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涉及管理的工作,需要專業且高度負責的人才,在國家政策、上級規定的統一領導下,維持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轉。本文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建設醫保人才隊伍的優勢展開分析,提出結合當前醫保報銷政策、全面梳理細節問題;與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共衛生工作充分結合、明確思路;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等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下建設醫保人才隊伍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精細化管理;醫保人才;隊伍建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一、引言
作為地方醫療保障局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醫保中心經辦機構在法律法規的授權下,獲得了部分行政職能,通過行政性管理的方式,執行并監督醫院方面有關報銷的一切事務,對于地方醫保體系是否處于正常的運轉狀態負有責任。在精細化管理視角下,醫保中心經辦機構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高度責任心的人才隊伍,避免醫保報銷審核工作出現疏漏,進一步提升經辦服務水平。
二、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建設醫保人才隊伍的優勢分析
精細化管理的初級形態是一種“理念”,能夠使分工、服務更加精細化,讓享受服務的人群體會到更加舒心的感覺。當初級理念深植于社會服務機構辦公人員的內心,自上而下形成一種文化之后,將呈現出高級形態。此時,有關全套工作流程的所有細節,究竟具備何種優勢、能夠解決何種問題、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將會自下而上地形成系統性的反饋“習慣”,從而使管理體系逐漸完善。
對于醫保局下屬醫保中心經辦機構來說,其日常工作是監督醫院報銷是否合規,并在充分理解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指導醫院進行報銷;經過仔細審核、確認無誤后,對醫院墊付的醫保費用進行支付;此外,基層醫保中心直接對參保人員提供醫保相關服務并進行醫保費的征繳、相關醫保信息的維護等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處理時,需要考慮多方訴求,一旦出現差錯,輕則使個體人員、單位蒙受損失,重則影響國家或地方醫保報銷體系的聲譽,故醫保中心經辦機構責任重大。
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建設醫保人才隊伍,其優勢如下:
第一,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在于,有關人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能夠對現行醫保政策進行充分的了解,在掌握大方針的前提下,對醫保報銷流程中存在的多元復雜問題進行解析,找到令所有參與方都能滿意的方式。
第二,提升醫保人才隊伍的服務意識。醫保中心經辦機構審核醫院方面的報銷項目時,如果國家有關政策出現變動,需要向醫院方面的負責人員詳細解釋,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列表等具備強烈對比優勢的方法,避免溝通過程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比如2018年出臺的《醫療保障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提到,需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發揮醫療保障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托底作用”。其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界限標準為何,醫保中心經辦機構需要與醫院方面就患者經濟情況、醫保報銷比例等達成全面一致,避免后續工作中出現問題。
三、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下建設醫保人才隊伍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當前醫保報銷政策,全面梳理細節問題
建設醫保人才隊伍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間、通過特定的方式就能達到目的。作為審核主體,醫保中心經辦機構在外部更加專業的人才尚未加入的情況下,需要結合當前的醫保報銷政策,全面梳理現下工作中存在的細節問題,使精細化管理理論“生根發芽”。首先,確認醫院方面提交的報銷材料在自身審核過程中是否存在疏漏。比如對過去一段時期內醫保患者享受的報銷比例是否符合要求、特定藥物是否處于報銷范圍之內,是否存在過度醫療等隱性增加醫保支出的情況,是否出現多報、誤報、漏報的情況等,在工作中進行反復確認,并與醫院做好溝通。其次,一些發展緩慢、貧困地區的參保率較低,醫保基金運行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盡管醫保中心經辦機構并不直接負責此類問題,但對有關信息需要清晰無誤地掌握。如醫保費用的征繳、醫保信息的維護與調用等,均需要注重細節,建立完整的保存檔案,以備不時之需。最后,建設人才隊伍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機構的整體工作效率,用更好的方式與醫院方面對接,定期收集院方提供的一手信息,找到政策推行過程中遭遇的阻礙以及存在的問題。只有如此,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層人民群眾面臨的醫療保障問題[1]。
(二)與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共衛生工作充分結合,明確思路
時至今日,中央及地方的衛生健康委員會工作重點已經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與“健康中國”戰略高度契合且一脈相承。地方醫保中心經辦機構中的醫保納入門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報銷政策人員,開展日常工作時,需要高度配合衛健委的公共衛生工作,從自身機構工作側重點切入,切實掌握門診慢性病病人的身體健康、用藥情況、生活質量等情況。對于以前未納入慢性病標準的有關人員,需要結合最新政策,判斷其病情是否滿足規定,盡力保障此類群體的生存權,并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若要達到此目的,政策納入人員應該在整體領會、“吃透”政策的前提下,從以下方面著手,提升工作質量。首先,與衛健委有關部門對接,實現慢性病人員資料共享,對其資料的真實性、是否受到資助、實際生活水平等清晰了解;其次,配合衛健委定期開展的公共衛生工作,向有關人員講解醫保報銷納入審核標準,在適當的情況下,在取得上級部門授權后,向社會披露有關內容,保證“公平”“公正”“公開”;最后,收集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幫助領導制訂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2]。
(三)研討政策變化發展趨勢,做好必要準備
國家有關醫保報銷方面的政策,往往會根據社會整體認知水平、綜合國力等進行調整,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現狀,切實為基層人民解決問題。作為業內人士,醫保中心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基層工作現狀,對政策變化及發展趨勢進行研討,根據文件指示精神,做好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比如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格列衛,在幾年前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導致很多白血病患者長期依靠“天價藥”維持生命。醫院方面與醫保中心經辦機構溝通時,針對此類情況,必然有所交流。在“以人為本”的當下,社會輿論固然在“推動特效藥進醫保”的政策變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也需要對業內人士長期的努力、本著為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予以高度肯定。因此,在精細化管理視角下,打造更加專業醫保人才隊伍的另一重要性在于,發現基層群眾看病報銷過程中的“艱難”之處,敏銳地洞察政策變化趨勢,使自己的工作上對得起黨和國家的信任,下能夠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四)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打造現代化醫保人才隊伍
打造現代化醫保人才隊伍,需要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作為支撐。作為醫保局下屬事業單位,醫保中心經辦人員工作量繁重,很多時候,為了了解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經常會犧牲私人時間,為國家醫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相比之下,他們享受的福利待遇卻稍顯不足。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吸引人才的核心手段在于貫徹落實“多勞多得”的理念,當人才真正展現出自己的責任心,用專業的工作理念,切實提升了工作效率,收獲合作方(醫院、衛健委)以及人民群眾的肯定之后,如果只是強調精神層面的“奉獻”卻沒有使他們在生活水平上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思想層面“為人民服務”的覺悟與現實生活中的落差越來越大,必然會導致人才外流。因此,通過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解決醫保人才隊伍的后顧之憂,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是一種“多方獲利”的精細化科學管理模式[3]。
四、結語
醫保局醫保中心經辦機構的主要工作在于審核醫院報銷是否合規,為參保者提供醫保相關服務,并做好醫保費的征繳以及醫保信息維護等工作。從社會整體運行角度來看,該機構需要圍繞“穩定”“高效”“準確”三項重點內容,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結合當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打造更加專業的醫保人才管理隊伍。在醫保費用正常繳納、醫院合理報銷的前提下,使我國醫療保險運行體系趨于完善,真正做到造福于人民。
(作者單位為夏津醫療保障局)
[作者簡介:韓立娜(1987—),女,山東德州人,青島大學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寧.探討如何提高醫保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J].人力資源,2020(06):8.
[2] 沈掩瑜,趙明.醫院醫保精細化管理之醫保人才隊伍建設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9):138.
[3] 程琳.論機構改革下醫療保障局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9(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