程,可以充分發揮階段性考核的引導性功能,激勵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重視考核后的反饋和糾錯環節。高職院校開展課程的過程考核時需要充分發揮課程考核的反饋機制,讓學生的技術技能在反饋糾錯的過程中逐步獲得提高。課程的考核過程可以根據美國戴明博士的全面質量管理循環理論展開,學生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教師即給予針對性考核反饋,學生再進行針對性的突破訓練,如此循環往復,促使學生的技術技能逐步提高。課程考核反饋機制(見圖1),主要由五個步驟組成。
第一步,當學生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后及時開展階段性考核;第二步,根據考核結果及時給予學生考核情況反饋,幫助學生找出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優秀表現也給予及時表揚;第三步,針對學生不足之處進行重點糾錯,并給予改進建議;第四步,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進行重點學習和重新訓練;第五步,學生重新學習和訓練之后再進行針對性考核,直到學生達到學習要求才結束該學習任務。課程過程考核遵循此反饋機制,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逐個完成課程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的職業素質獲得循序漸進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技術技能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給學生的學習過程帶來樂趣和動力,使教師的課程教學不再枯燥和僵化。
(四)科學制定課程考核標準
課程考核標準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課程學習具有很強的引導性,課程考核標準需要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將人才培養目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要求分解為不同學習任務的考核標準,形成一個以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最終目標的考核評價體系,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遵循學習任務循序漸進的規律,將課程考核標準進行難易程度分級,伴隨學生職業技能提升過程逐步提高考核標準;第二,將企業工作崗位對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要求作為考核標準的重要內容;第三,將企業經營管理追求的效率和效果作為考核標準的重要評價指標??茖W合理的課程考核標準可以引導學生努力參與學習課程,探索解決企業實踐問題的新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職業素質。
(五)多方參與課程考核并相互監督
如果對每個學生都開展多次學習任務的階段性考核,將會給任課教師增加很大的工作量。當任課班級的學生人數比較多時,課程的過程考核將無法開展。鑒于此種情況,任課教師需要依照企業工作小組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課程考核則以學習小組為考核對象,而不是單個學生。這樣開展課程考核,一方面可以減少教師開展考核反饋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和課程考核的過程中,既可以實現溝通和協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實現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課程考核,容易出現個別學生不積極學習仍然可以通過考核的搭便車現象。針對此種現象,需要在學習小組內引入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和評價的機制。所以,課程考核的評價者不再只有任課教師,還有學習小組的學生。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教師根據各個學習小組的表現給予考核評價;第二步,學習小組內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第三步,將教師給學習小組的評價與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進行綜合,得出每個學生的考核評價。通過引入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的機制,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防止搭便車現象的出現,并且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高職院校現有課程考核不能很好地適應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主要原因是現有課程考核的方式、內容和標準等不利于學生高質素技術技能的養成。本文系統思考專業教學改革思路,整體規劃課程考核改革措施,希望高職院校能夠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激發教師開展課程考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從而確保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董剛,楊理連.高職教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9):91-94.
[2]張昕,陳虹.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過程性考核的實踐與反思——以經管類應用型法學課程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7):92-95.
[3]歐陽世芹.論過程性考核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證券投資基金》課程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8):47-50.
[4]郭婷婷,王嬌嬌,于雅莉.我國高校課程考試的困境解讀及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7(7):16-19.
[5]劉云軍.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室內設計制圖與透視學”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19(23):194-195.
[6]范國輝.現代學徒制視角下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9(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