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煙草企業實現了可喜的發展,但內部審計監督體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監督效果的進一步發揮,本文基于監督現狀的研究,進一步論述了煙草企業內部審計同其他部門、內部審計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與其他地區審計開展協同審計工作的途徑,以實現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目標。
關鍵詞:煙草企業;內部審計;協同機制;構建
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企業實現了飛速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煙草行業作為國家稅利的重要來源,其發展更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重大。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力量,構建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內部審計與其他部門、內部審計與其他地區審計協同發力、資源統籌、相互補充的“大監督”審計格局,是適應新時代審計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一、煙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現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在煙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也經歷了從逐漸建立到基本成熟、完善的過程,目前企業內部均已成立了相關組織機構,并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內部審計人員。在內部審計職能的界定上,國際內部審計協會認為內審是“一項旨在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營運的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意味著內部審計具有“確認與咨詢”的雙重職能,企業內部審計不僅要時刻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履行好“確認”職能,還要更多地直接參與到經營活動的事前、事中管理中去,積極獻言獻策,切實履行起“咨詢”職能。
但目前煙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仍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確認與咨詢”雙重服務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監督效果。
(一)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職能不清晰
具有監督職能的各部門(包括內審部門)職責劃分不清晰,監督界限模糊,且缺乏統一領導,行動力較弱,造成“九龍治水、重復監督、交叉監督”的監管局面。以采購為例,負有監督職責的機構有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采購管理辦公室;負有監督職責的部門有財務處、法規處、審計處、監察處等,各機構、部門間沒有統一的組織進行領導,各自為政,造成有些監督環節過度把關,有些環節輪空,出現監督真空,內控效能大打折扣。
(二)內部審計范圍狹窄、缺乏有效合作
煙草企業內部審計過去習慣于將關注重點集中在財務領域,較多地對財務收支管理的合規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評價,忽略了對涉及企業效益性的其他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進行數據分析,并且多為事后監督,對事中、事前的管控較少,導致發現問題時不良后果往往已經產生,給整改也帶來較大的壓力;且部門間缺乏有效合作,相同內容的檢查很多,未進行有效合并,如對采購項目的檢查,既有企管處牽頭的內審檢查,又有規范辦牽頭的規范檢查,還有審計處牽頭的專項審計等,同樣的項目資料被翻了又翻,給檢查人員與被檢查人員都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三)內部審計手段單一、工作效能低下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悄然到來和計算機應用的全面普及,信息技術在數據獲取、數據分析、信息儲存、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著難以匹敵的作用,而我們內部審計工作依然依靠傳統審計手段,通過手工填報表單、人工計算分析的方式實施日常監督管理,人工填報、分析工作量大,且可能存在數據誤差,無法匹配如今信息爆炸時代的技術需求,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已成為阻礙企業日常管理效率提升的絆腳石,不利于管理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增強。
(四)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系統分析能力不足
為適應新時代,審計人員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知識儲備,既要了解工程、計算機、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識,又要掌握數據分析、報表統計等方面的專業能力,而當前內部審計人員以財務專業為主,知識結構單一,工作中也一般習慣于沿襲傳統的審計方法,主要憑借自身對國家政策、內控管理制度的理解,“就賬論賬”現象較普遍,對審計項目缺乏系統把握能力,發現的問題基本以流程執行性居多,難以發現實質性問題,影響了內部控制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二、構建煙草企業內部審計協調機制對策
李克強總理指出:“審計要做國家利益的捍衛者,公共資金的守護者、反腐敗的利劍、權力運行的‘緊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劑。”這為新常態下審計工作指明了踐行方向,內部審計工作亟需構建起多方位協同的監督機制,為實現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功立業。
(一)健全組織機構,形成“自上而下”協同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全國審計工作統籌,優化審計資源配置,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從根本上構建起企業內部“自上而下、步調一致”的監督力量,解決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能不清晰的現狀,自2016年起紹興煙草成立課題小組,圍繞建設“效率、活力”的全過程監督體系目標,通過四年多的努力探索,最終成立紹興煙草內部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并以風險管控為導向,以機制保障為基礎、以整合資源為重點,形成一把手總指揮下,多部門協同、多監督協力、多機制協作的重大事項聯合監督機制,在領導小組的統一統籌、指導下,形成了貫穿“計劃—檢查—定性—整改—考核”的全過程協同監督模式,捋清各部門監督職責,使內部審計告別“單打獨斗、孤軍奮戰”情形,通過各部門協同發力,充分發揮“1+1>2”的合力作用,大大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整體效果。
(二)實現企業內部協同,形成公司治理和保障的凝聚力
一方面,實現監督部門與監督部門合作,提高企業內部的監督活力與凝聚力。通過重大事項聯合監督機制的構建固化監督操作流程,統一監督要點,年初由各監督部門統一制定年度計劃,提前規劃本年度工作,提高計劃性;年中相關部門協同組織開展檢查,壯大監督力量,減少重復檢查,提高效益性;年底組織統一整改,根據監督責任,條塊分割確定監督責任部門與配合部門,確保問題落實到位,提高科學性。
另一方面,實現監督部門與業務部門合作,為企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出謀劃策。部門間配合探索項目創新,分別從監督角度與業務角度出發,既提升各自多維度思考能力,又最大限度實現統籌兼顧,如探索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數據+”風險管控機制,監督部門從監督視角出發,明確監督檢查要點,業務部門協助搜尋數據源,通過協作編制“風險清單”“負面清單”“重點風險權限指引表”等,設定重點業務風險防范機制,既督促業務部門做好自查,又將監督部門發現問題的關口向事前、事中轉移,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完善制度、增加企業效益;探索縣局(分公司)“清單督導”機制,豐富培訓、實踐、溝通機制,提高縣公司自我風險防范水平,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加強企業外部協同,創新審計工作方法
通過內部審計與外部造價咨詢中介協同,借助專業力量,學習先進理論,改進審計方法,創新審計手段。針對目前地區內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側重于竣工后審計,事前、事中關注得少;建設方、咨詢方、內部審計三方間信息傳遞存在滯后性;工程項目審計和管理中各種數據、資料無法保證完整、齊全的現狀,內部審計部門聯合外部機構,運用互聯網新技術,通過探索建立全過程工程造價“1+1>2”咨詢服務機構,實現審計從設計到結算的整個周期職責清晰、有重點、抓關鍵的全覆蓋;探索搭建數據信息協同平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審計數據的實時共享,促進在工程審計中招投標、合同、簽證、變更等重要階段中的各種信息能進行實時跟蹤,保證項目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建立工程審計數據風險防范機制,防范數據資料的安全,確保各大工程項目順利開展。
(四)強化地區間協同,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技能
新時代要求內審人員“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優、紀律嚴的審計鐵軍。”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樹立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時刻注重知識的積累與更新。一方面,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單位內部或是地方機構組織的法律、財稅、寫作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培訓,開拓知識面,并對所學的知識多加思考,逐步掌握先進審計理念和操作技能,增強風險覺察力和診斷力,實現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地區間協作交流,實現先進經驗、理論的借鑒參考與學習深化,如通過省公司牽頭開展全省交流探討,對近年來全省重復發生的典型性、代表性問題進行反饋,推動內部審計人員從不同角度對審計事項和審計結果進行分析,消除刻板的傳統思路,多多發掘監督新角度、新領域;又如針對關鍵領域開展地區間專題研討,通過座談會或頭腦風暴等形式,鼓勵地區間思維碰撞,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
三、構建內部審計協同機制成效
四年來,通過對內部審計協同機制的構建,實現了監督效率的“三提升”和監督成效的“三推進”,使得內部審計在發揮 “診斷”功能的同時,也起到了“預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和“對癥下藥”的治病功能。
一是統一組織機制,帶來“三提升”。在領導小組牽頭下,多部門聯合對本級“五項議事”決策165項、全市物資(服務)采購213項、車輛140多輛、備件522個、工程修繕項目17項等進行了檢查,實現了監督視角更大提升;多部門聯合實施聯合監督17次,減少重復檢查三十余次,統一檢查要點160個、統一定性問題338個、提出建議47個、統一發文或出具報告17個、統一整改問題282個,整改核銷率達83.43%,實現監督成效更大提升;依托聯席會議,如2017年全面梳理近400份審查意見書,將11類采購文件存在的共性問題、代表性的漏洞進行提示;2018年收集決策事項90項,提出7大方面25個風險點;2019年整理出七大方面22個環節114個風險點進行提示,實現監督服務更大提升。
二是擴寬審計思路,帶來“三推進”。首先,推進企業管理更規范。我們發現流程性問題占總問題比逐年下降,2016年為79.7%,到2019年已降至22.86%;另外,2016年接受內外部檢查中發現的重復問題占比29.03%,其中物資服務類重復性問題占比35.63%,到2019年已分別降至11.16%和11.39%;接受外單位檢查中發現問題也大幅度減少,如省公司對某分公司法人的經濟責任審計中,2016年發現問題11個,2019年發現問題僅4個,下降63.64%。其次,推進企業管理更精細。四年間,通過市縣部門全員聯動,參與聯合檢查的部門幾乎覆蓋到所有專業、業務監督部門,我們在每次檢查中將管理中的大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并設計對比表,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決策依據。如2017年通過收集2015年至2016年期間的394張修理費表單,對全地區24種車型的材料費、工時費等進行了橫向和縱向分析,實現了全地區2017年至2019年期間維修費較2015年至2016年下降60.97萬。最后,推進企業管理更精益。一方面,以完善制度“倒逼”問題解決,協助完善了企業在決策、資產、專賣、宣傳促銷、設備管理、多種經營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規范;另一方面,以課題研究“倒逼”問題解決,2016年聯合上虞、諸暨分公司完成《定點辦公用品、辦公家具及辦公電器項目工作規范》、2017年聯合配送中心、辦公室等部門合作制定《業務外包風險防范機制》、2019年聯合企管處等部門完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數據+”風險管控機制》搭建等。
四、結語
煙草企業在內部協同機制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審計職能的轉變,幫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規避風險隱患,推動了企業的穩健發展。但也依然存在很多矛盾與挑戰,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不斷地完善紹興煙草內部審計協同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作用”。
參考文獻:
[1]瞿正龍.新時期企業內部審計定位與展望[J].新會計,2016(8).
[2]王嶺.現代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定位——基于職能角度的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6).
作者簡介:鮑 捷(1971—),女,浙江湖州人,會計師,浙江省煙草公司紹興市公司審計處長,在職本科,主要從事審計監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