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芳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更是精髓內容,值得華夏子孫進行傳承和發揚。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知曉自身肩膀上所承擔的責任,所以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探討關于古詩詞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動地去學習古詩詞,認識到古詩詞文化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詩詞文化修養,豐富學生的內在氣質,達到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在傳統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古詩詞這部分教學內容,大多數教師是高度重視的,但是因為沒有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使得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也就造成了古詩詞教學效率的停滯不前。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期教育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學習嶄新的教育理念,以有效的教學策略帶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詩詞學習能力。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作以下幾點探討:
一、創設直觀情境,營造詩情畫意的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寫景抒情的古詩詞內容,而學生對情的理解離不開景。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知曉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中的意義,從而利用其創設與詩詞畫面相符合的直觀情境,在課堂上營造詩情畫意,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以求實現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題西林壁》這首詩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咱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你們從古詩詞中知道的風景名勝有哪些呢?”從而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出了課題,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出了廬山的風光,充分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然后,我為學生介紹了作者蘇軾,范讀了這首古詩,幫助學生掃清了文字障礙,進而在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廬山風光之下引導學生賞析了古詩內容。之后,我帶領學生對古詩詞結構進行了分析,與學生共同談論了詩中后兩句作者所闡述的道理。最后,我引導學生整理了這首詩的學習過程,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創設直觀情境,在課堂上構建詩情畫意,不僅使學生理解了古詩意思,還使學生明白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進行全面的觀察,不能只看一面的道理,從而充分實現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重視誦讀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古詩詞具有音韻平仄之美的特點,而要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韻味美,誦讀古詩詞是絕佳的方式。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對誦讀教學有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誦讀古詩詞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古詩詞的學習當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內容及內涵,從而呈現出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首先,我為學生介紹了詞人辛棄疾,播放了這首詞的誦讀音頻,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意境。然后,我對學生進行了誦讀指導,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詞境,進而引導學生對詞的內容進行了賞析,使學生理解了“相媚好”的意思,讓學生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安寧與美好。之后,我讓學生積累下了這首詞中重點詞語的解釋,豐富了學生的詩詞儲備。最后,我總結了學習內容,對學生說道:“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詞中那條小溪緩緩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越流越遠。”進而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創設重視誦讀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呈現出了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三、聯系詩詞背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為學生介紹作者創作詩詞的原因有助于其以更為積極的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聯系詩詞背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使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涼州詞》這首詩時,首先,我對題目進行了釋義,對學生說道:“這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許多人都喜歡這個曲調,常有文人雅士為它填寫新詞,而今天咱們需要學的這首詩便是詩人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生活后情感的表達。”然后,我為學生介紹了作者及其所處時代背景,要求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詩歌內容。之后,我聯系詩歌背景引導學生逐一分析了詩句內容,使學生感受到了邊地苦寒,軍人的無限思鄉之情。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希望學生在課下積累其他的邊塞詩,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聯系詩詞背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并且豐富了學生的詩詞視野,切實達到了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是學生正式接觸古詩詞的初始階段。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以新穎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產生學習古詩詞文化的濃厚興趣,為實現中華民族詩詞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盡心盡力。
參考文獻:
[1]孫永華.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
[2]劉景翠.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