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關于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并結合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與現象,提供了幾點設計問題的策略。其中“零散化”現象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問題設計的主要問題,缺乏明顯的針對性與思想性,使問題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不強,在這一點上,教師必須要作出明確的改進,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核心問題設計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核心問題的設計較為“零散化”,設計方式也不夠科學,這會對數學科目的知識體系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學生思維中對數學知識的規劃也不夠合理。對此,教師應在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以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指引,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核心問題作出有效的設計。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問題的“零散化”成因
(一)問題數量較多且思考性較低
提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但對問題的設計要注重質量,課堂的時長是有限的,若問題較多,那么問題就會缺乏針對性,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凸顯出思考性不強的特征。如在“圓的周長”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設計出以下的問題:(1)圓的直徑不同時,其周長相等嗎?(2)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3)圓的周長公式應該怎樣推導?(4)你認為圓的周長應該怎樣測量等等,從本質上說這類問題屬于難度相近的問題,若教師在課堂中對這類問題的提問較多,不僅會占用課時時間,還會對學生的思考造成混淆,增加了學生的無效思考時間。
(二)問題指向不清且缺乏關聯性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設計出的問題應是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的,否則問題就喪失其本質作用,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問題的設計常會出現這一點因素,教學中不乏出現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現象。如在課堂中教師常會說“你在信息中發現了什么?”或者“你是否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等等,這類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指向性并不高,且學生從這樣的提問中并不能獲得知識水平的提升,這類問題與學生所學的知識之間缺乏明確的關聯性,因而不建議教師在課堂的問題設計中選擇這類提問方式。
(三)問題沒有深度且缺乏引導性
教師之所以要在課堂中提問,就要是發揮教育的引導作用,利用問題指引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且記憶程度更高,然而一些缺乏深度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在浪費課時時間。如在“分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會提問“你能否用圖示的方法說明分數的意義?”或者“你怎樣闡述分數的數學概念?”這類問題就屬于缺乏深度的數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強,且缺乏實際的探究意義,并且沒有考察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反而為學生增添了學習的負擔。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
(一)以教材為基礎,設置有關系的問題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核心問題應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基礎,要是問題可以有效的對課堂教學內容形成銜接作用,并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凸顯出課堂提問的本質。如在“圓柱的體積”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出以下幾個問題:1.請你準確的說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公式。2.請你準確的說出圓的面積公式。3.結合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你能否推測出圓柱的體積公式?4.你這樣推測的根據是什么?請簡要說明。這類問題對學生已學習的知識形成了聯系,并層次化的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拓展,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以激發,還促使學生樹立了良好的獨立思考意識,可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與所學知識形成聯系。
(二)注重設計關于數學思想的問題
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所謂數學思想,就是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數學思維,利用這種無形的思維,學生的解題效率會更高,且解題思路會更為準確,但數學思想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加以問題的引導。數學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形成發現規律并總結規律的能力,這種能力也被稱之為數學邏輯思維,在這一節中,學生就會根據問題的引導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而這類問題的作用也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想。
(三)把握知識核心,確認知識難點
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注重構建知識體系,各年級所學的知識應進行匯總和整理,將知識的核心凸顯出來,并形成鮮明的聯系,才能發揮課堂教學提問的價值。教師可在明確教學內容的難點與重點之后,針對這兩個方面設計出“支點性”的問題,這類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能夠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及思考能力加以強化。
(四)梳理知識內容,結合處設問
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問題設計還可安插在知識板塊的結合處,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特定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必須清晰,且各版塊的知識要非常熟悉,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真實的分析。如在“分數”的知識學習中,“分數”知識與“小數”知識的板塊連接處,教師就可設置以下問題考察學生的基本知識應用能力。如“分數”與“小數”在數學概念上有什么不同?“分數”與“小數”是如何化簡的?其中教師還可設置分數與小數化簡方面的例題,用實際的題型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這類設問不僅能夠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且對所學知識形成板塊化記憶,更有助于學生接受和消化新知識。
(五)設置有深度的問題,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問題設計的關鍵點在于“核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基于知識教學的“核心”,才顯示出其本質性與內涵性,否則設問的內容就是缺乏實際意義的。如在小學數學“方程”知識方面的教學中,“方程”的數學定義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那么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時候就可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判斷這類情況是否屬于“方程的定義范疇之內”。如“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是否屬于方程?”或者“是否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等等,這類問題可幫助學生對方程的概念進行深入解讀,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應用方程的知識也會更加熟練。方程的思想體現出數學建模的思想,為使學生在應用方程時具有更好的數學思維,教師應設置更具有深度的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方程的等號兩側數量關系相等,其是否屬于等價關系?”這類問題可使學生的思考更具有層次性,其中核心詞將方程的概念由“未知數;等式”擴展為“未知數;等式;等價”的范圍內,學生的數學思維將會更具邏輯性。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設計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時,教師應嘗試著借助“核心知識點”來設計相關數學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導向,以問題為教學形式,正確的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彬彬.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2):71
[2]吳武淳.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問題的預設[J].小學數學教育,2019(Z3):74+111
[3]楊麗芳.整體觀視角下的課堂教學問題鏈設計——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新授課的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03):59-63+128
[4]徐微英.設計核心問題引導數學探究——例談小學數學“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15):10-11
[5]劉紅.設計核心問題 提升課堂效益——小學數學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10):61-62
(貴州省都勻市第四完全小學,貴州 黔南 55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