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字
關鍵詞:高職學校;案例教學法;導游實務
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的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分析討論以及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情境中,并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在導游實務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課堂組織不夠有序
目前,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時,形式太過單一,通常以文本導人為主,缺乏生動的視頻、音頻導人。教師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致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高。除此之外,教師留給學生的討論時間不足,只是分析一下案例,讓學生快速地進行討論。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有較少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
(二)案例資源不足
在高職旅游專業教學中,案例的來源大多是旅游相關書籍和教材。使用的案例存在數量少、新穎度不夠等不足之處。
(三)學生的參與度低
相比本科的學生,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專注度較低,教師的課堂實施較困難。大部分高職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自學能力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因此,在案例教學中,高職學生很難真正地融入到案例分析、討論和評價之中。高職學生的配合度不高,案例教學就很難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興致。
(四)教學的環境不佳
目前,很多高職學校的教學環境不利于案例教學課堂的實施。比如說,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并且大部分課堂布局是秧田式和階梯式。這種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的交流和合作。
二、案例教學法在導游實務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
(一)學校方面
1、加強案例教學硬件設施建設。學校硬件基礎設施是案例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模擬實訓基地猶為重要。教室的多媒體設備,資料室的網絡情況,教室布局,模擬教室的設備等都是硬件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比如,學校可以專門設立導游模擬教室,教室里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施。學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模擬導游證考試以及感受導游帶團的真實情境。
2、采取案例教學的激勵措施。首先,學校可以適當減少該教師的工作量,補償教師案例教學時數,以促進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推廣。其次,學校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獎勵機制。如給予教師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案例教學的研發,獎勵案例寫作的教師,獎勵取得案例教學成果的教師等。
3、建設旅游教學案例資源庫。第一,學校要加大對旅游案例材料的購置。從正規渠道購買案例資源,盡可能減小案例短期對教學造成的不良影響;第二,學校可以專門成立旅游案例研發小組,專門對旅游課程案例資源進行搜集開發。
(二)教師方面
1、增強教師的實踐經驗。導游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的課程。因此,需要教師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驗。任課教師可以加強與旅行社的聯系,去旅行社考察,提升自我,了解最新的旅游服務和旅游發展前沿問題,掌握旅游發展動態。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更新案例資源庫,才能將靈活、具有時代性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2、提高組織課堂的能力。在案例教學的課堂上,討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當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的角色會被弱化,學生是中心。因此,教師要控制好課堂秩序,確保交流討論有序進行。首先,教師要提高教學監控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活動本身看成一個意識主體,并對其不斷地檢查、反饋、評價和調節。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技巧。
3、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設計案例時,要新穎、生動,能吸引學生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現在學習的知識跟以后的就業有很大的關系,畢竟高職教育大多以就業為導向。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三)學生方面
1、找準自己的定位。第一,學生是主要參與者。要勇于表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在導游詞創作中,小組同學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分飾旅游大巴司機、導游、游客等;第二,學生是聆聽者。很多學生在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過程中,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后,便不再關注其他同學的想法。忽略其他同學的發言會很難拓寬自己的思路,沒有思想的碰撞,縮小了自己的進步空間。
2、提高案例學習的技巧。教師在展示案例時,學生要快速地了解案例中包含的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基本信息。首先,學生自己要就案例中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和組員進行討論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后,在教師的指導總結下,歸納完善自己的解決策略。
三、案例教學法在導游實務教學中的應用過程研究
(一)課前準備
1、案例教學課前分析。首先,教師要對主要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目的進行分析,了解知識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其次,學情分析。根據高職學生的年齡,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以及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最后,分析授課的教學環境,判斷教室的大小以及設施設備是否符合情境模擬的要求。
2、制定案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和案例教學的目標。通常來說,案例教學的目標就是學生經過交流討論,在教師的指導后,所達到的學習效果和目的。案例目標的確定要根據具體的教材和學習內容和要傳達的價值觀來確定。
3、案例教學材料的準備。案例教材的準備要抓住幾個原則:一是真實性。材料的挑選要聯系實際的導游工作生活,要反映一定的旅游知識;二是典型性。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案例都可以拿來教學,要進行一定的篩選才可以;三是參與性。案例材料要能使得學生參與到討論交流之中;四是啟發性。學生經過小組探討后,一定能獲得一些經驗和啟示。
4、課堂計劃的制定。中職學校課堂一節課為45分鐘,教師要合理分配各個環節所用時間,提高學生討論的效率。此外,確定案例討論的提綱也尤為重要,根據將要討論的內容,按大小排列題目的順序,確保案例討論循序漸進地進行。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
1、導入環節。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案例的內容和教材理論知識進行導入,讓學生快速了解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并幫助他們回憶已學過的知識點,為案例討論做好鋪墊。在導入方式上,教師可以選擇圖片、音頻、言語等形式,為學生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接下來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案例中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和具體的事件,并提出問題,將學生引入案例情境中。
2、組織小組討論。根據班級的人數,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首先,是初步的討論。根據案例的內容,為學生設置基礎性的、入門級的問題。其次,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在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某一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組的進展和秩序,最后選出一位代表總結小組的觀點。
3、開展班級討論。第一,組織小組代表發言。由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對他們小組成員的討論結果進行陳述。第二,組織學生對小組的觀點進行問詢和答辯。學生在進行答辯時,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予指導和評價。教師應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支持鼓勵學生進行辯論探討。
4、總結歸納。首先,教師要系統全面地分析學生的觀點。幫助學生發現各自結論的優缺點,適用的范圍以及改進的方向。其次,要結合教材和本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進行邏輯的整合,梳理本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包括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小組合作的情況和討論結果等方面,并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三)課后評價
1、學生評價教師。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直接的參與者。因此,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的組織,有最直接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想法,使得教師在案例材料的選擇、課堂時間的分配、小組的劃分、總結歸納等環節更加科學合理,這對教師教學的改進有重要意義。
2、教師評價學生。教師在課堂起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表現也有直接的感知,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后,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會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表現,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形式。
四、小結
總的來說,導游實務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導游實務課程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阻礙了高職旅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從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著手,不斷地完善改進,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