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婷宇
摘 要:如今社會復雜、多樣,藝術設計發展迅猛,因此,大部分校園首先考量的問題是:在如此環境下,怎樣變革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進而使同學們更為貼合于社會崗位的需要。這篇文章主要解析了當代校園內藝術設計教學的現狀,并配合如今的藝術形勢、進展,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變革建議,以期更好的健全校園藝術設計教育。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現狀;改革對策
一直以來,行業內對設計類成員的需求量大程度提升。因此,應行業的需要,各大校園開始建立藝術設計、產品設計等設計類的專業。其中,平面藝術設計是設計類中關鍵的構成部分,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演進水平代表著我國的綜合設計水準。由于平面藝術設計占據了市場關鍵的部分,因此,為了國家設計類別的發展,各大校園要摸索出貼合國內市場發展的設計教學辦法,進而培育出優良的藝術設計類成員。
一、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現狀
(一)教育形式的固化
現如今,大部分校園依舊運用固化的教育形式,老師傳遞知識,同學們被動的吸收,綜合課程缺少設計類同學應有的生機與創造力。在此教育形式下,同學們只有死記硬背書本上的藝術設計的內容,同學們的藝術構思被約束,長此以往,同學們也就丟失了創作的概念。然而,若想提升校園藝術設計教育的品質,校園就要培育同學們的創造力。但是,大部分校園老師注重的卻是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把對同學們創造力的培育放到最后。所以,老師對校園藝術設計教育的認知是嚴重不足的,這造成了藝術設計教育品質的偏差。
(二)藝術設計教學缺少特殊性
對藝術設計來說,它屬于一類藝術設計科目,即使和別的學科有著相同之處,但是它有著特別的科學特質,其中最關鍵的是創造性。然而,現如今各大校園只是強調了藝術設計教育和別的科目的相似點,并沒有著重提出藝術設計這門科目的創新點,造成了藝術設計教育缺少特殊性。另外,由于重點高校的教育方法優良、教學功底雄厚,因此,大部分校園都會效仿其教學形式。但是,他們的效仿只是流于形式,卻忽視了創造力的培養,進而造成了藝術設計教學缺少特殊性。
(三)科目間缺少交叉結合
眾所周知,每個科目之間是彼此交叉、貫通的。而藝術設計專業也同樣如此,其不獨立于別的科目獨立存在。但從國內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安排來看,其關鍵是以藝術設計課堂為重點,把藝術設計課堂安排在一塊,比如,基本課堂、專業理論、實踐部分等。此類課堂的安排辦法把藝術設計專業與別的專業區別開來,進而造成了藝術設計專業與其沒有辦法融匯交流,約束了同學們的拓展知識的機會,也進而干擾了優秀作品的創作。
(四)同學們缺少實踐素養
在我國,市場部門挑選人才時注重的正是實踐素養和經驗閱歷,而實踐素養弱是大部分校園學生的弊端。藝術設計類畢業生更是這樣,由于缺少實戰經驗,即使被收用,也不能馬上勝任其崗位,需要參與崗前教育。這些關鍵是由于,各大校園只關注對同學們理論內容的教學,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意義。由于沒有和市場接軌,同學們在設計構思時也很少想到市場要素,只是單一的追求審美,忽視了設計作品的有效性,進而使同學們處于就業艱難的地步。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對策
(一)變革教學的固化形式
創新是藝術設計課堂最關鍵的要素,同學們若想擁有對應的創造構思素養,就要從多方位考慮問題,產生新奇的創造思路。當然,在現實的教學進程中,各大校園老師要變革固化的教學形式,從同學們的角度出發,指引同學們成為專業的主要部分,施展同學們的想象,使之產生新的思維形式,進而提升同學們的創造構思能力。
(二)關注藝術設計教學的特殊性
如今社會,科學技術演進逐漸加快,藝術設計也受其干擾,漸漸被格式化、流程化,因此,如果想設計作品更有意義,那么此作品就一定要有設計者自身的個性。而藝術設計者特殊的看法就彰顯在藝術設計作品的差別上。所以,校園教師們要關注藝術設計這一科目的特殊性,在教學的進程中,要明確藝術設計科目和別的科目的差別,有效發散同學們的思路。另外,各大校園在效仿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教育理論的同時,要有效發掘自身學校的特殊點,施展自身的強項,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藝術設計人才培育形式。
(三)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時代與社會都在持續發展,科目間的延伸也在持續提升,如今藝術設計教育也離不開科目之間的交叉結合。所以,校園在培育藝術設計人才的進程中,要關注各科目之間的交叉結合,在設計課程時,不但要設計有關的專業課,還要設計一些交叉性的科目,例如天文、水文、科學等。如此,不但做到了多種訊息的融會貫通,同學們在學習專業內容的同時,也可以打開設計視野,發散思路。此外,教師們需要多鼓勵同學們培育個人的喜好,例如:新媒體、手繪等,此類交叉科目一部分能夠使同學們提升個人的能力,還可以培育其特殊的設計構思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可知實踐的關鍵意義。所以,各大校園要著重注意培育同學們的實踐素養。首先就要讓同學們進一步實踐,從觀察真正的藝術設計的崗位開始到其個人漸漸接觸崗位、了解詳情、把握就業規律,再到最后獨自設計出貼合用戶需要的藝術設計作品結束。此類課上教學和崗位實踐教學相匹配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同學們了解崗位、把握時代發展態勢、了解崗位需要和用戶消費能力,有助于設計出更具人性化的產品,同時也可以使同學們學習到課堂上沒有的、但是在實際項目中卻很關鍵的內容。其次,要提高校企聯合,專業內的任教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參加到設計部門的項目設計中,并且按照項目的步驟和需要設計項目,讓同學們切實參加到項目的設計、研究、更正、審核的進程當中去,利用建立和企業的對口聯合,做到學校教學和崗位實踐的有效連接。如此培育出來的同學就會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其上手迅速、效率較高,貼合單位的職位需要。
三、結語
綜上所講,國內校園的藝術設計教育依舊留有著教學形式固化,同學們實踐素養弱等隱患。各大校園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參考先進的教學形式,持續地更新藝術設計教學辦法。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教學成果,才可以培育出高品質的、貼合時代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成員。
參考文獻
[1] 伍濤.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現狀和改革對策[J].商業文化月刊,2016(9):141.
[2] 霍文濤.淺談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現狀和改革對策[J].時代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