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梅 白麗明

【摘 要】目的:針對護理干預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明確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科學護理的重要性。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為研究對象,然后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性治療,針對試驗組患者,在常規性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結果:試驗組患者竇性心律恢復、自助循環恢復以及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科學護理干預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76-01
引 言
在臨床醫學中,心律失常屬于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疾病,惡性心律失常屬于比較嚴重的心律失常類型,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特點為發病快、病情嚴重,在發病后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臟驟停。為了有效提升惡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則顯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則針對護理干預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展開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3.9歲,本次研究樣本中,具體包括心肌梗塞患者38例,冠脈綜合征患者32,心力衰竭患者16例,心肌病患者14例。然后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50名患者,并將其設定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在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針對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性治療,護理工作內容為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
進行必要的吸氧幫助規范化康復訓練能有效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1]
而且將關聯性的搶救設備準備好,針對試驗組患者,在常規性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多個層面的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分析護理問題。在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的日常照料中,護理人員要能夠通過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的密切觀察,及時查找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而且在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對此類患者的搶救經驗進行進行定期總結。通過系統梳理,全面查找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以此不斷提升護理質量[2]。
第二,完善基礎護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搶救護理。護理人員要能夠對患者進行全天候的監護,在監護過程中要能夠對現代化的醫療設備進行充分利用,而且要重點做好患者心電及吸氧量的監護,而且要引導患者按醫囑嚴格用藥。其次,做好患者的皮膚管理。在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定期翻身,而且要對患者皮膚進行每日清潔,在清潔過程中可以通過擦拭或清洗的方式,防止患者因長期躺臥而出現壓瘡或皮膚感染。再者,進行吸氧干預。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幫助患者保持合適的臥位,使患者保持呼吸通暢,再借助醫療設備幫助患者吸氧,在患者的日常照料中,要盡可能減少探視,如果患者出現了明顯的疼痛,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檢查[3]。
第三,做好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病房進行每日清潔,而且要做好患者病房的通風,促使病房內有新鮮的空氣,而且要保持病房內適宜的溫度,從而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病房環境[4]。
第四,搶救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心電圖進行密切觀察,如果心電圖出現異常變化,如出現室性前期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則需要對患者及時注射利多卡因,隨著患者病情得到逐步控制,則需要為患者服用胺碘酮。如果監測發現患者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則需要為患者注射β受體阻滯劑,但是要嚴格控制注射量,如果監測發現患者出現竇性心功過速,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鎮痛[5]。
第五,飲食護理。飲食護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而言,在發病初期往往會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這一階段可以暫時不安排患者進食,或者為患者提供少量的流食。如果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則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為患者補充電解質。隨著患者身體狀態的逐步恢復,護理人員要能夠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在飲食計劃中,應該適當增加維生素、纖維素類食物的供應,而且所提供的食物應該以易消化為主,這樣能夠保持患者大便通暢。在設立的食譜中,應該避免刺激性食物的出現,減少此類事物對患者的不良刺激。如果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則需要預防患者出現便秘。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8.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上表可知,試驗組患者竇性心律恢復、自助循環恢復以及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科學護理干預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3 討論
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科學的護理干預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醫療機構要能夠圍繞患者的護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對護理工作內容予以明確,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在護理工作實踐中,護理人員要能夠對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工作進行科學總結,并逐步探索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流程,并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如心臟驟停應急護理、搶救藥物應急方案等。另外醫療機構要做好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通過科學的教育培養,幫助護理人員樹立起正確的護理理念,使其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并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促使護理人員能夠高效參與到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并不斷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細玲,凌聰,等.規范康復訓練對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護理學雜志,2016,(17):87-89.
[2] 高文華.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4)
[3] 趙新梅,張莉梅,王曉艷.惡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27)
[4] 陳霞,李玉蓉,柯向群.護理干預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69)
[5] 李英.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