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建,官文芳,李輝員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教學改革一直是護理教育改革的焦點。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護理教學仍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國內已有學者[1-3]對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本研究主要探討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是指教師制作微課上傳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課前觀看,學生在課前完成課上教學內容的學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PBL案例,在課上以案例導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最后通過過程性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的評估方式評價教學效果。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我校護理專業2016級94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平均年齡為(19.07±1.17)歲,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7人。兩組學生年齡、理論和實踐技能測試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授課教師、授課進度、教材和考試內容完全一致。
內科護理學為我校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的主干課程,授課計劃共23周,每周6學時,每學時40分鐘。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方法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
2.2.1 實驗組教學方法 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且教學評估貫穿始終。(1)課前。建立班級微信群,要求學生下載學習通教學App。教師一般提前3天將準備好的微課視頻、學習資料和測試題通過學習通平臺發給學生,并劃分學習小組,提供學習指導。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微課視頻觀看,查閱文獻資料,完成課前測試題。對自主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通過學習通或微信群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及測試題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同時根據教學需要,精心選擇臨床典型PBL案例制作PPT供課堂教學使用。以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教學為例,教師課前在學習通平臺發布任務,任務一:觀看“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和“高血壓的治療”兩個微課視頻;任務二: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不良習慣會導致血壓升高,并把討論結果反饋給教師;任務三:完成課前測試題。(2)課中。教師以PBL案例導入,引導學生思考案例中的問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教師對各小組提出的方案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進行教學小結,進一步強化重點、難點,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如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教師提出問題,問題一:原發性高血壓診斷依據是什么?問題二: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問題三:主要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有哪些?然后讓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制訂護理方案,教師點評。教師對好的護理方案給予肯定和表揚,對有欠缺的方案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議。(3)課后。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在學習通平臺發布教學小結、復習要點和測試題,根據測試結果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同時利用學習通平臺或微信與學生討論課堂遺留問題,回答其疑問。教師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進入社區,開展血壓測量和健康宣教活動,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2.2.2 對照組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PPT開展教學,課中前5分鐘對學生進行提問或復習,接著用30分鐘講授本節課所授知識,最后5分鐘小結并布置作業。
2.3.1 實驗組評價方法 采用過程性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的評估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過程性評價指標包括觀看微課視頻次數、學生與教師溝通討論情況、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度、教學平臺互動情況等,占總成績的30%。終結性評價包括課前測試成績、課堂測驗成績、課后作業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4]。
2.3.2 對照組評價方法 采用“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評估方法,平時成績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和課后完成作業情況做出的主觀評分,占總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
2.4.1 考核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期末試卷命題、閱卷、監考均采用統一標準,滿分為100分。同時比較兩組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2.4.2 問卷調查 課題組教師發放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授課滿意度和提高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自信心、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是否愿意繼續接受該教學模式等。
采用EpiData 3.1軟件錄入數據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通過SPSS 19.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1 期末考試成績 實驗組為(91.06±3.59) 分,對照組為(81.81±6.3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2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實驗組為100%,對照組為91.4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學生問卷各項的調查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
本研究采用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為學生創造了臨床護理仿真學習環境。在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線”的原則,突出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和自信,這與曹蕾等[5-7]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課題組對2019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真題中各科目的題量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內科護理測試題所占比重最大,答題準確率無疑對考試通過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融入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從而有效提高考試通過率。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授課滿意度和認為本組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及自信心、團隊合作能力和愿意繼續接受該教學模式的學生均多于對照組(P<0.05)。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通過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能力,能有效提高崗位競爭力。
在翻轉課堂+PBL混合式教學中,教師課前精心準備微課、設計PBL案例、布置課前測試題;課堂教學中針對重難點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課后進行教學總結,針對課堂遺留問題開展線上討論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超傳統教學,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具備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較高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表明,通過開展混合式教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課堂教學互動性更強,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效果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