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林 靳祥凱 劉兆堂

摘要:本文根據實地調查和查閱文獻,分析安徽省六安市葉集試驗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加強科學技術支持,促進企業集聚和穩定產品品質等方面出發,為葉集區豆制品企業的發展奠定理論依據。
關鍵詞:葉集區;豆制品;發展現狀;對策
在生活飲食中豆制品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其文化發展悠長,在食用上也是營養高、具有保健性能、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文化傳播效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隨著食品產業的高速進步和學者們對豆類制品營養性的深入研究,傳統的中國豆制品已發展為一種功能性健康食品,世界各地人們均認同和接納,在食品加工業中蘊藏著很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
安徽省六安市的葉集區在春秋時稱雞父邑,至明永樂年間開始立埠興商,清代中葉《霍邱縣志》記載:“邑中舟車之集,商賈所湊以葉家集為最”之說。當地經濟經過不斷的傳承、發展和壯大,逐漸發展成具有特色的葉集商貿新區,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都有顯著的成效。當地的豆制品產業也算是葉集區的一個特色,尤其在2020年突發的疫情下,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居民豆制品購買需求,葉集區政府不斷豐富采購渠道,實現生活必需品豆制食品市場供應不斷供、貨源足、價格穩,這其中葉集試驗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為緩解當地的豆制品供應壓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發展的過程中,受生產原料、生產技術、生產場地、產品質量把控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許多問題。
根據實地調查和查閱文獻,本文系統地整理了安徽省六安市葉集試驗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為葉集區豆制品產業的穩定、健康、做大做強奠定理論依據。
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產業發展概況
六安市葉集區葉南村位于史河街道西南部,其東、西、北三面分別與茶棚村、史河灣村、新元社區接壤,南臨史河;寧西鐵路自東向西橫貫村內。全村總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2649人,下設11個村民組;有耕地603畝,其中退耕還林377畝。個體私營工業有80余家,600多人在當地從事個體私營工業生產,外出務工人員300人;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發展個私經濟、在本地和外地務工所得。近年來,葉南村個體私營工業發展較快,在本村經營的個私業主達80余家,主要從事豆制品加工、木材加工、掛面生產,年產值700多萬元,其中年產值50萬元以上的有8家,有效帶動當地200多名村民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豆制品加工和掛面生產是該村的特色產業,全村有家庭豆制品加工生產戶100多家,掛面生產戶50多戶。
葉集試驗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13日,注冊地位于葉集試驗區葉南村,法定代表人為劉兆堂。經營范圍包括許可經營項目:豆腐、豆干、千張、腐竹、臭豆腐等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豆制品)批發兼零售。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創建以來,立足市場需求,創新發展模式,引導貧困戶從事豆制品生產,以“超市+酒店+農戶”的形式,走定點、定量、分散銷售、規模發展之路,力爭經過幾年的發展,帶動800余人從事豆制品生產舊,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完善技術體系,建立合適的企業標準
經過企業傳統技術積累和新工藝發展創新,形成了老豆腐、嫩豆腐、內酯豆腐、豆干、千張、豆腐皮、豆腐絲等多種品類,同時開發豆麩糠餅干、苦櫧雞蛋豆腐等特色休閑食品。地方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對生產過程的規范化管理,通過建立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來規范產品及其生產過程,及時總結和保護豆制產品的食用安全性。從2014年公司成立以來,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陸續制定了企業標準(見表1),為促進葉集區豆制品行業的綠色發展做出了引導性作用。
(二)定期舉辦企業食品安全生產培訓,逐步成為健康的豆制品生產基地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委派技術人員定期為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企業舉辦食品安全生產培訓,使得企業健康、平穩的發展,生產出自制手工老豆腐、機器制嫩豆腐、醬汁豆腐干、鮮辣豆腐絲等多種口味豆制品,起到引領當地其他個體工坊發展的效果,逐步形成促進個體農商戶產業發展的大型企業格局。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不僅占據了本區還有安徽省其他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如淮南、六安、合肥等城市,市場需求相對穩定,深受消費者好評。
(三)注重宣傳推廣,努力打造為城市名片
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為提高葉集城區豆制品知名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2014年公司成立以來,六安葉集城區人民政府和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以擴大豆制品內需為基礎,加強產品創新和優化,努力形成一個集科學研究、文化旅游為核心的豆腐文化區,不定期舉辦一些以豆腐為主的文化節活動,吸引省內外的大量投資者來投資,希望以“豆腐作媒、多交朋友、宣傳葉集、促進發展”,為當地整體經濟發展帶來商機。
二、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困擾企業發展的長久問題是缺乏自有品牌
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未能充分體現出豆腐作為本地品牌的有效性和技術優勢。消費者一般是通過對品牌產品的食用,形成滿意,就會圍繞品牌形成消費經驗,存貯在記憶中,形成長久的消費依據。由于葉集區對本地豆腐品牌保護和市場準人制度的不完善,市場競爭的需要,導致本地豆制品良莠不齊。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本身存在發展思路不清、品牌發展理念不強、樹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概念,沒有使品牌及品牌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美好的記憶,人們也不會根據這個產品聯想到一種質量、標準、衛生,品牌效應差在對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上造成了很大影響。
(二)生產規模有限是制約企業擴張壯大的根本原因
企業規模作為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的基本構建要素,它對本豆制品銷售中心的生產、發展起著決定性影響。目前本豆制品銷售中心和許多家庭工坊并存、產業集聚程度低,成為制約本豆制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首先,豆制品銷售中心的單一化經營項目是企業壯大的攔路虎,企業壯大絕不是只靠目前的主營業務來發展,需要進行多種經營的項目;當然,管理水平也需要配套跟上。其次,葉集區豆制品小家庭作坊分散在各村落,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管理。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可以采用并購的模式,擴展企業,形成一致的管理形式。最后,生產設備簡單、作坊環境不堪、品質把控不嚴等問題需要企業領導者具備準確的戰略管理能力,能夠縱觀整個企業,展開全面的質量監督。
(三)豆制品不易保藏,為遠距離售賣造成很大困難
豆制品的不易儲藏導致豆制品不能有效規范的進行長途運輸,能否科學、合理地進一步提高豆制品定型、健康的包裝,是有效促進豆制品流入市場的手段。目前,對于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來說,主營特色的鮮豆腐、老豆腐、千張等產品,由于銷售成本的限制只出現在本地市場,沒有能力進入外地市場。另外,有限的冷藏運輸車輛,也只能保證本地區的銷售,考慮長途運輸上資金不足是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制冷設備無法跟上的主要瓶頸。遠距離售賣新鮮豆制品難以發展為限制本企業進一步發展擴大的主導因素。
(四)原材料不符合生產要求,嚴重影響產品品質
保證豆制品具有優良的口感和品質,原料大豆是關鍵。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以淮河流域夏季種植的大豆為原料,與東北地區的春大豆相比,其生長條件是光照時間短、溫度高、降水多,因此,本土產大豆整體營養價值高,尤其體現在蛋白質含量上,但脂肪含量低,作為原料制作豆制品是非常適合。然而,受市場銷路不好、種植成本高、效益差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使得淮河流域的大豆種植面積近些年逐步減少,目前本地化生產的豆制品多是來自我國東北的大豆,產地的不同生產出的產品口味和質量品質也有很大不同,如何提高本土大豆原料的供給是一個很現實問題。
三、推進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保障機制
企業的發展潛能源自優勢和特色,一個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這些優勢和特色催生出的核心競爭力。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創造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制定合適的發展規劃策略,以促進企業發展為核心,從政策層面出發幫助企業追求更好、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方向和目標。重點圍繞先進技術產品、高端休閑產品、現代健康產品等經濟扶持,以優質增量助力產業升級,實現豆制品企業向創新端產業鏈轉變。政府應該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幫助困難企業解決資金不足,開展技術幫扶,并對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現場指導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二)依靠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快企業革新
在2019年之前,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一直在走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發展路線,這一切的改變得益于企業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進行產學研合作上的不斷深入,在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方面邁出了堅實的腳步。與時代同行的科技力量正在以其巨大的推動作用,讓豆制品加工業走向更精深的一步。科技給企業帶來顯而易見改變,通過專家培訓講座、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提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企業研發人員的素質。科技力量的倍增作用在培養豆腐生產技術能手,培養豆腐創新生產能手,使用先進食品冷鏈保鮮技術等方面凸顯,產學研合作為豆制品行業插入科技的翅膀,使企業展翅翱翔。
(三)優化產業布局,加寬產品銷售渠道
積極探索企業結構格局進行合理結構轉型,開展農企對接新模式,開辟豆制品生產發展新路徑。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本地區豆制品產業工作,線下努力整合所有資源,規劃豆制品產業園區建設,將現有個體企業整合為產業群,形成豆制品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出每一個個體作坊的特色產品罔;線上以在線視頻為主要手段,重點圍繞綠色食品、特色食品為主導開展線上銷售,努力實現“面對面”銷售為“線連線”銷售,拓寬豆制品售賣渠道。葉集區將緊緊圍繞豆制品產業需求,因地制宜優產業化布局,不斷完善標本兼治的產業鏈管理環節,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推進線下和線上有效銜接,拓展產品銷售渠道。
(四)保證產品質量,需要標準化管理
生產高品質豆制品,是保障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豆腐品牌穩定、安全的基礎工程,也是解決傳統農業憑經驗生產的重要途徑。保證豆制品質量,需要標準化管理。首先,從根本上提高本地優質大豆生產基地,根據生產需求研發新大豆品種,保障大豆價格穩定,實現源頭標準化生產。其次,保障生產豆制品的加工用水源頭安全,符合國家生產用水標準;保障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過程均應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和執行標準,對違法生產、環境條件差、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要有針對性地罰款或取締。指導當地豆制品生產企業建立良好操作規范GMP、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等食品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管理水平。
以規劃為引領,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導劉兆堂豆腐王豆制品銷售中心構建生產、生態、生活的新產業模式,這對本地區豆制品行業也是挑戰也是機遇,著力推進產業升級,發揮合作共建政策優勢及產業優勢,積極創建本地豆制品標準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