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紅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核心內容。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教學中局限于數學知識傳輸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結合教材和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滲透核心素養教育,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是理性思維提升的充分體現,更是學生個人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延伸與拓展。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夠基于教學實際,立足數學核心素養,打破傳統觀念,靈活轉變教學形式,著眼于對學生知識、思維、數學思想及知識有效遷移等多個層面,通過將核心素養理念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知識潛移默化的滲透中逐漸提升自我。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能夠讓學生將具體的數學技能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還能引導學生將所看、所感、所知、所悟的東西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地思考與創新,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有助于學生相應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首先要掌握數學的相關公式和法則,并能應用于實際。其次,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經驗的積累,逐漸提升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要求學生能夠創新自己的解題思路,提升自身的實際能力。如此,通過核心素養的教學,學生就能實現多種能力與技能的提升。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注重核心要素,確定素養滲透
數學核心素養包括許多不同方面,這些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融成一整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能夠研讀教材確定核心素養目標外,還要著重對幾大核心素養要素詳細解析,以此來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開展指明方向。
首先,邏輯推理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數學基礎知識講解,以保證學生能全面理解基礎概念、定理。其次,建模思想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環節。在教學中,既要明確數學建模的一般流程,抓住問題本質,還要能在扎實的數學理論前提下對現實問題進行抽象,讓學生感知建模過程,體會建模的成就感。再次,運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以及計算技巧,提高學生的運算效率,以保證解題的正確性。最后,我們要注重學生空間幾何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涉及到了許多的幾何知識和幾何圖形,因此教師要將這部分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分析問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重視學科歷史,樹立學科素養
用歷史的眼光來審視數學學科的進步,是認識數學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如,數學教學中的對稱性,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就有著生動體現,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古代詩詞或對聯中的對仗就屬于對稱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滲透一些數學史知識,既可以選取某段歷史中的某個有代表性的點,也可以是數學學科的發展演進,讓學生了解到數學文化對塑造文化整體價值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內容時,我們就可以滲透相關的數學史知識: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古希臘哲學家利用了拼圖法,即作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從而得到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再把這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矩形,從而發現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兩個直角。通過這個歷史故事可以讓學生明白,現在看似簡單明了的數學定理,是古人在很久以前通過巧思與實踐才得出的,而且直到現在仍然是構成數學“大廈”的重要基石。
(三)理清學生思路,培養自學能力
數學知識紛繁龐雜,學生很容易在面對諸多數學知識的時候失去方向,無法精準地把握學習目標,理清學習思路,從而阻礙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而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就可以發現舊知識中的薄弱環節,并明確下一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疑惑點。以此為基礎確定學習的目標,理清學習的思路,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和思考進行正式課程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面積”內容前,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前筆者就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了一項預習任務。即:結合課本內容預習面積這一節知識,并探索出如何比較兩物體大小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預習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一定的指導,就幫助學生理清了學習思路,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價值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改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將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內容,并且在教學實踐中落實,使學生成為一個能思考、會思考的人。
參考文獻:
[1]趙玲.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微[J].華夏教師,2017(13):68.
[2]潘建華.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