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濱,符曉華,張 冉,袁仕善
(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
地方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探索辦學體制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主要擔負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其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綜合化,這就要求獨立學院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更具有很強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1-2]。圍繞這一目標,近年來我們在獨立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綜合性高的學科,其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驗、臨床見習、專業實習和課外實踐等各個環節,貫穿五年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具有較分散、多環節、長周期的特點。由于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導致實踐教學長期從屬于相對獨立的理論課程,課程實驗間界限分明,缺乏交叉融合,跨學科綜合性實驗項目比例較小,實驗設計的創新性不夠,且基礎與臨床學科缺少必要的聯系,學生接觸臨床過遲過少,從而導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偏低。目前,我國本科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傳統課程模式暴露出的缺陷,積極探索以問題為中心或以器官系統定位的課程體系[3]。因此,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中,課程體系向多樣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的主流趨勢,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了特別重視和強化,綜合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限于地方獨立學院辦學體制和教學條件的原因,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是復制其所依托母體學校的,比如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基本沿襲母體學校同一專業培養模式的結構和要求,或只是在局部做些少許改造,甚至降低規格培養,而忽略了獨立學院醫學人才培養對象和培養目標的特殊性[4]。因此,只有結合獨立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研究和建立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優化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目標。
以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獲批為省級教學團隊為契機,以解決傳統學科體系下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為抓手,著手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主要進行了以下兩方面的探索。
改革的思路和關鍵是打破學科界線和壁壘,突破傳統學科體系各門課程各自開設實驗的相互隔離模式,將以往按學科的實驗教學資源從所屬課程分離,設計按學科性質(大體形態、顯微形態、機能、分子、病原、臨床基本技能、臨床輔助技能等)對原有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交叉滲透和有機整合為7個實驗模塊并獨立設置實驗課程(見圖1)。通過實驗內容的重組和實驗課程的獨立,創新構建分模塊相互銜接的專業基礎實驗課程體系,既改變了傳統模式下實踐教學長期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又促進了基礎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貫通,突出了實踐和創新的原則[3]。

圖1 專業基礎實驗課程體系的整合構建
以“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省級教學團隊”為依托,以實踐及應用能力訓練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為中心,創新或完善跨學科、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教學模式或途徑(見圖2)。一是通過專業基礎實驗課程的整合,解決專業基礎課程實驗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不足的問題,并通過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加大跨學科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比重,建立涵蓋基本驗證型、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多層次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在此基礎上,分模塊編寫了與專業基礎實驗課程體系改革配套的系列整合實驗教材。二是在醫學課程學習的早期階段通過安排社區衛生服務、臨床課外見習,參加醫療義務咨詢、疾病健康調查等多途徑短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醫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患者和早接觸社會的“三早”實踐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完善多環節、多層次臨床技能教學模式和綜合實踐教學模式,如開發虛擬網絡實驗教學系統,建立了網絡實驗室,積極利用多媒體網絡實驗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強化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臨床技能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利用模擬診室和病房、智能教學模型和標準化病人,并通過PBL綜合能力訓練和OSCE技能考試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全面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的提高,為后期臨床專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2 多層次、多環節實踐教學模式
專業基礎課打破按二級學科各自組織實驗、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開展橫向綜合的資源整合,重組實驗教學內容,并獨立設置7個模塊實驗課程,構筑了分模塊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以專業基礎實驗課程資源整合以及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為基礎編寫了與模塊實踐教學改革配套的整合性實驗教材,教材特色鮮明,各模塊按基礎性、綜合性和創新性3個層次編排實驗項目和組織實驗教學,既保證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也注重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自主開發了網絡實驗教學平臺,配備了網絡實驗室,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影像診斷或心肺聽診等臨床技能強化訓練。在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中,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自主掌握學習進程,自主選擇和應用學習資源,將臨床技能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是在醫學課程的早期階段通過臨床課外見習和社區衛生服務等短期實踐活動實施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患者的實踐教學模式;二是利用現代化臨床技能實驗中心開展臨床技能模擬教學和仿真教學,實施PBL綜合能力訓練,進行標準化OSCE臨床技能考試,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3]。
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綜合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動態的系統工程,只有更新觀念,轉變思路,尋求突破,研究構建和不斷完善醫學獨立學院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