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學生及家長對教育需求的不斷膨脹,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和延伸,日益發展成為社會追捧的教育新形式。本研究通過調研分析,發現目前在機構發展過程中存在價值認知偏差,機構辦學環境差和師資水平層次不齊的問題,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及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推進產生消極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對校外培訓機構實施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進一步推動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
關鍵詞:校外培訓機構;現狀;路徑探究
校外培訓機構的起步時間不長,但發展勢頭迅猛,規模大,且彌補了學校教育在個性化等方面的局限,滿足了學生及家長對教育不斷膨脹的需求。然而,校外培訓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卻出現諸如教師質量層次不齊、辦學環境條件差等問題,一度引起社會和學界的廣泛關注,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化發展逐漸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進行調查,以學生、家長、學校及機構教師為研究對象,對T市校外培訓機構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意在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
一、校外培訓機構的現狀
1.價值認知偏差。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補充功能認識不清。一方面,部分家長出于攀比、盲從和焦慮等心理,盲目追求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信任度低,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具有關鍵作用,主動交錢,偷偷補課,甚至還幫助校外培訓機構“打掩護”,更有家長將處于義務教育學習階段的孩子送至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日制學習,使得培訓機構完全代替了學校的義務教育,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例如某學校教師在訪談中提出:“部分學生和家長更重視在補課機構的學習。有的學生上課的狀態極差,認為自己已經學過了就可以不聽了。實際上,學生在補課班學習的知識體系可能是不扎實的,他們只是會做了一些題,而沒有真正掌握這個知識點,這樣下去會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此外,部分家長對“減負”政策的內涵認識不清,認為減負即意味著學習內容減少、成績退步、壓力消失等,會對孩子的升學和“擠進名校”的前途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部分家長對“減負”政策充滿“怨言”,而對“增負”的需求卻日益增長,進一步推動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壯大。
2.辦學環境較差。學習環境條件的優劣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因此成為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在對學生的問卷中,有55.6%的同學認為機構規模和辦學條件是其選擇培訓機構時考慮的重要因素。而部分機構為節省成本、逃避監管,將機構開辦在住宅區等隱蔽性強的場所中,生均面積小,辦學資源嚴重不足。有些在家中開辦的培訓機構為了增加盈利收入而大量招生,學生數量遠遠超過占地面積所能容納的學生人數,甚至存在多個學生共用一張課桌、一邊做飯一邊教學等情況。例如有家長在訪談中提到:“孩子跟著一個數學老師去家里上課,老師家本來就小,招的學生還多,孩子經常是和別人公用一個桌子;而且接近飯點的時候,家里一邊有人做飯,一邊上著課。我們做家長的也很擔心這種環境是否會影響孩子學習。”
3.師資水平不齊。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學歷水平不齊,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教師學歷水平層次不齊。部分機構聘請教師時更多考慮是年齡、工資分成比例等因素,而忽視對教師的學歷水平、教學資質和教學能力等因素的考察。在魚目混珠的校外培訓市場中,存在大量資質不合格的教師。例如家長在訪談中提到:“我們對機構老師的學歷背景和教學水平也不了解,就是聽孩子說有的老師是三本畢業,而且本科學的不是現在代課的專業,我們也擔心這樣學歷背景的老師能不能教好。”其次,培訓機構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忽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對某校外培訓機構的6門課堂進行觀察發現,教師在一個半小時的授課中只采用了講授法,課程學習任務量大,教學內容多為知識體系或技巧的灌輸,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存在走神、睡覺、做小動作、說小話等情況。
二、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路徑
1.建設科學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習總書記的話為深化改革教育價值取向,改變社會整體價值觀指明了方向。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從指揮棒出發,引導各參與主體,尤其是學生家長革新觀念,進而建立科學、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除此之外,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認知,充分理解“減負”政策的真正內涵。“減負”是對學校教育提質的美好愿景和要求而決非學習內容的減少。正確理解“減負”內涵,有助于減少為“彌補”由于減負導致的功課落差而瘋狂尋求課外補習的錯誤認知和行為,減少盲目追崇校外“增負”而貶低學校教育的現象,阻止校外培訓機構功能異化,對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2.打造信息公開網絡,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政府應該積極引導社會各主體共同開發信息公開系統,通過構建公開透明的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網絡,引導社會進行監督,更好地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市場。一方面,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推動建立校外培訓市場企業信息認證體系,提高其認證內容可信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建立舉報平臺,讓社會各主體參與到校外培訓機構市場規范化的監督工作中。具體來說,要求注冊機構將其基本信息完善后上傳至信息公開網,經后臺認證成功后即可正式注冊。網站將不同類別、不同價位等的培訓機構分類呈現,并對辦學條件和辦學資質信息進行公開,使得學生及家長可以通過該網站全面查詢在冊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基本情況,做出理性選擇。此外,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工作糾察方案,設立特定的糾察組織、推動相關糾察法律的制定落實,借助信息公開網絡對學校辦學資質和運營情況進行監察。
3.嚴格規范教師準入制度,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校外培訓機構市場的教師資格審查不嚴、教師學歷層次不齊仍然是校外培訓機構市場規范發展的重大阻礙。雖然國家對教師資格的確定方面有統一的要求,但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的準入制度卻缺乏明確規定。寬松的準入環境和教師聘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無證教師違規從事教學活動,其教師資質、教學能力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有關部門應健全和完善校外培訓機構市場的教師準入機制,嚴格要求、統一規范。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的資格審查、基礎學歷的底線要求做出嚴格規定,并提供法律保障,維護相關人員的基本利益和教師團隊的穩定。
參考文獻
[1] 丁亞東,楊濤.我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的特征、問題與展望——基于21個省市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9,(6):87-93.
[2] 祁占勇,于茜蘭.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的內容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3):44-50.
[3] 賈建國.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利益阻滯及其協調[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8,(8):28-32.
[4] 王素斌,朱益明.論校外培訓機構的綜合治理[J].基礎教育,2018,15(2):49-54.
[5] 李清剛.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定位與監管[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6,(3):24-27.
作者簡介:劉心如(2000年1月-),女,漢,山西原平,在讀本科,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