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繼
摘 要: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愈加受到學校的重視。初中學生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歷史的成績,還能夠豐富歷史文化學識。由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缺乏教學手段,影響了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教學的培養,阻礙了初中學生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時空觀念;構建分組教學,認知史料實證;創設情景課堂,增強歷史理解的教學方式,幫助初中學生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包含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等不同的內容,需要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逐漸學習并掌控。由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影響了初中學生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手段教導初中學生,以此推動初中學生學習的進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對事物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的聯系進行分析的觀念,是學生需要長時間構建的觀念。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增強時空觀念,可以加強對歷史知識記憶,建立歷史學習的體系,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由于,初中學生處于成長的青少年時期,思維較為活躍,容易對枯燥的歷史知識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了時空觀念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初中學生增強時空觀念。
例如:教師在教學“原始農耕生活”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的視頻及圖片教導初中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河姆渡原始居民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等圖片教導初中學生,能夠讓初中學生了解到“河姆渡居民距今七千年,農業為種植水稻,畜牧業為飼養家畜,手工業為陶器、玉器、樂器,生活工具為耒耜、磨制石器”等歷史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半坡原始居民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等圖片教導初中學生,能夠讓初中學生了解到“半坡原始居民距今五、六千年,農業為種植粟,畜牧業為飼養豬狗等動物以及打獵捕魚,手工業為彩陶、紡線、織布、制衣,生活工具為木制的耒耜、磨制石器”等歷史知識。初中學生在學習“原始農耕生活”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學習,能夠清晰對比不同時期的原始居民農業、畜牧業的區別,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增強歷史的時空觀念。
二、構建分組教學,認知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是對已有的史料進行辯證分析,運用真實可信的史料重現歷史真實的方法。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認知史料實證,既能夠增強歷史學習思維,還能夠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由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缺乏教學手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學生認知史料實證。因此,教師可以構建分組教學,融合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以此幫助初中學生認知史料實證。
例如:教師在教學“百家爭鳴局面”的過程中,可以將初中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即,學習小組利用互聯網查詢學習“百家爭鳴局面”,可以探究出百家爭鳴中分為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學術流派的歷史知識,能夠驗證教材中的知識點,拓展學習視野。學習小組利用在圖書館閱讀“百家爭鳴局面”的相關史料,可以探究出墨家核心思想為“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思想為“仁政”、道家的核心思想為“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的歷史知識,能夠進一步證實教材中知識的真實性。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構建分組教學,可以通過初中學生相互討論、分析的方式,提高初中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學習效率,增強初中學生對史料實證的認知。
三、創設情景課堂,增強歷史理解
歷史理解是理解史事內在含義的基礎上,利用理性的思維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增強歷史理解,不僅可以感受歷史知識的魅力,還可以提升理解能力。由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叫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影響了初中學生對歷史理解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可以創設情景課堂,運用不同的教學環境增強初中學生歷史理解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可以讓初中學生扮演歷史人物進行情景演繹并以此學習“西周的建立”。即。初中學生可以分別扮演周文王與姜子牙,演繹“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歷史故事,能夠幫助初中學生理解歷史人物姜子牙。初中學生也可以扮演武王、紂王及將領,演繹“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能夠幫助初中學生理解商朝滅亡、周朝建立的原因。初中學生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扮演,能夠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構建歷史學習思維,增強歷史理解思維。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處于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時期,在歷史學習中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不僅有助于提高歷史成績,還有助于豐富文化學識,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加強初中學生的時空觀念、培養初中學生史料實證意識,增強初中學生歷史理解思維,推動初中學生學習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王福華.初中歷史部編教材教學建議[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3):43-44.
[2] 王燕飛.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的核心素養培養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7(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