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 王庭俊
[摘要]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是促進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前提,高水平師資隊伍是推動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文章介紹了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國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提出了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主要對策:拓寬培養思路,構建專業實踐能力動態培養規劃;健全培養機制,完善專業實踐能力制度保障體系;暢通培養渠道,建立專業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機制;改進培養措施,形成專業實踐能力多元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水平骨干專業;專業實踐能力
[作者簡介]李建榮(1979- ),男,江蘇姜堰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王庭俊(1971- ),男,江蘇揚州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江蘇? 揚州? 225127)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1910639,課題主持人:李建榮)、2018年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研究課題“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課題編號:QGHZW2018087,課題主持人:李建榮)和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產教融合研究專項”2019年度開放課題“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課題編號:CJRH2019053,課題主持人:李建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5-0087-05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主要取決于師資隊伍。從實現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強大的師資隊伍是推動其改革發展的第一資源。隨著我國高職教育從規模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出現人才培養質量缺乏特色、教師專業實踐教學力不從心等問題,其中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薄弱這一關鍵因素,引起了國內眾多研究學者的共同關注。2018年,教育部支持地方建設了200所優質高職院校,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和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而強化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是實現高職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關鍵,為高職院校教師發展提升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探索方向。
一、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實踐能力是檢驗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對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是加快高職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是職業院校教師在某一行業領域所具備的專業技能。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本質上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也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實踐經驗的過程。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加強職業教育科研教研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2016年,《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教師〔2016〕10號)明確提出要組織職業院校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師,進行不少于4周的專項培訓,重點提升教師的理實一體教學能力、專業實踐技能等“雙師”素質。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明確要求職業院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進行實訓,形成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全面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
2.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隨著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我國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制造,需要大量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作支撐和保障。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滿足產業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導致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之間難以形成無縫對接。要解決學校培養和企業用人之間的矛盾,關鍵在于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依托校企共建的技能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專業導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師企業工作站等專業實踐平臺,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促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3.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梅貽琦曾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可見,教師是導游者,學生是從游者。教師作為導游者,應該具備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以此更好地帶領學生前進。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逐步年輕化,他們中多數人的企業背景薄弱,缺乏實踐經驗,這必然會影響到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使得畢業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在就業求職過程中處于不利的位置。高職教育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過硬、崗位遷移能力較強的技術技能人才,關鍵在于教師隊伍。高職教育迎來了新一輪市場洗牌,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加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是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也為新時代高職教育有效響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重要保障。
二、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提升我國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現實困境
強化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是推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也是加速高職院校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過程中,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面臨諸多困境,主要表現如下:
1.培養思路有待完善,缺乏系統的設計規劃。在職前培養階段,不管是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還是其他專業教師,培養課程仍以學科課程為主,側重理論培養環節而弱化實踐培養環節,這樣培養出來的高職教師不符合當今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職后培訓階段,目前高職教師在專業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方面,除了完成實踐教學、競賽指導、科研項目等之外,還參與各類國培、省培、高級訪問研修等項目培訓,這些項目培訓大部分安排在綜合性大學或者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由于培訓方案在編排上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培訓內容以理論知識培訓為主,企業參與培訓不多,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導致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培訓效果不佳,無法保證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2.培養機制不夠健全,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青年教師的大量引進為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但是,教師隊伍中新入職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缺乏企業實踐經歷,承擔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疲于應對各類考核,僅靠學校的有限資源用于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造成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般般皆會、樣樣不精”的尷尬局面。另外,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是一項動態且長期的工程,但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培養機制尚未健全,導致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工作進展緩慢。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主要以教育教學、競賽指導等職業活動為主體。教師培訓除了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主辦的培訓項目之外,還需要參加企業實踐。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2017年江蘇省發布《高職院校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實施辦法(試行)》,鼓勵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但由于缺少地方政府、企業、學校等各個層面的支持,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3.培養渠道不夠順暢,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高職院校絕大部分教師來自本科院校,專業實踐能力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導師制”已經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對新入職教師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導師的選聘,一般選擇具有高級職稱、專業相關的教師,針對青年教師的上崗制訂培養計劃,在教學教案設計、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和技能競賽指導等方面進行指導,解決其在教學實訓中的一些疑惑和困難。但由于缺少企業導師的參與指導,使得青年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瓶頸難以有效突破。另外,百萬擴招帶來了生源結構的變化,對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職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堂教學、實訓以及技能競賽指導等任務外,還需要定期深入企業,進行崗位實踐訓練,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完成規定的考核任務。但是,由于校企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和監管保障制度,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大多是在生產現場考察、觀摩上崗操作和演練,能夠進行企業產品開發或技術改造的只有少數,企業接納教師參與企業生產實踐的積極性也不高,對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缺乏系統的組織,使得教師參與企業生產實踐很難落到實處,出現教師企業實踐走過場、形式化現象。
4.評價體系有待改進,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長期以來,由于受到“重理論、輕技能”和“重層次、輕類型”的錯誤思想導向,高職院校教師在職稱評審、年度考核等方面沒有脫離本科院校教師評價的共性特征,過于關注理論教學及教科研成果,對實踐教學技能及成效重視不夠,沒有體現高職教師的職業性、實踐性等特點,缺乏高職教師職業特質,很難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現在的評價考核機制已經把教師引導到教學、科研、競賽指導和項目建設上,忽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由于高職院校針對教師評價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錯失”黃金時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三、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對策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好時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師資隊伍。《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明確提出,以“四有”標準,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培育一批具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大師。2017年,江蘇省啟動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項目,已完成高水平骨干專業的遴選。為實現高水平骨干專業人才培養與新一輪產業技術升級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應從構建動態培養規劃、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協同培養機制、形成多元評價體系四方面發力,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強化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
1.拓寬培養思路,構建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動態培養規劃。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教師要始終堅守育人初心與時代使命,堅持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高職院校要加強頂層設計,進行科學規劃。在招聘教師時,既要考察應聘者的教育教學能力,也要考核其專業實踐能力,確保新入職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需要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除了對其學歷或職稱進行明確規定和要求外,還應將企業工作經歷和科研水平作為引進的必要條件,打造“高技能、高水平、高層次”卓越師資團隊。對于具有高等教育學習背景、理論基礎扎實的教師,應根據其知識技能基礎和個性發展需求,深化分類培養,制訂切實可行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動態培養計劃,實施“新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三遞進式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實現青年教師一年入門、三年成熟、五年成長為教師骨干,從而遵循高職教師隊伍的成長規律,形成入職、職中、職后“三段貫通”的培養體系。
2.健全培養機制,完善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體系。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和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第一,建立和完善教師企業實踐激勵機制。為發揮企業在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中的重要支撐,要鼓勵教師投身企業實踐,讓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通過實施“下(下企業)、訪(訪問企業工程師)、掛(企業掛職鍛煉)”工程,校企共建教師培養和實踐基地,設立教師企業實踐專項津貼,加大教師企業實踐經費保障力度,以此調動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企業找人才、教師找頂崗、學生找工作的三方契合。第二,建立和完善教師到企業實踐實施辦法。對于新入職教師,制訂新入職教師下企業對口崗位見習的年度計劃,嚴格落實“新教師必須在企業或者生產服務一線實踐”的規定。對于中青年教師,可以依托“企業實踐培訓”“訪問工程師”項目,每年進行至少一個月的企業輪崗研修,期間不僅需要完成企業研修任務,還要能夠將企業研修中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形成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自然對接。對于骨干教師,需要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參與校外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并且能夠利用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改進產品工藝、解決技術難題等,提高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3.暢通培養渠道,建立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協同培養機制。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推動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對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實施“雙導師制”,校企雙元協同培養,是凝練深化教師原生優勢、平衡發展態勢的有效舉措。第一,在學校導師“傳、幫、帶”的言傳身教中,引導教師樹立職業理想。教師要樹立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幫助青年教師掌握教育教學技巧。結合教師專業基礎和個性特點,根據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計劃,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指導水平”兩個基礎方向展開,通過隨堂聽課、教學研討、教學競賽、實訓指導等途徑,實踐“互聯網+”時代適應學生需求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運用“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第二,在企業導師“引、助、領”的躬親指導中,高職教師通過深入企業實踐,在企業導師一對一指導下,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循序開展技術觀摩、頂崗實操以及技能訓練等實踐學習活動,積極參與企業科技項目研發、生產管理等實際工作。企業實踐期間,就企業產品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困境,主動與導師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強化社會服務意識和專業素養,完成“企業人”到教育者的角色轉化。因此,校企實施“雙導師制”,為新形勢下的師資隊伍建設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
4.改進培養措施,形成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多元評價體系。根據高職教師培養特點,制訂科學的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實施方案。對于入職1年的教師,為他們營創良好的職業成長環境,積極參加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型培訓,掌握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技能;對于有3年教學經歷的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需要掌握競賽指導以及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所具備的專業技能,根據目標考核,完成相應的教學科研任務;對于有5年以上教學經歷的專業教師,定期安排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參加工教結合,將課堂教學和實驗室教學轉入企業實踐應用,主動參與企業產品開發,將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及時反饋于課堂教學,將企業文化、運作模式、經營理念和崗位需求及時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步。同時,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是促進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第一,高職院校要主動為教師提供全面的實驗實訓設備和實訓基地,營造良好的教學實踐環境,以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為抓手,以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提高為主線,以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為目標,通過實施“1(工程師證書)+X(新教師和骨干教師獲得考評員證書和高級考評員證書、專業帶頭人承擔橫向課題或技術開發項目、專利轉化1項以上)”考核標準,構建新教師崗位實踐、骨干教師高訪研修、專業帶頭人掛職鍛煉、領軍人物開發項目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運行機制,助推教師成長為能工巧匠、技術專家等。第二,在教師職業成長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優化考核評價制度,激勵教師投身實踐教學。科學設置崗位結構和任職條件,完善以專業實踐能力取得工作業績作為教師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形成靈活的用人機制。另外,引入企業行業參與評價,將企業實踐取得的教育教學實踐成效與職稱評審掛鉤,通過職稱評審合理評價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水平,激發教師追求整個職業生涯的可持續專業發展。
在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的形勢下,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加快內涵建設、獲得特色發展成效的實力保障,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力量。高職教師在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提升專業實踐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還有利于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培養,更有利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海峰,石偉平.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7(20):16-20.
[2]夏筱川.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15-17.
[3]巴佳慧.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雙導師制”培養路徑研究[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73-76.
[4]楊潤賢,李建榮.論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中的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9(24):57-61.
[5]陳熔,朱明苑.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