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榮
【關鍵詞】? 中醫;特色護理;慢性胃炎;生活滿意度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病發率高、病情遷延反復等特點,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表現為噯氣反酸、惡心嘔吐、胃脘疼痛等癥狀,西醫對此病常以抑酸、抗酸、保護胃粘膜,促進胃腸蠕動為治療原則,為了提高治療效率,還需配合中醫護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本文就中醫特色護理應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將這些患者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6.38±4.57)歲,病程為1~13個月,患者的平均病程(6.74±1.56)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為(46.42±4.68)歲,病程為2~14個月,平均病程(6.86±1.73)個月,對比分析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注意休息,戒煙、戒酒,飲食上以少食多餐為原則;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具體內容:
①自擬熱敷包,將裝有桂枝、吳茱萸、萊菔子等藥加入姜汁經過10min加熱放在大小適合的布袋內,進行熱敷,每次熱敷30min。
②針刺穴位:主穴中脘、氣海、足三里、內關等,針刺得氣后進行提插法或者捻轉補法留針30min。
③拔罐:將竹罐放入煮沸的藥水中,藥水中有厚樸、白術、茯苓、廣木香、炙甘草、干姜、桂枝、制附子、黨參、黃芪等10味藥材。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生活滿意度評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SAS評分。
1.4評價標準
采用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LSIA)對兩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進行評分,包括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LSR)、生活滿意度指數A(SIA)以及生活滿意度指數B(SIB),LSR最低分為5分,最高分為25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分,分解值為5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焦慮傾向越明顯[2]。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x±s”,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LSIA評分對比
兩組LSR評分、SIA指數、SIB指數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SAS評分相比,P>0.05;護理后,兩組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中醫將慢性胃炎列為“脾胃系病癥”范疇,主要因憂思郁怒、飲食勞倦、肝氣犯胃、損傷脾胃所致的脾胃虛弱、胃失和降,表現為舌苔薄白,脈沉細,四肢不溫,畏寒神卷,胃脘痛等臨床癥狀,在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加強護理,依靠護理來提高治療效果[3]。
本研究中給予中藥包熱敷、針刺穴位、拔罐等進行養生調護,可達到健脾燥濕、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作用。中藥熱敷包中的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萊菔子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三種藥物合用具有散寒、消食、止嘔等作用;針刺、拔罐療法可起到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通經活絡的作用[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生活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護理應用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有助于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提高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減輕其負性情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杭嘉敏.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醫護理方案對脾胃虛寒證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31):145-147.
[2]趙燕,許永攀,王捷虹,等.膽汁反流性胃炎應用清膽安胃合劑治療及中醫護理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6):154-196. [3]李榮紅.中醫情志護理和飲食調護在慢性胃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名醫,2019(04):144-146.
[4]許珊珊,戴新娟,黎軍,等.香芍方穴位貼敷對慢性胃炎氣滯證患者中醫癥候積分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8,25(2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