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當前企業管理層面臨的一大管理難題,如何做好資金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金融危機將使得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經營終止,資金儲備不足的企業最終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資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此時顯得更加突出。基于該背景,本文以中小民營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企業資金管理的概念,然后結合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的特點及要求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制度、危機意識、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資金管理的一些對策,以對于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水平改進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9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7-0105-02
中小民營企業大多存在資金不足、資金管理意識薄弱、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往往不長,而壓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就是資金鏈斷裂。因此,如何提高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水平,以確保中小民營企業持續經營和健康發展是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資金的流動性和應對危機的資金管理方案將在未來決定企業的生存狀況。巴菲特曾經指出,“現金是氧氣,99%的時間你不會注意它,直到它沒有了。”抓現金流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一、企業資金管理概述
本文所研究的資金是指企業的資金活動,涉及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是對企業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進行統籌、規劃、監管、考核等工作的總稱,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資金管理的目標是在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前提下,資金持有量達到最低。而資金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完善資金管理制度,檢查和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考核資金的使用效果。
二、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的特點及要求
根據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聯合頒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中小企業是指從業人數、營業收入與資產總額不超過規定范圍的企業。中小民營企業是指非國有的中小企業。中小民營企業受制于發展階段以及規模,在資金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特點:資金管理理念經濟化,資金管理目標多元化,資金關系簡單化,資金權責集中化,資金運行架構簡單化。
中小民營企業由于自身的特點,在資金管理上應更加謹慎,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資金管理工作,牢記生存是企業的第一要務,建立企業識別可能面臨的危機以及應對危機的各種預案。
三、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1.安全儲備資金不足,應對危機能力差
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3年,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儲備不足。數據顯示,85.01%的企業賬上資金余額最多能維持3個月.其中,34%維持1個月,33.1%維持2個月。能夠維持超過6個月的僅占9.96%。從企業的管理經驗來看,企業至少應該保留6個月的現金流或者資金敞口。從數據中可以看出90%的企業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這些企業經不起市場的任何波動。突發事件、客戶壞賬、人員流失都可能成為壓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門企業家風險意識薄弱,未能充分識別企業經營可能面臨的風險,更沒有應對危機的預案。同時企業處于開創或成長階段,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為了企業發展,往往只能留存部分備用金,這也是安全儲備資金不足的原因。
2.融資渠道來源單一和盲目投資現象突出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一般局限于股東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按照銀行目前的風控政策幾乎很難給予企業純授信,對于沒有抵押物的中小民營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融資渠道少勢必導致融資成本高,企業為了籌資只能尋求成本比較高的融資租賃,甚至民間借貸,高額的融資成本給日后資金鏈斷裂埋下了隱患。盲目投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短貸長投,甚至使用高利貸進行投資;多元化投資,主業不突出的情況下戰線太長。這些現象與中小民營企業資金關系簡單化和企業主的管理能力有關,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的出資人,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經營者;企業的資金來源基本靠內源型融資方式取得,企業很少有大的債權人。
3.資金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缺乏統籌規劃能力
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這種情況,為了資金的安全大都啟用自己親戚作為資金管理人員,這些人員普遍存在學歷和能力比較低的情況。這種模式下資金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這些人缺乏足夠的統籌規劃能力,資金運行效率低下。這種情況與中小民營企業的特點息息相關,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財務權一般集中在企業老板手中,尤其是家族式企業。投資、融資、籌資及日常財務運營等財務活動都是由企業業主親自審批的,財務管理權責相對集中。企業業主往往忽視了財務隊伍的建設,他們眼中的財務人員只是賬房先生,財務人員很少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他們更多的是扮演業務發生后的賬務處理。
4.資金管理內控制度、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幾年挪用公款等事項頻發,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企業內部控制的缺失。部分企業還普遍存在大量使用現金的情況,給資金管理埋下了隱患。不相容職務沒有分離、權責設置不合理。中小民營企業在資金管理上普遍缺乏預算管理或者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企業管理者認為公司資金量比較小不需要做資金預算,但事實卻與之相反。制度不完善的后果是資金的安全性差和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各部門各自為政,信息溝通不暢,企業運營效率低下。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初期資金管理往往靠企業業主的統籌規劃一般能夠勝任,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業主的精力往往有限,一般也會忽視制度的建設。
四、加強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的對策建議
1.備足安全庫存資金,做好危機應對預案
生存可以說是中小民營企業首要考慮的,要在生存中求得發展。而保證企業安全生存的法則就是堅決守護企業資金紅線不動搖,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以及市場的變化合理制定安全庫存資金。在目前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家更應該樹立危機意識,及時梳理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危機,評估危機對企業帶來的影響程度,并對每個危機做好相對應預案,做最壞打算并做最好安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模擬危機場景,對危機處理預案進行演習,并不斷完善危機預案。
2.擴寬融資渠道,積極關注政府和銀行政策
近幾年,國家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積極鼓勵銀行探索各種產品。如專利權抵押貸款、稅易貸、應收貸款質押貸款、科技貸等,對于企業結算方式主要以應收票據的情況,銀行適時推出票據池業務,減少企業貼現成本。同時,政府也在積極制定各種補貼政策,如技改補貼資金、貸款貼息、研發加計扣除、研發補助等政策。這些政策在起到引導作用的同時也給企業注入了不少流動性。企業要積極關注銀行和政府政策,及時申報相關優惠政策,不斷擴寬資金來源渠道,助力企業發展。
3.重視培養和引進資金管理人才
重視和培養資金人才首先要在資金上舍得投入,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政策,才能留住和引進優秀財務人才。另外,企業家在經營中一定注意業財融合,要讓財務人員參與公司經營決策,財務懂業務才能更好地發揮財務的作用,業務懂財務才能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國際形勢,國家在不斷調整稅收政策支持企業發展。政策變化頻繁對財務的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應對能力。
4.健全資金管理制度,盤活運營資本
中小民營企業要重視財務制度和內控制度建設,用制度指導和約束公司的經營行為,并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完善制度。在外部融資渠道較少的情況下,企業要加強內部運營資本的管理,盤活企業資金流。
(1)重視資金預算,加強資金預算考核。資金預算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收支進行預測,以了解各個時點的資金盈余以及短缺,提前規劃從而保證資金使用的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預算作為一種控制機制,是完善資金管理的必要條件,可以給企業提供預警功能,為應對危機和合理安排經營活動贏得寶貴時間。中小民營企業因為資金量比較小,更應該重視完善資金預算制度。成功的資金預算編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企業戰略管理流程相一致;②假設合理、預測準確性高,與績效評價系統相一致。預算的編制需要公司全員參與、管理流程的全程跟蹤和業務范圍的全面覆蓋,一切跟收支相關的都應該納入資金預算體系。企業在做好資金全年預算的基礎上,要根據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月度計劃和周計劃。對于預算執行情況要加強分析,及時找出偏差原因并加大考核力度。
(2)重視客戶信用管理。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客戶數量比較少,客戶集中度比較高。任何一家大客戶的逾期貨款都可能給公司造成致命打擊,因此加強客戶信用管理尤為重要。加強客戶信用管理首先要制定嚴格的信用管理政策,嚴格要求業務人員定期走訪客戶,對于經常逾期客戶要重點監控。同時在客戶收款組合上要保證部分客戶付款方式為轉賬,同時注意控制收款賬期。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給予客戶現金折扣,鼓勵客戶及時付款。
(3)提高存貨周轉率。在中小民營企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存貨對流動資金的占用比例相對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提高存貨周轉率,釋放流動資金是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存貨周轉率主要是提高訂單預測的準確性,就近發展供應商,預估合理損耗率,妥善運用MRP系統進行算料與預測。
五、結語
資金是企業的氧氣,要想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和經營目標離不開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作為中小民營企業,首先要充分認識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樹立危機意識,然后從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資金內部控制和財會人員隊伍的建設入手,充分識別企業經營可能面臨的風險并做好危機防范預案。充足的資金是抵御風險最有力的武器,中小民營企業要注意開源節流,始終保持合理的資金量,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霞.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商論,2020,(09),138~139.
[2]張海珍.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11),151~152.
[3]王穎.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時代金融,2018,(26),145~146.
作者簡介:謝江昆,供職于廈門東聲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