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梵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創造美好的人生。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更需要探索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策略,提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以充分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案例;實踐活動
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值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其尚未具備道德與法治的意識,容易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選擇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向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教學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
一、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教師在講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時,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直觀地學習相關知識,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多媒體設備作為一種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具有播放音頻、展示圖像的優勢功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加強口述講解與多媒體設備輔助展示的結合。這樣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實現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走近老師》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圍繞“你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怎樣的”進行討論,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能夠展現師生情誼的優秀影視片段,如《全程高考》中的教師為學生移植果樹的片段,《老師好》中的教師督促學生回教室學習的片段。當我在課堂上播放這些片段時,許多同學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明白了教師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的用心良苦,體會到了師生之情的可貴。在課堂結束后,學生又給了我一個驚喜,他們在說完“老師再見”后,加了一句“老師,您辛苦了”,使我感受到了來自學生的溫暖。通過運用多媒體,我們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出展現師生關系的具體情境,引發學生內心共鳴。
二、引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有一些內容甚至來源于現實生活。基于此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學內容,結合著生活中的具體案例講解課本中抽象的知識內容,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彰顯生活化教學的優勢,以此來豐富學生對生活事件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一個真實的世界。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策略,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說服力,為理論知識尋找現實生活中的支撐依據,對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比如在講解《活出生命的精彩》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引用我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林丹的真實案例,向學生講述林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獲得奧運會冠軍、蘇迪曼杯冠軍、世錦賽冠軍、尤伯杯冠軍等多項羽毛球重大賽事冠軍,成為全滿貫羽毛球運動員的事跡,告訴學生林丹在職業生涯的后期是如何克服膝蓋的傷痛,繼續為國征戰的。通過林丹的例子,我們可以使學生明白征戰賽場、為國爭光是林丹的使命,而林丹也完成了自己的職責,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以此來加強學生對“奉獻與做好本職工作對創造精彩人生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三、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教授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規范和提升學生的行為處事能力,推動學生秉持道德與法治的思想意識參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所以本學科知識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推動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結合課本內容,適當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踐行“執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加強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的結合,在豐富學生知識積累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教師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行為能力,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守護生命》的知識時,為了加強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植樹澆花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探望老人的社會志愿活動。在開展植樹澆花的實踐活動時,我們可以與學校領導協商,帶領學生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外種植樹苗,澆灌花朵;在開展探望老人的社會志愿活動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到某一養老院為老人表演節目、與老人交談、為老人打掃衛生。為了增強學生“守護生命”的能力,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競賽,帶領學生進行地震、火災等突發狀況的疏散演練,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初中生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提高對本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利用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練習的結合,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現初中素質教育的優質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塑造優秀的品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潘小寧.初中道德與法治優化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7,(20).
[2]邱霖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