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同保 史庭宇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論述高職院校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城市發展的措施:服務產業布局與產業升級轉型,優化專業布局與開展專業升級;服務產業走出去,協同企業開展國際化辦學,助推城市開展國家級交流合作;服務工業城市社會結構變化需求,提升服務城市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產業轉型升級 ?城市發展 ?產業園區化辦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086-03
近年來,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對接產業升級、伴隨產業走出去、服務城市發展等方面,發揮地方院校助推城市產業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專業鏈對接產業鏈,不斷升級專業層級對接產業升級,緊跟企業走出去辦學,服務城市發展辦專業,形成了“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其中,“雙元一體”即校企一體(學校與企業一體)、雙園一體(職教園與產業園一體)的柳州職業教育育人環境,學校(職教園)、企業(產業園)各為一元。柳州校企合作是建立在雙方互為需求、互為依靠的基礎上,核心是人才需求為紐帶,柳州職業教育能夠長期對準企業需要培養人才,對準支柱產業培養人才,對準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服務城市產業升級轉型。本文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探索高職院校如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城市發展。
一、服務產業布局與產業升級轉型,優化專業布局與開展專業升級
根據2020年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柳州市政府堅持不懈調結構,發展新動能加快集聚。汽車產業、鋼鐵產業、機械產業、化工及日化產業、輕工產業5個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與制藥產業、生產性服務業5個新興產業”,構成當前傳統產業實現“老樹發新枝”,老品牌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拓展新市場、煥發新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業新苗”茁壯成長,產業新格局已經形成。
(一)建立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產業受到市場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制約,需要不斷調整和實行技術升級,每一個產業有興起、旺盛到衰退的生命周期。柳州市產業發展,不斷實行產業升級,推進二次創業,發展新型產業群,這給職業教育帶來新的要求和發展。職業教育專業群要不斷動態優化,以滿足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提供人才支撐,使專業鏈與地方產業鏈緊密融合和升級。柳州市“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得以形成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是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下,職業教育專業調整與專業升級,緊跟柳州當地產業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形成同向同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目前設置40個專業,形成10個專業群,其中8個專業群對接“5+5產業體系”。
(二)對接產業發展優化專業布局。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對接廣西柳州汽車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培養面向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和售后技術服務企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柳州市政府發展新興產業群,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所在位置是國家高新產業園區,建立有國家信息產業園。一批新興信息技術、大數據企業相繼落戶。學校與廣西大數據產業合作成立“大數據技術應用協同育人基地”,開展“訂單式”培養,解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而人才短缺的難題;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動行業發展,實現產業增產增效、協同發展,構建區域良性人才生態,優化了專業布局。
(三)對接產業升級開展專業服務升級。隨著企業產業升級,工業機器人得到廣泛應用。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對接企業人才需求,及時設置工業機器人專業,培養具有較好的實踐經驗、能進行生產管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高技能人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獲得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授權,成為FANUC機器人培訓、認證授權的國內第一家高校,為上汽通用五菱、廣西柳工、東風柳汽、柳州五菱等當地知名企業培養機器人操作和維修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二、服務產業走出去,協同企業開展國際化辦學,助推城市開展國家交流合作
柳州市政府制定《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推進建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與運行機制,促進職業院校開展國家交流合作,促使職業院校輸出職業教育標準,推動職業院校伴隨企業走出去。
(一)服務產業走出去,協同企業開展國際化辦學。柳州市最大汽車生產企業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建立生產基地。基地建成后急需一批本土化的技術技能人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主動對接企業,在學校成立“中國印尼SGMW汽車學院”,在印度尼西亞成立“印尼中國SGMW汽車培訓教育中心”,國內外兩個教學基地,為企業培養與產品走出去的技術技能人才。共計培養300多名印度尼西亞留學生,留學生畢業后都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基地工作,為企業培養了當地急需的產業工人。
(二)積極開展國際教育,助推城市開展國家級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廣西是面向東盟的“橋頭堡”。《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把廣西的目標定位放在突出位置。這就基于廣西一個國際合作的大舞臺,柳州職業教育在這個舞臺上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積極開展國際教育,面向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招收留學生,在校生500多人(是全國高職學院中留學生最多的學校),構建了“三養成、三結構、三階段”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吸引美國、日本等國留學生來學習,品牌效應日益明顯。學校巴基斯坦國際學生薩勒曼參加全國規模最大的茶藝技能大賽—— 茗星茶藝師全國評選總決賽,榮獲“年度中國茶(國際)傳播使者”稱號,體現了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推動地方城市開展合作交流合作上,拓展思路,創新方式方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服務工業城市社會結構變化需求,提升服務城市發展的能力
根據2020年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柳州市三次產業結構為7.1∶49.6∶43.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貢獻率超過80%。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化發展。工業設計城建設加快,推動工業設計與產品創新深度融合,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建設,促進大數據產業項目落地,加快工業大數據開發應用。生活性服務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會展服務、軟件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促使柳州特色優勢地方特產電子商務產業鏈得到構建。
(一)大力建設三產專業群,服務第三產業發展。職業教育是民生教育,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進步,關系到就業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柳州市是工業城市,工業產業在廣西處于重要支柱地位,產業的發展必然有一支龐大的產業隊伍,伴隨產業的服務性商業也是高度發達的,產業發展對服務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從產業發展、社會發展來設置專業,服務產業園區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城市發展。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緊密對接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科學設置專業群,學前教育專業群已發展成為有規模的專業群,老年服務專業群正在構建和逐步發展。財貿專業群、旅游服務專業群、大數據專業群、電子商務專業群培養大批畢業生,服務當地第三產業發展。
柳州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人口聚集,首先帶來的就是千家萬戶的孩子讀書問題。尤其是學前教育成為急需發展的市場,而學前教育的師資成為制約因素。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發揮自身辦學歷史優勢,及時開設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學教育等專業,滿足當地教育師資需要。學校制定專業群建設規劃,打造桂中地區學前教育辦學規模大、辦學質量好的專業群。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實對高素質、專業化的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需求巨大,國家高度重視老年教育和老年服務與管理的人才培養工作。城市社會服務中的老人服務是當前城市發展中的難題,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新興產業。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關注城市發展的需求,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從事老年服務機構與老年產業企業管理、老年社會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養老服務與管理專門人才。形成了學校服務城市發展的辦學特色,瞄準地方經濟結構,對準地方人才需求,實行服務城市發展的辦學特色,做大做強學校的品牌專業,充分發揮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的優勢。
(二)打造優質專業群,服務工業城市建設發展。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柳州市“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整體構架下,繼續凸顯民族化、國際化辦學特色,進一步加大力度建設園區化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緊扣城市產業發展、緊扣城市服務產業升級,解決人才供給結構性問題,為城市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圍繞工業城市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優質專業群。服務城市幼兒教育,打造桂中地區水平高的學前教育專業群。該專業群在人才培養上突出“愛心、細心、放心”的“三心”幼師人才品牌和老人服務人才品牌,是育兒和敬老特色鮮明的人才基地。服務城市建筑裝飾,融入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民族傳統文化基因的建筑裝飾專業群。該專業群在人才培養上植根民族傳統文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建設宜居城市和民族建筑裝飾風格的一線設計、管理、生產的人才基地。服務城市旅游產業,融入國際化元素,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旅游與酒店管國際化人才。服務產業園區產業,開展學校與園區合作,產教融合,培養面向園區制造業、電子信息新興產業的實用型生產與管理人才,發揮“讀城職、進城市”的優勢,將汽車制造專業群、工業自動控制專業群、信息專業群建成服務產業園區的重要人才基地。打造學前教育專業群、建筑裝飾專業群、旅游服務專業群、制造專業群與信息專業群五大優勢專業群,服務城市經濟建設發展,服務城市產業園區人才需求,破解人才結構不合理的難題,突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辦學優勢和特色,保持學校的持續發展和穩步提升。
柳州市“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從起步到發展,基本成型。隨著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深化改革,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進入提升和創新階段,尤其需要目前柳州地域上的1所應用本科學院、4所高職學院和19所中職學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將職業教育嵌入城市產業發展中。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緊扣城市這一關鍵詞,站在工業柳州發展的視角,關注產業升級,關注社會民生急需,優化專業布局,積極培養服務城市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服務產業園區發展,助推城市產業升級轉型,發揮了城市學院助推城市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旭陽,史庭宇,連智平.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的路徑選擇——以廣西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1).
[2]吳煒.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EB/OL].(2020-02-24)[2020-03-07].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002/24/t20200224_34339094.shtml.
[3]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EB/OL].(2015-03-28)[2020-03-07].https://baike.sogou.com/v100292424.htm#para2.
[4]潘旭陽,等.職業教育發展柳州模式(理論篇)[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9.
[5]潘旭陽,等.職業教育發展柳州模式(實踐篇)[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邱同保(1967— ),男,湖南平江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與教學改革研究;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文學碩士,柳州市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職業教育。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