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瓊 王丹 李萍 胡謝

【摘 要】目的:觀察對比經陰道婦科超聲與經腹部婦科超聲在體檢中對宮頸疾病診斷的作用。方法:將2018年1月-12月間于我院體檢并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疾病的11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經腹部、經陰道婦科超聲檢查,觀察對比兩種方法診斷效果。結果: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顯示,110例患者中有50例宮頸肥大,35宮頸息肉,15例宮頸肌瘤,8例宮頸鈣化,2例宮頸癌。經腹部婦科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1.82%(90/110),經陰道婦科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6.38%(106/110),后者明顯高于前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陰道婦科超聲在體檢中對宮頸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經腹部婦科超聲,具有更高臨床診斷價值,可予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經陰道婦科超聲;經腹部婦科超聲;宮頸疾病;診斷;對比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宮頸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宮頸疾病泛指宮頸區所發生的病變,主要包括炎癥、損傷、腫瘤等,屬女性最為常見的疾病種類,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的關鍵[1]。目前,由于各類宮頸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特異性,臨床診斷多需依靠輔助性檢查診斷措施,其中婦科超聲因具有便利性、經濟性、實用性等優點已被作為篩查宮頸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而根據檢查方式不同可分為經腹部與經陰道兩種[2]。本次為觀察對比經陰道與經腹部婦科超聲在體檢中對宮頸疾病診斷的作用,特對于我院體檢并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疾病的11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12月間于我院體檢并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疾病的11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均實施經腹部、經陰道婦科超聲檢查并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符合各宮頸疾病臨床診斷標準;②存在完整臨床檢查診斷資料。排除標準:①處于月經期;②無經腹部、經陰道超聲及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資料。110例患者中,年齡在24-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2±13.66)歲。
1.2 檢查方法 對所有人員均行經腹部及經陰道婦科超聲檢查,檢查儀器為我院現有三星H6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中經腹部超聲檢查方法為:將探頭頻率設置為3.5MHz,檢查前指導患者憋尿適度充盈膀胱,檢查時取平臥位,常規實施下腹掃查,仔細觀察宮頸的大小、形態、宮頸管結構及內部回聲,如發現異常,要注意病變部位、形狀、邊界、回聲與血流狀態并進行拍片存儲;經陰道超聲檢查方法為:將探頭頻率設置為6.0MHz,檢查前指導患者排空膀胱,檢查時取截石位,于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后使用無菌避孕套包裹探頭,將探頭緩慢置入陰道并調整探頭位置,令其緊貼陰道后穹窿部位,行縱、橫、斜多切面多方位掃查,仔細觀察宮頸的大小、形態、宮頸管結構及內部回聲,如發現異常,要注意病變部位、形狀、邊界、回聲與血流狀態并進行拍片存儲。
1.3 診斷方法 每位受檢者均由我院超聲科兩位高年資醫師進行閱片并出具診斷結果,若兩位醫師診斷結果不一致,則需經討論或上報影像科主任醫師協同診斷后得出最終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n)、百分比(%)表示,并對%行x2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陰道鏡或病理學檢查顯示,110例患者中有50例宮頸肥大,35宮頸息肉,15例宮頸肌瘤,8例宮頸鈣化,2例宮頸癌。經腹部婦科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1.82%(90/110),經陰道婦科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6.38%(106/110),后者明顯高于前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
3 討論
據研究顯示,宮頸疾病是育齡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若未經及時治療則給女性所帶來的危害不可估量,可對女性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而定期篩查診斷以進行早期針對性治療對于提高療效、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3]。既往,經腹部婦科超聲檢查被作為常規篩查方法被廣泛應用,但是在長期大量實踐過程中發現,該方法因要求受檢者保持膀胱充盈方可探查盆腔組織,并且通常探頭頻率較小、探頭距子宮腔較遠,往往易受到肥胖、腸氣等因素的影響而對病變部位觀察不夠清晰,進而易出現漏診、誤診現象,延誤患者的治療,而近年來,經臨床不斷研究與探索,經陰道婦科超聲已經在婦科疾病篩查中廣泛開展,并且其診斷效果獲得臨床普遍認可[4]。在本次研究中,110例宮腔疾病患者經陰道超聲檢查診斷符合率為96.38%,明顯高于經腹部超聲檢查的81.8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表明經陰道婦科超聲在宮頸疾病的診斷中具有明顯優勢,而通過分析,其原因在于經陰道超聲檢查時探頭深入受檢者盆腔部位,可更為直觀、清晰的觀察到子宮附件情況,能有效減輕因受檢者肥胖、腸氣等因素對診斷結果產生的影響,同時經陰道超聲檢查的探頭頻率設置較高,可獲得更清晰的圖像與血流信息,從而更利于臨床診斷[5]。
綜上所述,經陰道婦科超聲在體檢中對宮頸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經腹部婦科超聲,具有更高臨床診斷價值,可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淼,董鑫. 經腹與經陰道超聲診斷宮頸囊腫漏診的原因及臨床意義[J].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06): 81-83.
段紅波,邱淑琴. 經腹和經陰道超聲在子宮肌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5, 25(08): 1498-1500.
徐小園. 經陰道B超在宮頸癌中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56(17): 106-108.
葉玲紅,楊惠芬,程燁. 經陰道超聲聯合經腹超聲診斷宮頸癌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 2019, 57(25): 109-112.
劉艷. 經陰道聯合經腹超聲檢查對宮頸癌分期的臨床價值(附69例分析)[J]. 福建醫藥雜志. 2016, 38(04): 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