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摘 要】目的:分析評價急診胸痛患者臨床診治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將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急診胸痛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然后根據診斷結果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進一步評價患者臨床診治效果。結果:(1)在急診治療總有效率上高達95.83%,并發癥總發生率僅為6.25%。(2)在SAS、SDS評分上,診治后與診治前比較,均明顯更低,診治前后數據對比具備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急診胸痛患者采取及時有效,且有針對性的診治方案,可提高急診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癥狀;因此,具備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急診胸痛;臨床診治效果;并發癥;心理癥狀
【中圖分類號】R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76-01
胸痛,為臨床常見,且會對患者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的病癥,胸痛病因復雜,主要包括: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氣胸以及心包炎等。臨床建議,針對急診胸痛患者,需及時診斷,積極治療,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本次將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急診胸痛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主要分析評價急診胸痛患者臨床診治方法及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及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研究的48例急診胸痛患者,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我院,均知情簽署相關診療同意書,且均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此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障礙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跨度為36-72歲,平均年齡為(56.8±1.1)歲;主要癥狀:心慌20例、呼吸困難14例、出汗8例、嘔吐6例。由于本次涉及對同組患者診治前后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所以具備可比的意義。
1.2方法
入院后,首先對患者行心電圖、CT、血常規以及胸片等常規檢查,進一步結合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經臨床診斷,如果是典型心絞痛患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胸骨后疼痛、心前區疼痛,放射于左肩臂,主要特征為發病速度快,持續時間短暫等。在治療方面,需采取硝酸酯類藥物進行醫治;如果患者突發疾病,則可給予硝酸甘油,進行持續靜脈滴注醫治,并且采取常規抗凝及抗血小板醫治,使用阿司匹林口服,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60mg、阿司匹林100mg、美托洛爾緩釋片25mg,1次/d,口服。
(2)經臨床診斷,如果是心肌梗死患者,疼痛位置表現在胸骨后、心前區,同時存在劇烈疼痛,且持續時間長等情況,疼痛位置區域廣泛,并伴有心律失常、血壓降低等狀況,嚴重情況下患者存在瀕死感;在及時采取硝酸酯類藥物難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礎上,需及時對患者采取吸氧、灌注心肌以及止痛方法醫治;如果患者溶栓指征顯著,則需進行溶栓醫治。
(3)經臨床診斷,如果患者為自發性氣胸,表現為一側胸部疼痛突出,心率快,且呼吸困難;則需在采取X線診斷的基礎上,對患者肺部是否受壓進行分析,如果存在,則需對患者實施抽氣、水封瓶排泄等方法治療,使患者的肺部狀態得到有效改善。
(4)經臨床診斷,如果患者為急性肺梗死,存在下肢靜脈血栓,且以咯血、持續性胸痛、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需采取心電圖及心臟彩超檢查,在心臟右室負荷過重的情況下,若患者沒有抗凝禁忌,則可以及時采取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同時給予吸氧支持醫治。
(5)經臨床診斷,如果患者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心前區、胸骨后位置為主要疼痛位置,且疼痛感會累及腹部、腰部、背部,疼痛持續時間長,發病緊急,則需及時實施CTA檢查,然后控制患者的體溫、脈搏、血氧飽和度、血壓及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在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平穩的條件下,再給予相對應的手術方式醫治。
1.3評價標準
(1)診治療效標準:①顯效:經積極診治,患者的臨床癥狀消除,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②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除,生命體征趨于正常水平;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生命體征未改善;總有效率為前兩項有效率之和。
(2)分析計算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3)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診治前后焦慮、抑郁心理癥狀變化情況進行比較;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癥狀越輕[2-3]。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取(+S)表示,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率分析
本次48例患者,經積極診治,顯效32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3%;在并發癥方面,低血壓1例、出血1例、感染1例,總發生率為6.25%。
2.2患者診治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在SAS、SDS評分上,診治后與診治前比較,均明顯更低,診治前后數據對比具備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中,針對急診胸痛患者,需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斷方式,比如心電圖、CT、血常規以及胸片等常規檢查診斷,然后結合診斷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本次48例急診胸痛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診治方法,總有效率高達95.83%,并發癥發生率僅為6.25%;此外,診治后與診治前比較,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更低;數據說明,診治方案的實施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急診胸痛患者采取及時有效,且有針對性的診治方案,可提高急診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癥狀;因此,具備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田立新.急診急性胸痛患者的原因分析及診治體會[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03):171-172.
[2] 范琳.急診胸痛病人搶救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臨床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6):173-174.
[3] 鄭婷婷.急診急性胸痛患者的原因分析及診治分析[J].名醫,2019(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