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雲楚
【摘要】一切科目學習的基礎是閱讀,閱讀會伴隨學生一生的學習,所以閱讀的開端是朗讀。其中朗讀是比較常見且范圍廣的一種技能類型。本文主要是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朗讀指導時存在的問題,朗讀對學生閱讀學習的作用,提高學生朗讀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朗讀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教育中語文課作為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朗讀是有效地把無聲文字變為有聲的立體語言表達出來,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學習技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朗讀對語文閱讀的作用
1.朗讀有利于增強記憶。小學生課上容易在注意力上不是特別集中,會導致學生接受知識不全面。對于上課愛玩愛動的學生來說朗讀則是一種有效提升注意力的方法。而且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屬于那種從腦子里過一遍就會忘。所以通過朗讀,可以有效地實現深刻記憶的教學目的,并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2.朗讀能加深課文理解。在對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對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段落內容、詩詞進行講解,且教會學生不同的閱讀技巧和朗讀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朗讀和思考相結合,加上教師的講解和傳授,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從而學生在朗讀語言文字時,可以從中理解文章內容和情境。
3.朗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朗讀是學生享受閱讀的一種方式。朗讀基本要求是對課文進行流利的朗讀、不出錯、不結巴,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則是對朗讀提出的進一步要求。在朗讀時,學生可以通過幻想來學習課本中隱藏的美好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朗讀下師生高效互動。在進行學生朗讀教學時,教師應主動弱化自我的教育模式,突出課堂中學生閱讀、朗讀學習的主體性,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自主學習空間,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師生可開展高效互動,且有效地體現出語文朗讀指導的教學價值。
二、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過于主體化。在課堂上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學生的感受,只注重課本上的文本信息的傳達和知識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粗略地將教師所傳遞信息進行吸收,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得到正確的思想觀念轉變和學習方法,從而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來說是不利的。例如教師教得太多,讀得太少。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一篇文章,只會講解一篇文章的內容,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為了引導學生去鉆研文章內容,去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內容。
2.學生興趣不濃厚。學生在學習任何領域的知識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起到了重要的影響,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越積極,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就無法保證學習的質量,從而出現偏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會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且影響到了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的效果。
三、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實例
1.更改教學觀念、方法、思路。在新課程目標發展和全面素質教育的改革下,教師應在課堂授課時,合理地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科的特征來進行創新性的授課。在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閱讀的技能和方法,更有效、更快速地促進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學習和培養。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對閱讀教學來說是有利的,也對學生的語文閱讀技能和方法培養鍛煉來說有積極作用。例如,《第一場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絢麗多彩。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兒化韻,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雪后的自然美,讀出作者當時對雪后美景的喜愛之情。
2.通過閱讀讓學生學會實際應用。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包括簡單地對文字信息進行理解分析,同時也包含了許多方面的語文技巧使用和方法應用。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的能力,從朗讀入手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的鍛煉,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通過朗讀,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文字信息,并對培養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給學生一篇文章讓其認真閱讀并要求學生在文章中閱讀找出“速度”這個信息關鍵詞,學生在這種方式下進行閱讀,能夠提升閱讀技巧。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朗讀對小學生的全面學習技能的能力養成具有重要作用。朗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記憶,還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充分發揮朗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從朗讀中真真正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朗讀指導策略[J].陳國鳴.當代家庭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