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勇 張亞東 朱鎮 陳濤 朱文銀 趙凌 趙春芳 梁文化 路凱 王才林 陳峰 周麗慧 姚姝



摘要:南粳505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和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該品種具有食味品質優、豐產性穩產性好、綜合抗性好等優點,2017年5月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2018年通過江蘇省引種備案,2019年通過安徽省引種備案。南粳505適于江蘇淮北地區、山東魯南麥茬稻區及東營稻區、安徽省淮河以北中粳稻區種植。
關鍵詞:優良食味中粳稻;南粳505;選育;應用;特征特性;食味品質
中圖分類號:S511.2+20.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3-0103-04
收稿日期:2019-08-25
基金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編號:BE2019399-1);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編號:CARS-01-62)。
作者簡介:趙慶勇(1982—),男,山東泰安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qingyong2001@163.com。
通信作者:王才林,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clwang@jaas.ac.acn。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稻育種目標也由高產優質多抗轉變為優質高產多抗,稻米品質特別是食味品質已成為重要的育種目標。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日本優質粳稻關東194與江蘇高產粳稻武香粳14和武粳13雜交,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將優質食味基因與條紋葉枯病抗性基因和高產基因聚合到一起,先后育成食味品質優、條紋葉枯病抗性強、豐產性好的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等水稻品種,它們的突出優點是食味品質優,米飯晶瑩剔透,口感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冷而不硬,已成為江蘇及周邊省(市)優質米種植和開發的主導品種[1-3]。但由于受生育類型的限制,這3個品種主要適合江蘇省蘇中及蘇南地區、上海、安徽沿江江南等地種植,而江蘇淮北地區仍缺乏適宜種植的優良食味品種。為此,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加緊育種步伐,聯合山東省水稻研究所,以超級粳稻品種武粳15為母本,與優良食味、高產、抗條紋葉枯病超級粳稻新品種南粳5055雜交,通過系譜法選擇育成了食味品質優、綜合豐產性好的中粳稻新品種南粳505,2017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審稻20170045),2018年通過江蘇省引種備案[引種備案號:(蘇)引種(2018)第053號],2019年通過安徽省引種備案[引種備案號:皖引稻2019064],適合江蘇省淮北地區、山東魯南稻區及東營稻區、安徽省淮河以北中粳稻區種植。
1南粳505選育過程
為培育食味品質優、抗病性優良、綜合豐產性好、早熟的粳稻品種,2006年正季在江蘇南京以高產、不抗條紋葉枯病的超級粳稻品種武粳15為母本,以優良食味、高產、抗條紋葉枯病超級粳稻品種南粳5055(原名“寧5055”)為父本雜交,2006年在海南種植F1,2017年正季在南京種植F2,2008—2011年在南京分單株種植小區,分小區定向選擇單株,2011年選擇豐產性好、表現穩定一致、綜合抗性好的小區,成熟后混收種子,2012年進行小區鑒定,表現穩定一致、抗條紋葉枯病、綜合豐產性好、食味品質優;2013年在江蘇徐州市、宿遷市、連云港市、鹽城市,山東郯城縣、濟寧市等進行多點鑒定,其產量、品質、抗病性等綜合性狀表現優。2014年命名SD0505參加山東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015年續試,2016年參加山東省生產試驗,2017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審稻20170045),定名為南粳505。2018年通過江蘇省引種備案[引種備案號:(蘇)引種(2018)第053號]。2019年通過安徽省引種備案[引種備案號:皖引稻2019064]。其選育過程見圖1。
2南粳505特征特性
2.1主要農藝性狀與形態特征
南粳505屬中熟中粳稻品種。株型緊湊,葉片濃綠,劍葉短寬上沖,穗半直立、無芒,谷粒橢圓形,粒型較大。2014—2015年參加山東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年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57.3 d,比對照臨稻10號早熟1.7 d;有效穗340.5萬/hm2,成穗率75.7%,株高94.8 cm,穗長15.8 cm,總粒數134.3粒/穗,實粒數115.4粒/穗,結實率85.9%,千粒質量28.4 g。2017年江蘇省引種備案試驗結果,全生育期146.2 d,比對照徐稻3號早熟3.3 d;有效穗330.9萬/hm2,成穗率72.4%,株高 98.8 cm,總粒數135.4粒/穗,實粒數119.0粒/穗,結實率88.0%,千粒質量27.9 g(表1)。
2.2產量表現
2014年參加山東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966.0 kg/hm2,比對照臨稻10號增產7.9%,列第1位。2015年續試,平均產量 10 966.5.0 kg/hm2,比對照增產9.0%,列第1位。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846.0 kg/hm2,比對照臨稻10號增產6.9%。南粳505連續3年在山東省區域試驗中,產量均列第1位,表現出良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2017年江蘇省引種備案試驗,平均產量 10 021.5 kg/hm2,比對照徐稻3號增產6.0%。12個試驗點均表現增產,平均產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表1)。
2.3稻米品質
2014—2015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試,平均結果為稻谷出糙率83.2%,整精米率69.3%,長寬比1.7,堊白粒率43.5%,堊白度9.3%,膠稠度77 mm,直鏈淀粉含量10.3%(表2)。南粳505的突出優點是稻米食味品質優,飯粒晶瑩、口感香軟甜糯、冷后不變硬不回生,適于煮飯與熬粥。在2017年山東省魚臺縣優良
食味粳稻品評中綜合得分85分,位列所有參評品種第4位,僅次于稻花香2號,食味品質表現優良[4]。
2.4抗性表現
據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2014—2015年接種鑒定(表3),南粳505苗瘟和葉瘟平均病級最高為3級,穗頸瘟綜合指數最高6.5,表現感病;據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7年接種鑒定,南粳505苗瘟4級(5級制分級),葉瘟2級(9級制分級),穗頸瘟綜合指數4.7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表現中感,抗紋枯病,中感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人工接種鑒定,發病率26.67%,表現中感。
3南粳505生育性狀、產量性狀及食味品質
2018年,南粳505在江蘇睢寧縣、邳州市、豐縣、徐州市銅山區、東海縣、連云港市連云區、灌南縣、宿遷市宿城區、泗陽縣、泗洪縣等10個縣(區)展示示范,每試點展示面積0.13 hm2,毯苗機插,常規栽培管理,統一施純氮肥270 kg/hm2,基蘗肥與穗肥比例7 ∶3。試驗結果如下。
3.1生育性狀
所有試點于5月20—30日播種,6月15—24日移栽,秧齡22~28 d,8月17—23日始穗,10月10—23日收獲,全生育期142~149 d(表4),平均生育期145.1 d,屬中熟中粳品種,能夠滿足淮北和黃淮海地區對生育期的要求。
3.2產量及其構成
從10個展示示范點產量表現(表5)來看,南粳505產量變幅在10 045.0~10 755.4 kg/hm2,平均產量10 493.3 kg/hm2,表現較好的豐產穩產性。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南粳505平均有效穗數 374.0 萬/hm2,穗長15.6 cm,平均每穗一次枝梗數13.4個,二次枝梗數38.6個/穗,每穗總粒數 135.0粒/穗,結實率89.7%,千粒質量28.9 g,表現穗大粒多、千粒質量較高、穗粒結構協調。因此,南粳505是一個穗數、粒數和粒質量兼顧型高產品種,產量結構合理,豐產性和穩產性均較好。
3.3主要食味品質性狀
通過對10個展示示范點南粳505主要食味品質分析(表6),南粳505的直鏈淀粉含量9.00%,膠稠度80.88 mm,米飯食味值68.6分,峰值黏度 2 914.3 mPa·s,熱漿黏度1 191.1 mPa·s,最終黏度 1 741.4 mPa·s,消減值-1 172.9 mPa·s,崩解值 1 723.2 mPa·s,回復值550.3 mPa·s,成糊溫度79.6 ℃,峰值時間5.4 min。一般認為,優良食味粳稻的直鏈淀粉含量在10%左右,膠稠度在75 mm以上,米飯食味值在60分以上,RVA譜消減值在 -300 mPa·s 以下,回復值在 600 mPa·s 以下[5]。因此,南粳505的食味品質特性與南粳46、南粳表5不同種植地點南粳505的產量及構成地點株高
5055和南粳9108一樣[6],具有較低的直鏈淀粉含量,較高的膠稠度,較小的消減值與回復值,較短的糊化時間和較大的崩解能力,是一個食味品質十分優良的粳稻新品種,適合江蘇淮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人們的口感。
4應用前景
近年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的先后育成食味品質優良的粳稻新品種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但由于生育類型的限制,這3個品種主要適合江蘇省蘇中及蘇南地區、上海、安徽沿江江南等地種植,而江蘇淮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仍缺乏適宜種植的優良食味品種。中熟中粳南粳505具有豐產穩產性好、米質優、綜合抗性好、適宜種植區域廣等優點,滿足了淮北和黃淮海地區對優良食味中粳稻品種的需求,其推廣應用對加速優質水稻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才林,張亞東,朱鎮,等. 抗條紋葉枯病優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種南粳46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08(2):91-92.
[2]王才林,張亞東,朱鎮,等. 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南粳5055的選育及利用[J]. 農業科技通訊,2012(2):84-88.
[3]王才林,張亞東,朱鎮,等. 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南粳9108的選育與利用[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86-88.
[4]陳峰,高發瑞,黎仲冰,等. 魚臺縣優良食味粳稻品評報告[J]. 北方水稻,2018,48(5):15-17.
[5]朱盈,徐棟,胡蕾,等. 江淮優良食味高產中熟常規粳稻品種的特征[J]. 作物學報,2019,45(4):578-588.
[6]趙春芳,岳紅亮,黃雙杰,等. 南粳系列水稻品種的食昧品質與稻米理化特性[J]. 中國農業科學,2019,52(5):909-920.盤文政,易克,韓定國,等. 新型肥料對烤煙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3):107-11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