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賀
摘 要:大學英語的學習特點注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混合教學模式,混合式在線教學會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新的變革,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的多元化,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進而提升“教”與“學”的效率。本文將對如何實現高質量混合在線教學,確保師生有效利用網絡平臺避免不必要的負擔進行探討,旨在為廣大師生提供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混合教學;模式
在當今互聯網發展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利用網絡,將混合學習模式常態化,是目前每位高校教師應考慮的重點。本文將從以下5個方面探討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實現高質量教學:混合教學、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工具、教學模式。
1. 混合教學
混合教學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很長一段時間了,簡單的說就是將在線課程的優勢與傳統課堂相結合,那么這個概念的出現還是要從翻轉課堂說起,以前上課是要讓學生先預習,上課的時候聽,然后課后留作業。那么現在學生更多的是自主學習和實踐一些視頻和資料,課堂上討論,課后通過在線討論和答疑實現學習的目的,這就是翻轉課堂,那么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主要指基于慕課、SPOC或者其他在線課程,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結合本校實際對校內課程進行改造,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教學,按照一定比例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線上與面授有機結合實現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那么在未來應主要采取的模式是MOOC+SPOC+小規模在線直播的方式實現混合式教學。具體的方法:直播+錄播+課件;線上討論和測試:1)教師應當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比如網絡平臺已經提供的精品課程,教師也可以選擇游戲闖關的方式去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也要提前準備一些相應的ppt課件來避免由于網絡延時造成的卡、頓現象。2)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起即時討論,也可以借用其他的平臺例如:QQ群或者微信群進行在線討論。3)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建立的題庫發起測試,通過直播的方式提問,學生也可以通過上傳課件、手機視頻或者照片來完成教師留的作業。
2. 教學資源
教師可以引用智慧樹或者泛雅平臺提供的大量教學資源,除了網上海量的視頻外,教師也可以自建教學資源,例如PPT課件,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直播的時候,ppt就相當于提詞器,電腦的配置也是確保直播課程順利進行的硬件要求,高清攝像頭、三腳架、指向型話筒和LED攝像燈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優化ppt的大小,用特定的軟件對音頻進行編輯(降噪、淡進淡出、加速等。)
3. 教學平臺
在擁有了教學資源之后,如何擺放是很重要的一點,運用MOOC+異步SPOC+直播,在線上選擇好平臺之后,比如選擇了泛雅平臺,在選好相應的平臺之后,建立相應的課程,部署我的SPOC課程,比如線上有一萬人在學習,我的班只有80人,我的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和內容可能和別人不一樣,那么可以基于線上的平臺建立自己的SPOC課程,因為每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學期計劃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在平臺建立自己的教學計劃,平臺可以放自己的視頻資源和非視頻資源,如果覺得建立平臺太過復雜,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自己比較熟悉的QQ群、微信平臺或者百度云盤.教學平臺上資源的發放也要循序漸進,每次發放一部分,學生完成后再放另一部分,這樣既能保證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也能保證質量。關于學生網上完成的情況,也可以在線運用數據分析,除了能夠監測出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外,還能檢測出學生的互動量和每次直播學生的參與度。
4. 教學工具
傳統上教學模式更多的是依賴黑板、PPT或者有些錄播的視頻,點名或者回答問題都是通過現場實現的,那么現在學生不在教室里而是在家里,如何實現?可以啟用一些線上課程工具,比如在建立班級的初期,通過輸入驗證碼的方式把同學的頭像投屏到教師的顯示器前面進行點名,設置一些測試進行線上提問,要充分利用好線上互評的工具,因為老師沒辦法拿到學生的作業本進行一對一的批閱,只能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同伴互評,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的內容,更是對自己的反思和評價,也能建立更加親密的同學關系。在作文批改方面,也可以利用iWrite平臺完成作文的智能化批改,平臺還能給出建議性的答案。群聊也好、直播也好、抖音也好,不是要把知識內容講一遍,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次直播都有新的內容,答疑也好、討論也好、講故事也好,每次都是一個新的體驗,而不是傳統上的知識的灌輸、機械的排列。教師應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學工具,改善教學效果。教師還應選擇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工具,不要廣泛撒網,回頭來哪個也沒用明白,學生也會漸漸失去興趣。
5.教學模式
如何從傳統課堂轉變成翻轉課堂,傳統上,教師都通常會遵循45分鐘的課堂安排,比如課堂導入、知識點講解、學生反思、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等教學步驟。如果在直播課上,學生也是遵循45分鐘的講解,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難以集中注意力在老師身上,教師應該對視頻內容進行分段式講解,中間穿插討論部分,讓學生對每個部分都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教師應針對重點、難點進行集中講解,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對知識的內化和建構。
[參考文獻]
[1]李林,李鳳霞,蘭山,等.基于MOOC的虛擬仿真實驗方法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4):111–113,130.
[2]任軍.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推進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4):74–78.
[3]趙銘超,孫澄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4):90–93.
(作者單位:吉林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