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蘭
摘 要:中國現代美術教育與“西學東漸”關系密切,甚至可以說是受“西學”影響的直接結果。牛頓的色光學說奠定了色彩學的基礎,在光的作用下,我們看見了形狀、色相、冷暖、鮮灰、明暗。我們從此科學的認識色彩、分析色彩、使用色彩。印象主義對光的追求是西方美術史上寫實主義最后一筆,也是最光彩奪目的一筆,這一筆的影響至今仍深刻體現在我國美術基礎教學中。在色彩教學中,色彩規律起了絕對意義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特長生;色彩教學;理解
在美術特長生考試中,色彩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經過多年的美術高考教學輔導,我深深體會到學習色彩要緊緊抓住色彩規律,掌握色彩的基礎知識,緊扣學習的重要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系統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談談在色彩教學中,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方面。
一、理解色彩關系
什么是色彩關系?我認為首當其沖的是色調。色調奠定畫面的基調,色調是畫面的第一感覺,一幅優秀的色彩靜物寫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獨特色調傾向的,那種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無調性的色彩作品自是毫無美感。統一、和諧、明確的色調關系是優秀色彩作品必備的要素。那么,如何找準一組靜物的色調呢?在組織畫面的初步階段,就要選取色彩傾向明確的物體作為畫面的主要部分,比如襯布和主體物。如果遇到色相不明確的靜物組合,或者是對比太強烈的靜物組合,那就需要我們主動地運用色彩知識去運籌帷幄。
和諧而富有美感的色彩關系,除了色調明確之外,處理好色彩的對比關系也非常重要。
(一)冷暖對比
色彩的冷暖是一種心理感受,人類長久地生活在地球之上,對大自然的事物已經有了固有的冷暖認識,比如冬日里紅紅的太陽照在身上是暖洋洋的,深藍色的大海是冷冰冰的。所以在繪畫中,紅色、黃色是暖色系,藍色、綠色是冷色系。印象派的畫家在寫生過程中還發現光照的到的地方(亮面)和光照不到的地方(暗面)是互為冷暖的,這一色彩規律至關重要,可是學生在畫的時候卻經常忘記。在色調和諧、統一的基礎上,恰當處理冷暖對比,既是豐富畫面節奏,更是考察學生色彩知識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二)是鮮灰對比
也就是我們說的純度對比,純度對比包括兩個方面:1、整張畫面里的物體之間的對比,比如常用的處理方法是視覺中心部分物體純度較高,遠處或者邊角處的物體純度較低;2、單個物體亮面和暗面之間的純度對比,亮面純度高,暗面純度低。
(三)明度對比關系
既是要把握好畫面的黑白灰關系,黑白灰不僅對素描而言很重要,對色彩來說也是很重要,它讓畫面響亮、有張力。
以上,是學習好色彩必備的色彩基礎知識,缺一不可。
二、解決色彩教學中造型的問題
從教這么些年以來,發現很多同行在教習色彩這課的時候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忽略造型問題,導致畫面單薄、簡單、沒有深度,也導致學生沒有競爭力。興許是池子大了,魚兒多了,水就不清了。不管如何,筆者認為,優秀的色彩作品必然是形色結合、相得益彰的作品,這一點也是最考驗學生基本功的部分。
在色彩教學中要解決的造型問題主要是指:1、形體關系。正確的結構、透視、比例,缺一不可。根據畫面需要,適度的體積塑造也是至關重要。然而,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只是單純的平涂或者只用色塊拼貼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首先要重視造型,其次要學生理解色彩與素描是有聯系的,不是兩個不同的學科。2、虛實。虛實包括整個畫面的主次關系,和單個物體的虛實關系。整個畫面的主次應該要把握好前實后虛,以視覺中心為主題的原則;單個物體的虛實主要要控制好物體的輪廓線的處理。
在把握好色彩關系的前提下,處理好造型問題,這樣的色彩作品才是優秀的、有力度的、經得起考驗的作品。
三、系統的訓練
如今的形勢是學美術的學生越來越多,專業訓練越來越系統的學校也多,要保持優越的競爭力,對任何學科而言,系統的訓練方法必不可少。在色彩教學來說,要做到系統的訓練,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程的合理設置
色彩課較為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在高一的下學期后半段開設,每周不少于16課時,在高一著重色調和作畫方法的訓練,千萬不要陷入過分強化造型的誤區,開的好頭了,以后就事半功倍了。高二應該注意形色結合的訓練,在高二上半學年要能畫出較為完整的作品,在高二下半學年要能畫出4開的完整作品。高三只有半個學年是集中學習專業的時間,這個時候應該注重短期作業、默寫的訓練,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迎接高考。
(二)保持教學觀念一致
美術不似數理化之類的學科,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存在地域差異,所以不管是表現手法,還是教學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有些同行可能會自信心不足而導致教學觀念前后不一致,這一點對學生來說是致命傷,尤其是在高三集中訓練的時候,如果在教學觀念和表現手法上出現較大的差異的話,有可能會使學生發揮失常,高考失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應該加強自我學習,取長補短,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以正確的色彩知識指導教學,這樣才能走地更穩,走地更遠。
(三)重視課堂效率
在色彩教學中,一定要做到高效率的課堂組織。有的同行幾乎都是這樣上課的:學生寫生或者臨摹,老師不停的幫學生改畫。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是不適合如今的大班教學的。要做到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必需重視課堂示范和作業講評。根據課堂需要做分步驟的示范,或者做完整的示范,視乎學生的具體情況,緊扣學習的重要環節。關于作業講評,至少每三個課時要講評一次,及時給予學生信息反饋。
(四)要有針對性訓練
在整個高中階段的色彩教學中,根據每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安排針對性強的色彩訓練。比如色調練習,適合于高一的學習,以及穿插在高二進行;單個塑造,在高一進行較為簡單的塑造訓練,高二以及高三可以進行為期較短的、比較深入的塑造訓練;4開以上的長期作業,適合在高二下學期進行1~2個月內的練習;8開、4開的短期作業,在每個教學階段都應該重視。
當然,每個教師都有其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思路,只要明確一點:對于高考而言,各種訓練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色彩修養,增長學生的色彩認識,達到越來越高的繪畫水平,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 《當代教育教學研究》吳兆祥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2] 《美術教育展望》徐建融編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3] 《三維造型藝術》劉志強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