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玉
摘 要: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工會面臨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深化改革創新的一系列問題。學院工會要通過實施堅持學院黨委領導;提高學院工會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創新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機制;做好工會自身建設;優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的舉措,全面深化學院工會改革創新,為學院各項工作和諧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學院工會;改革創新;研究
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工會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工會作為院校中的群眾組織,因其特殊的環境、獨特的地位,在學院的發展歷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固定思維模式等因素導致學院工會長期充當著福利部門和行政機構的角色,嚴重阻礙了工會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學院工會的積極作用,如何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參與積極性。學院工會工作面臨深化改革創新的一系列問題
一、新形勢下學院工會工作面臨的新機遇
總書記指出,群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必須更好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當前國內、國際環境正在不斷變化,要保持長治久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夯實黨執政治國的群眾基礎。學院工會工作也是黨的群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院工會在黨委領導和支持下,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依靠教職工,在為學院改革發展出謀劃策,滿足廣大師生學習生活需求的同時,也得到了院領導和教職工的重視和信賴。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及“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全面要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增強我國教育綜合實力,這些都需要教師群體的發展和巨大作用,也需要發揮工會工作的服務和引領作用。教育綜合改革進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也需要充分發揮工會的紐帶與橋梁作用。
二、深化學院工會改革創新舉措
1.堅持學院黨委領導
學院工會是黨委領導下的教職工群眾組織,是溝通黨政領導與教職工的紐帶和橋梁。“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工會組織的職責所在。學院工會必須堅定不移地自覺接受和服從黨的領導,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黨的領導,這是學院工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證,是開展工會工作的前提條件,工會理應自覺主動的接受和爭取黨政的領導。總書記指示: “要切實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群眾當配角、當觀眾。”工會的政治性和群眾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要是對學院教育改革有利的事情,滿足教職工需求,能夠促進教師發展的事情,工會都要盡全力去爭取完成,確保師生滿意,促進學院順利發展。
2.加強學院工會制度化建設
通過開展活動和發放福利來提升學院工會工作水平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把工會工作納入到正規的制度化和法治化道路上來,全面加強學院工會制度化建設。“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將工會工作作為學院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并與黨建工作、教學工作、行政工作、群眾工作等方面結合起來,夯實基礎、帶動發展。扎實推進學院工會制度化、法治化建設,使學院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和諧有序發展。首先,要嚴格遵守《勞動法》《教育法》《教師法》《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等法律、法規,依法治校,依法做好學院工會工作。其次,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需要對學院工會現在使用的所有制度進行全面審核、檢查,對于已經過時的制度要及時廢除,對于不規范的制度要盡快修訂完善,并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制定實用性較強的新制度,全面加強和完善學院工會制度化建設,促進學院工會工作規范化發展。
3.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原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李永海一直強調“工會工作很復雜、很重要、很艱巨,因為它作用于、服務于、協調于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任重道遠”。學院工會對于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職稱評定等權益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維護。工會作為群眾組織必須把維護群眾利益的大旗高高舉起,工會要得到教職工的信任和認可,進行自我完善、提高話語權和權威性,就必須在教職工遇到困難、不公平待遇和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要敢于說話、敢于對話、敢于談判,堅持主動服務、主動治理,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學院工會要在維護教職工權益的過程中重新定義和塑造自身形象。秉持“以教職工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教職工的主體地位,成為教職工利益的維護者和代言人,教育教學工作的促進者,和諧校園的建設者。努力做到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實現他們的愿望,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學院工會要深入基層,切實了解教職工學習生活現狀,對于困難職工要想盡辦法、全力幫扶,建立幫扶小組,制定幫扶方案、策略,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大病醫治、家屬工作、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教職工充分感受到學院工會的溫暖和力量。學院工會在推動改革進程中,應當充分表達職工利益,反映群眾訴求,加強關系協調,促進公平正義,共享改革成果。建立滿足教職工多元需求機制。學院工會應關注教職工多層次的需求,力求在休閑、保健、興趣、文體等各方面滿足教職工。通過每年為教職工進行體檢、開展中醫保健講座、心理健康咨詢、趣味運動會等活動,保障教職工身心健康,促進學院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4.做好工會自身建設
學院工會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通訊工具的信息化發展,創新工會工作理念和方法,使信息的傳播與溝通更加快速便捷。通過建設學院工會網站、信息服務平臺、開設微信公眾號等措施,以教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教職工參與工會會員活動的積極性,提供更加高效、滿意的服務。
建立工會信箱,收集、整理教職工的合理建議和意見,并及時上傳下達,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贏得教職工的擁護和信任。學院工會可以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吸納優秀學生加入工會工作,建立工會學生助理工作制度,并給予相應的獎勵,促進師生的溝通交流和共同發展。
要開拓創新,結合學院實際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趣味運動會、跳繩比賽等文體活動增強教職工身體素質,保持健康體魄。舉行教學比賽、業務、科研能力競賽活動,以賽促教,激發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職工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工會育人功能,思想育人、技能育人,引導教職工不斷提升自我。
5.優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
干部是工作的執行者,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新時期,要求工會干部必須具備更高的思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學院要充分考慮年齡、性別、學歷、專業等因素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推行工會干部競聘上崗,打造一支結構優化、充滿活力、樂于奉獻的干部隊伍。
學院工會要把年輕干部的培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既要安排他們下基層鍛煉和考察,鼓勵他們把工作做到職工群眾中去,也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深造機會,改變當前工會干部隊伍中事務型、活動型人才多,專業型、研究型人才少的結構失衡現狀,進一步優化工會干部結構,提升工會工作專業化水平。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以促進工會干部業務提升和工作發展為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注重培訓的針對性、激勵性和實效性。經常召開交流研討會,重點學習研究中央關于工會工作的政策及上級工會的指示、職業教育最新政策文件和發展趨勢、工會工作改革創新發展新思路等,激發工會干部學習積極性,加強溝通交流、取長補短,促進工會干部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6.構建和諧校園
建設和諧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是重要力量和載體。一方面,學院工會應當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智力優勢、專業特長,緊緊圍繞教學與科研這個中心任務展開工作;另一方面,學院工會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根本宗旨,更新服務理念、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適應新形勢下教職工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維權意識的發展變化需要。工會干部要深入教職工一線,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建議和心聲,深入了解教職工的群體特征,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現狀,不僅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物質、生活服務,更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關懷、心理疏導、深造學習機會等人文性、精神性、發展性服務。開展“師德標兵”等優秀教師評選活動,樹立師德典范,激發教職工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崗敬業的熱情。
從學院實際出發,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以文化活動為載體,打造有時代特點、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積極營造平等關愛、團結互助、和諧融洽的環境和良好氛圍,提升教職工歸屬感和幸福感。本著從職工利益出發的根本原則,突出抓好勞資糾紛、職稱晉升、行政調級的源頭治理,不但要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學校相關政策,更要堅決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及時受理教職工的合理訴求,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推進學院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均衡協調發展。
學院工會面對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通過堅持學院黨委領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提升學院工會制度化、法治化建設水平;創新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機制;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工會自身建設;優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結構優化、充滿活力、樂于奉獻的干部隊伍;通過建設和諧校園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等舉措,全面深化學院工會改革創新,促進學院各項工作順利、有序開展,全面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 光明日報,2015 -7 -8( 1) .
[2] 黃進華.中國高校工會建設的特殊規律工作特點和基本經驗[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24(3):73-75.
[3] 齊濟友.高校工會去行政化與自主性回歸芻議[J].工會論壇,2013,19(6):4-6.
備注:本文為2020年山東省教育系統工會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立項課題《關于深化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工會改革創新的研究》(項目編號:XXGY2020GX0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