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利用家長資源搭建的“多元化” 科學教育平臺是指構建新型的、多元化的、適合時代步伐的、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渠道,為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發展提供良好的家園共育平臺。深入挖掘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之間的聯系,把科學教育真正地滲透到幼兒的生活中。為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探索“科學大世界”搭建更廣闊、更自信、更主動的平臺。
【關鍵詞】家長資源;多元化;科學教育;平臺
我園地處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的邊區,所在地區保留著農村的一部分特色,同時也在慢慢地納入城市的范圍,所以我園是一所“小城鎮”幼兒園。為幼兒園帶來了多元化的幼兒生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多元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我園作為一所科學教育特色幼兒園我們要讓各種具有特長的家長參與到在我園的科學特色教育過程中,讓我園的科學教育活動取得更好的成就,讓家園合作平臺更具本土化、多元化、有創新、有意義。
一、深入調研本園家長教育資源
隨著我園地處的外來人口增多,我園的家長類型更呈現多元化的特征,我們通過整個學校的調研我們把家長類型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1)技術型:我園地處雨衣之鄉,因此很多落戶在園周圍的外來個體戶和當地居民都是靠做雨衣為生計的。他們的技藝非常精湛。(2)人文型:我園有很多家長的文化層次非常高,在我園旁邊的學校任教。(3)農戶型:我園還保留著一部分農村特色,一部分家長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老一輩的種養植能力卻非常有經驗。(4)職業型:還有一部分家長是派出所的民警,或是廣告公司的職員等。
二、互建多元化平臺顯園本特色
(一)“技術型”平臺顯本土制作的創新“魅力”
現在的幼兒身邊有很多現成的玩具,但是對身邊的廢舊材料卻置之不理,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引導幼兒用這些本土材料來創造出豐富的本土科學小制作。這種操作活動可以引領幼兒走入了一個嶄新的科學殿堂,給幼兒提供更多的空間、創設更多讓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本土制作中有了家長資源的參與后可以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因此發揮家長教育資源所開發的本土制作不僅可以凸顯幼兒園的本土科學特色,還可以讓幼兒在制作過程感受了科學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這些科技小制作活動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幼兒的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的大門,而且讓生活中很多日常所見物體表面掩蓋下的“真知”在返璞歸真的過程中被幼兒接受,在制作活動中不斷超越自我,感受成功。
(二)“農戶型”平臺顯本土種植的收獲“魅力”
幼兒園的環境應該是充滿植物、充滿生機、充滿游戲的。種植和植物是幼兒園的應有元素,也是幼兒園構建科學特色課程的重要資源。幼兒參與種植與管理,既能鍛煉多種運動能力,也能獲得很多種植方面以及有關植物甚至動物的經驗。我園地處農村學校面積比較大,有足夠的地方專門開辟一大塊種植園地。可是種植園地的利用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這源于我們教師的種植經驗不多,在引導幼兒方面力不從心。于是我們就把會“種地”的農民老奶奶、老爺爺請進幼兒園輔導幼兒怎樣種植,我們開展了很多親子種植活動。親身的經歷讓孩子們總結出優質的蔬菜需要良好的土質、水分、肥料、陽光等才能培育出來的種植經驗。
一起收獲蔬菜的“種子”,找找每種蔬菜的種子的哪里。再用這些種子在教室里的種植區角中種植。在種植區角中我們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哪些植物可以土載,哪些植物可以水培,哪些植物可以兩種方式兼用。
(三)“人文型”平臺顯本土文化的獨有“魅力”
幼兒在不斷地學習中,“文化”一詞正悄然走進他們年幼的心。他們習慣接受文化、感受文化、享受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但在他們感受、體會“文化”的時候,卻未必就真的能走進文化。其實文化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文化。我們幼兒園旁邊是初中、高中老師,還有的家長在武進旅游勝地“嬉樂灣”里的工作人員。我們請這些家長為向導,帶著孩子們參觀武進科普基地—嬉樂灣等凸顯本土經濟、文化發展的核心企業與旅游景點。讓孩子們了解武進的文化發展歷程,感受武進文化的獨有魅力,增強幼兒“愛家鄉”的情感。作為祖國的未來、家鄉的希望,幼兒有責任了解家鄉的人文資源、本土文化,讓家鄉的本土文化走進他們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會有責任去自覺地保護它,主動地宣傳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從而為建設家鄉做貢獻。
(四)“職業型”平臺顯本土游戲的快樂“魅力”
我園有很多家長有專業特長:有的家長是交警,有的家長是染劑師,有的家長是廣告公司的設計人員,有的家長家中開著設計模版的公司,有的家長會開井,有的家長是建筑工程師等。我們根據家長的教育資源,利用園內自然資源和種植園地資源以及因周邊本土企業影響下易取的工業材料開發很多親子科學小游戲。我們還開展了親子家庭科學小實驗評比,請家長用身邊的本土材料來完成一個科學實驗。我們的實驗主題也根據本土文化來設定,家長們根據這些主題設想親子科學實驗,經過評比我們根據每個家庭的表現給與不同的獎項以此激勵幼兒對科學活動產生更大的興趣。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讓幼兒快樂地學習科學!
幼兒的科學教育需要家長、幼兒園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上是我園利用本土家長資源、本土材料發展幼兒能力的一些實踐經驗。在今后實踐中需要以更多的理論為支撐,開發本土資源特色科學課程,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雷明.讓幼兒在本土化的多元化活動中快樂的成長[C].袥山:教育網,2008-10-10.
[2]胡亞琴,構建多元化合作平臺 開發多元化家長資源[C].蘇州:蘇州外國語學校網,20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