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茵
【摘 要】本文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教師思想品德的現代化,教師職業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水平、實踐能力的現代化,教師創新意識的強化分析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現代化的關鍵因素,并提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的策略:黨建帶動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師德修養;開展“兩課一修”,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推選“七個一”,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教科研能力及社會服務水平;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團隊,共育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師隊伍 ?現代化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00-02
教育現代化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強大支撐力量,而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的現代化建設。為此,本文試分析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現代化的關鍵因素,并提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的策略,以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師德修養,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教科研能力及社會服務水平,共育創新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一)教師思想品德的現代化。教師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既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也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因此,學校要實現教師隊伍現代化,首要的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回歸“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推進立德樹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促使教師率先垂范,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師職業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師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要,它會無形中滲透到教學實踐中,間接影響著教學態度、教學過程以及對待學生的方式方法,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教育理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前職業教育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性、主體性、個性化、開放性、多樣化、生態和諧、系統性,高職院校要實現教師隊伍現代化,應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幫助教師樹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理念,教學過程堅持以人為本,把尊重、理解、關愛學生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激活課堂教學,尊重學生個性,正視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三)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水平、實踐能力的現代化。俗話說“名師出高徒”,無能的人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高職教師承擔著培養行業企業所需要的能施工、懂設計、會管理的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追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及時更新專業知識、了解行業發展新動態、熟悉新產品;另一方面應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指導教學實踐,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同時通過參與教改科研工作及社會服務,積極奉獻社會。
(四)教師創新意識的強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社會現代化強國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素質,實施創新教育,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的工作也離不開創新,教師需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善于捕捉有用信息,能積極應對千變萬化的教育環境,能從知識海洋里提取有用的教學內容,能創新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氛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職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的策略
(一)黨建帶動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黨建帶動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本文試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例,從以下方面提出策略。
1.健全體制機制,保障工作開展。2019年以前,學校系部黨建組織結構為:黨總支、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黨總支下設正、副書記、紀檢委員、組織委員,總支書記兼教工支部書記,總支副書記兼學生支部書記,系部的辦公室主任兼黨總支組織委員,招生就業干事兼黨總支紀檢委員,無其他支部委員,黨建工作存在缺乏創新性、與教學工作結合度低、工作形式單一、成效低等問題。2019年,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健全了黨建工作機制,一是設置了專職的黨總支組織委員。二是通過改選換屆健全教工支部、學生支部組織機構。各支部均配有書記、組織(統戰)委員、宣傳紀檢委員,教工支部主要負責專任教師黨員的黨建工作,學生支部主要負責輔導員、學生黨建工作,各支部各委員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位。三是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制定學校的《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和失范行為處理辦法》,把師德師風考核納入年度考核,對發生師德師風負面清單范疇的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取消相關教師當年評優評選、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晉升、“雙師”認定、教師資格,保障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順利開展。
2.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師德意識。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每周二下午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政治學習,每周四下午組織全體黨員開展黨員活動,采用系部領導、專業帶頭人、黨總支書記、支部書記、支部委員輪流“導學”的方式,引領全體教師學習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文件,學習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家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師法》《新時代高校教師十項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及時通報近期網絡媒體曝光的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和已查處的典型案例,使教師了解國家教育改革重點內容及方向,明確師德“紅線底線”,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思想道德意識。
3.通過“不忘實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溫教師初心使命。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逐漸降低,出現職業倦怠。部分教師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想著要更快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重專業知識傳授與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關心,科研工作不積極、不主動,缺乏擔當意識與責任意識。針對以上問題,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通過“不忘實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陸續開展“學重要論述、鑄教育之魂”“傳承紅色基因、勇擔職責使命”“守初心、持恒心、強信心”“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干”“學先進找差距、受警示存戒懼”等專題活動,使廣大教師牢記教師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二)開展“兩課一修”,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思想理念是實際行動的先導,教育教學理念會跟隨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學校應及時開展“兩課一修”,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例,2018年以來,該系通過開展“兩課一修”更新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理念,效果顯著。其中,“兩課”指公開課、聽評課,自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開始,每人每兩年面向全校/全系講1次公開課,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評課2次;“一修”即培訓進修,包含國內外培訓進修,教師們通過校外交流學習、出國培訓進修,學習國內外優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通過講公開課、聽評課等形式把這些教育教學理念分享給其他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通過“兩課一修”,學校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教學水平都得到整體提升,教學效果明顯增強。
(三)推選“七個一”,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教科研能力及社會服務水平。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重點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要有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可通過企業實踐、科研工作及社會服務得到提升。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例,自2018年起,該系面向全體教師推行“七個一”:教師每年下企業實踐鍛煉1個月、參加1項教學技能競賽、指導1項學生技能競賽、發表1篇論文、參與1項社會服務,每兩年主持/參與1項教改/科技項目、主編/參編1本教材。通過“七個一”,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工程實踐、社會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四)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團隊,共育創新型人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學校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應提升教師隊伍的創新素質。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例,該系聯合廣西宜通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通過建設智能建筑專家工作室、BIM技術專家工作室,共引進企業2名高級工程師、6名工程師,與校內11名骨干教師,組建一支校企互聘雙兼的創新創業團隊。雙創團隊帶領教師開展實訓基地建設、課程教學改革、職業技能競賽、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2018年以來,雙創團隊制訂創新創業系列課程的教學標準、改革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及開展形式,承辦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內選擇賽,培養了一批創新創業競賽指導教師,教師隊伍的創新素質整體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也明顯增強。
總之,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所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現代化建設,應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專業水平、教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教師創新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明皓.公安成人函授教育芻議——以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函授教育工作為范例[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
[2]魏靜.高職院校三課堂互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4(2).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2017Q104)
【作者簡介】陸 茵(1978— ),女,廣西岑溪人,碩士,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自動化、建筑電氣工程技術。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