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藏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景下,對西藏財政支出進行績效管理是實現西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本文列舉了西藏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政策和實踐,著重分析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以期促進西藏財稅體制改革。
關鍵詞: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
一、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相關政策與實踐
(一)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相關政策
為推進西藏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根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結合西藏特殊的區情,制定《西藏自治區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西藏自治區財政支出預算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西藏自治區預算績效專家管理暫行辦法》《西藏自治區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暫行辦法》《西藏自治區財政支出預算績效跟蹤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
(二)西藏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的實踐
為切實做好重點支出評價工作,自治區財政廳按照預算績效評價相關規定,對2018年度自治區財政廳組織的預算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及相應的政策評估情況,績效評價采用綜合評分與評級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具體等級,總分值為100分,評價積分90(含)—100分為優,80(含)—90分為良,60(含)—80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具體情況如下:
項目一:《2017年度旅游發展及促銷專項資金》;評價主體:自治區財政廳;績效評價內容:存在專項資金項目管理不規范,服務對象滿意度低等問題;得分:69.6;等級:中。
項目二:《2015-2017年教育事業費》;評價主體:第三方機構;評價內容:存在管理鏈條過長導致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得分:67;等級:中。
項目三:《2017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資金》;評價主體:第三方機構;評價內容:存在資金和項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得分:59.1分,等級:差。
二、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滯后,技術基礎薄弱
西藏某些政府工作人員存在對績效評價觀念接受度不高、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西藏財政績效評價管理的實施和推進。尤其在西藏以西的一些偏遠地區,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對績效管理的認知還局限在小范圍內,對績效管理的實施也流于形式,削弱了對財政預算進行績效管理的引領作用,不利于其長久發展,有礙于全面績效管理的實施。
西藏主要支出集中在基建、農林水務、教育、醫療等方面,對科技的投入資金較少。而財政支出績效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為依托,信息化建設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至關重要,在技術上的瓶頸嚴重影響績效管理的專業性、精確性和客觀性,因此技術問題迫切的需要解決。
(二)缺少公眾參與,第三方機構評價不完善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推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而西藏政府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中忽略了“人”的因素,忽視了社會公眾的參與,必然使得績效評估結果背離客觀性和準確性原則。首先,表現在公眾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信息了解不足,以及對具體的項目及實施細則知之甚少;其次,表現在公眾缺乏動力,對預算的績效管理工作漠不關心,認為與自身利益關系不大,這種錯誤的觀念和想法直接影響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三方機構作為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紐帶和橋梁,需要具有公信力。在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參與的第三方評估中,首先,第三方機構的參與時間較短,覆蓋面和參與度都不夠,被接受度不高導致獲取信息困難;其次,第三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是保證結果公正的基礎,在上述公開的2018年度對預算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及相應的政策評估情況中,并未公布第三方機構的情況,該機構是否具有權威性和專業性都不可知,這嚴重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三)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評價結果運用不理想
評價指標體系方面:首先,西藏財政預算中支出占比最大的就是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般公共預算主要用于公共服務,但公共服務具有異質性;其次,很多項目會存在產出難以量化的問題,這就直接影響項目評價結果;最后,由于績效評價程序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部門,很容易出現評價周期過長效率低的情況,影響評價結果的及時性。
評價結果的運用有多種方式,例如:社會公開、結果反饋、整改落實等。對2018年度自治區財政廳組織的對預算項目進行評估的結果進行公開;對2017年全區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評估結果進行通報,并下發了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獎勵資金。除這兩種方式外對其他方式運用不顯著,沒有更好地發揮評價結果的作用。
三、完善西藏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建議
(一)深化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理念,進行信息現代化建設
深化績效管理理念的關鍵是提高西藏政府工作人員對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認識。首先,建立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建立問責機制;其次,加大培訓力度;最后,重視外部力量的推動作用。
加強西藏政府信息現代化建設:第一,觀念先行,加強宣傳的同時加大對領導干部、公務員以及西藏民眾的培訓力度;第二,進行數據庫建設,在各個部門之間建設信息共享平臺,減少溝通成本,實現互利聯通;第三,改進績效管理工具和方法,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西藏政府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二)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完善第三方機構參與機制
推進和完善績效管理中的公眾參與,需要建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保障措施。第一,建立健全社會公眾參與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制度;第二,拓寬公眾參與績效評價的渠道;第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解決社會公眾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第三方機構會直接影響到績效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因此完善第三方機構參與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第三方機構應擴大宣傳范圍和宣傳力度;其次,培育和引進專業人才,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同時,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逐步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三)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評價結果有效運用
績效評價體系由分級指標、指標權重和評分標準構成。第一,對于不同的公共服務,應該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全面地涵蓋產出指標和效益指標;第二,注重投入—產出比,對資金使用量進行量化;第三,應簡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西藏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方面與預算安排掛鉤:對于評價結果好的,予以表揚并在以后年度給予優先保障和重點支持;對于問題較多、評價結果較差的,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改正;另一方面各級財政部門應建立評估結果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科學安排預算、調整支出結構的重要依據。
四、結語
西藏政府對財政支出預算管理應強化績效意識,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改進績效評價方法,建立以項目支出為主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快將績效管理推進到資金使用“最后一公里”。西藏政府應充分發揮“老西藏精神”,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篤定前行,促進西藏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西藏財政自給能力,推動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凝聚起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偉力。
參考文獻:
[1]馮海波.新時代預算績效評價的邏輯轉換、現實挑戰及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19(5).
[2]郭峰.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制約因素與優化路徑研究[J].財會學習,2019(13).
作者簡介:徐邵蕊(1996—),女,河南新鄉人,西藏大學財經學院18級中國少數民族經濟(財政方向)研二在讀碩士生,主要從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財政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