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幾年,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新零售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居民新零售消費最活躍的城市群。本文首先分析了長三角三省一市新零售的聚集特征,然后研究其新零售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得出聚集特征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便利店發展情況有密切關系,最后對促進新零售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 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 新零售 集聚特征
長三角是新零售消費最活躍的城市群,杭州是新零售的策源地,上海擁有最豐富的新零售業態,江蘇蘇州首先實現主城區新零售全覆蓋,合肥新零售新消費也快速升溫。
一、三省一市新零售的聚集特征分析
(一)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情況
“新零售”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升級改造后,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一種零售方式。“新零售”主要表現為線上零售,通過網上零售額可以反映出新零售的聚集情況。由表1可知,2018年浙江省的網上零售額超過1萬億元,江蘇省和上海市的網上零售額緊隨其后,安徽省的網上零售消費上升速度明顯。總體而言,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網上零售總額高,新零售聚集程度也高。浙江省新零售聚集程度遙遙領先,江蘇省和上海市不分上下,帶動安徽省在內的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新零售消費不斷提高。
(二)浙江省新零售聚集特征
近幾年,浙江居民網絡消費規模持續擴大。通過表2可知,浙江省2018年各市的網上零售額數目都很可觀,浙江省整體新零售聚集程度高。其中,杭州網絡零售總額最高,總額達到5304 4億元,占全省網上零售總額的31 7%。寧波、溫州排名第二、三,其網上零售額都超1000億元。舟山網上零售額不足100億元,占比不足1%,但是增長率最大,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勢頭。就新零售聚集特征來說,杭州、寧波、金華、溫州、嘉興網絡零售額占比都超過10%,5個城市的網絡零售額累計占比82 2%。湖州、紹興、麗水、衢州、舟山的網絡零售額占比都不足5%,舟山網絡零售額最少,占比僅0 3%。浙江省杭州市的新零售聚集程度最高,大部分新零售消費都集中在杭州、寧波、金華、溫州、嘉興五市。
(三)江蘇省新零售聚集特征
2018年江蘇省的電子商務規模持續擴大。2018年蘇州網上零售額2072億元,全省第一,南京市網上零售額為555 67億元,排在第二。從網上零售額占比上看,全省網上零售額四分之三分布于蘇南。蘇州和無錫的網絡零售額遠超其他市。江蘇新零售聚集的特征是南北差異明顯,新零售消費主要集中蘇南地區,蘇錫常鎮地區的聚集程度最高,蘇北地區的新零售集聚程度比較分散,網上零售總額也比較低。
(四)安徽省新零售聚集特征
2018年安徽省各市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和流通業的有效融合,網上零售均實現迅猛增長。合肥、蕪湖兩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在全省網上零售發展中繼續處于領跑地位,網上零售額分別為209 18億元和177 66億元。安徽省新零售集聚的特征非常明顯,新零售主要集聚在合肥市和蕪湖市,兩個城市占據了安徽省大部分的新零售消費。其他城市聚集程度相差不大,占比很小。
(五)上海市新零售聚集特征
2018年,上海網上零售增速提高,網上商店零售額1506 70億元,增長15 8%。就新零售聚集特征來說,新零售主要聚集在浦東新區,浦東新區作為第一梯隊,2018年網上零售額超過1000億元,閔行區和嘉定區為第二梯隊,網上零售額也分別達到了249 25億元和753 7億元。浦東新區的新零售消費遙遙領先,其他各區相差不大,競爭激烈。
二、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特征產生原因
(一)人口與人均收入原因
1 三省一市總體人口與人均收入狀況
長三角三省一市中江蘇省常住人口和就業人口最多,浙江省就業率最高,上海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新零售聚集程度很高,這是由于三省一市人口密集,就業人數和就業崗位多,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三省一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長三角地區消費能力提升,推動新零售消費逐年增長。
2 浙江省人口與人均收入狀況
由表7數據可知,杭州和寧波市人均收入都超過六萬元。新零售聚集的杭州、寧波、嘉興、溫州、金華五市常住人口數和人均收入都高于浙江省其他市。
3 江蘇省人口與人均收入狀況
江蘇省的新零售消費都聚集在蘇南地區和南京市,且江蘇省的新零售集聚南北差異大。2018年,蘇州市在江蘇省常住人口數最多,人均收入最高,南京緊追其后,無錫、常州、鎮江三市也擁有較多的常住人口數和和較高的人均收入。蘇北相比起來人均收入低。
4 安徽省人口與人均收入狀況
安徽省新零售主要集聚在合肥市和蕪湖市。合肥市的常住人口是安徽省最多的,馬鞍山、合肥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省平均水平,蕪湖位的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38397元。亳州、六安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萬,其網上零售額也最低。
5 上海市人口與人均收入狀況
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新零售消費遙遙領先,其他各區相差不大。浦東新區在上海市擁有最多的常住人口,人均收入也僅次于閔行區。其他地區的常住人口和人均收入都普遍較低。
(二)便利店分布狀況
近年來,商家們紛紛展開線下市場爭奪,便利店呈現出迅速擴張的趨勢,門店數增多,不同品牌連鎖便利店入駐。2018年,便利店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1 1%,門店數量增長18%,新增門店11944個。便利店行業是互聯網巨頭關注的重點,互聯網企業通過收購、投資、創辦等方式加入便利店行業,比如京東布局的京東便利店,阿里巴巴布局的天貓小店等。
線下便利店在長三角三省一市的迅速發展也成為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的重要原因。長三角經濟區,上海好德、聯華快客、蘇果等本土化便利店品牌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較高的上海被外資便利店品牌所看好,外資便利店紛紛入駐,便利化程度繼續保持全國中心城市領先。上海2018年全市擁有各類連鎖商業網點17965家,其中便利店和超市網點超過7000家。浙江十足便利店也十分強勢,2018年向江蘇進軍。2018年江蘇省擁有347個連鎖店門店,創下11 57億元的便利店零售額。安徽省便利店也不斷發展,2018年達到2 1億元的商品零售額。三省一市的便利店零售的發展也促進了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
三、結論與建議
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的網上零售額都排在全國前列,體現出三省一市的新零售聚集程度很高。三省一市的新零售消費都聚集在人口密集、人均收入高的市區。這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對生活質量和產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追求多樣化產品,追求高質量服務。線下便利店的火爆發展也成為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的原因。
新零售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促進零售額的快速增長,是未來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在目前經濟情況下,要刺激消費,關鍵在于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我國在發展新零售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挖掘和預測作用,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和消費集中地區,為消費者提供“新零售”一體化運營服務。同時也要重視新零售聚集產生的經濟效用,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發展新零售經濟,開設便利店,促進新零售消費。
參考文獻:
[1]狄蓉,曹靜,趙袁軍 “新零售”時代零售企業商業模式創新[J/OL].企業經濟,2020(04):37-45[2020-04-29].
[2]彭冰,胡建廷,鄧捷 長三角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知識經濟,2012(02):93
[3]趙樹梅,徐曉紅 新零售的含義、模式及發展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7(5):12-20
〔龔佳怡,江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