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瓊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理解、想象、邏輯、推理、應用等諸多能力培育的奠基期與塑造期,而且小學數學本身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基礎性、誘導性功能。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指導,踐行課改具體要求時,應該加強對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的運用與滲透,以促使學生在“研學”中進行思考、開啟思維、培育能力、增強素養。但是,經過長期調研與實踐發現,很多教師在應用“研學后教”模式開展教學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與弊病。諸如對“研學案”設計不夠充分、科學、到位,導致“研學”活動流于形式,不能為“后教”開展給予鋪墊;對微課制作、設計、應用不夠恰當、合理、精準,導致“研學后教”模式實施與教學預期存在較大差異,甚至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制約學生發展。基于此,教師在踐行“研學后教”模式設計時,應該對教情、學情科學研判,充分考量,精準定位,并切實發揮、凸顯“微課”與“研學案”的作用,以促使學生在“研學”中感知學習的快樂,把握有效的方法,增強自身的能力;在“后教”中解決存在的困惑,分享學習的收獲,實現認知的遷移。
關鍵詞:微課;研學后教;小學數學;模式;設計
研學后教的重點是“研學”,其重點強調教師通過對學生現狀與學習需要的關注,在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的基礎上預設教學目標、內容、活動,讓學生在“研學案”驅使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實現提升。“后教”則是針對學生自學、互學、共學中存在的問題、困惑、不足、弊病等,由教師進行點撥、指導、延展,以切實鞏固教與學的效果。在“研學后教”模式實施中,微課的作用特別重要,而且無可替代。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預設目標、重點、難點等制作、整合、搜集輔助性微課,在教學必要環節適時、恰當、精準呈現,以促使學生利用更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學習數學、提升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就存在的具體問題、疑難、困惑等,制作針對性微課,在課堂、課外供有需要的學生自主學習,既鞏固了“研學后教”的質量,又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落實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設計時,既要充分關注學情、教法、知識之間的關系處理,又要科學設計出恰當且有效的“研學案”,更要切實凸顯微課的作用,為確保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得以充分落實、有效開展、深度踐行而奠基鋪路。
一、科學使用微課,開展課前導學
在研學后教模式踐行之前,教師必須就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知識特性、教目標、重點難點等開展充分研究,進而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引導性的“研學案”,并將新學內容中所涉及基礎問題、重點題目、學習目標、關聯信息等在“研學案”充分呈現。為確保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自主學習、相互研討、共同提升給予輔助。待到“研學案”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就“研學案”中涉及的一些復雜性信息、抽象性知識、基礎性問題等制作成輔助性微課,以促使學生在自學中根據需要,借助更為直觀形象、生動鮮活的微課資源開啟自學,在微課與“研學案”共同作用下充分自學基礎性數學知識,逐步提升“研學”興趣,增強“研學”效率。例如,在“三角形特性”導學時,教師可以就三角形分類、三角形各邊名稱、三角形內角和關系等關聯性“研學”信息設計成“研學案”和教學問題,發布至班級學生教學微信或者QQ群,供學生課前自學,進行預習,開啟導學。
二、合理開掘微課,落實課堂研學
在課堂“研學”中,為了切實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充分發揮“研學”微課作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研討探究。并以問題為導向,以課堂為載體,以活動為驅動,讓學生在相互之間的引導、協作、互助中實現認知遷移,由自學之后所獲取的新知識、形成的新思想、生成的新問題去探究更高層級的問題、學習更高層級的知識,以切實激活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分數的意義”“研學”中,教師分別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含義”“分數的性質”制作成三個引導性、片段性微課,帶動學生自學、互學、提升、發展。
三、精準融入微課,進行教師后教
針對學生在導學、研學之后所存在的問題,出現的困惑,產生的疑慮,教師順勢開展針對性指導、引導、講解、分析,并根據教情確定學情,根據學法轉變教法,本著“以學定教”的原則,有針對性的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凸顯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針對不同學生對某些知識自學之后所形成的觀點、理解、認識等,教師也要加強研究和分析,以確保講解和指導更具科學性、針對性,以切實消除學生由于認知局限而產生自學錯誤。例如,在“分數的意義”教學評估時,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依然對“分數的單位性質”存在誤區性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將輔助性微課予以呈現,以促使學生的自學問題得到及時糾正。
四、有效借用微課,完成課后練習
通過對課后練習的有效組織、開展,可以達到鞏固舊知、查缺補漏、延展所學的目的。而且在精準性課后訓練的輔助下,學生的分析推理、邏輯思維、數學計算能力都會得到切實鞏固和增強。同時,為了提升科學聯系的效率,塑造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可以就對于一些練習題目的分析、解答、指導等制作成講練微課,讓學生在自主觀摩中獲得深刻理解。另外,為了增強課后練習的趣味性、交互性,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游戲題、任務題、競賽題等融入課后訓練,讓學生在多元性、豐富性、趣味性練習中的帶提升和發展。
五、結束語
總之,將基于微課的“研學后教”模式設計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指導,既符合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和趨勢,又順應新時代小學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與需求。而且,通過對“研學后教”模式與微課的融合、滲透、關聯,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注入新鮮血液、提供科學指導,進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探究意識、實踐創新素養得到切實提升和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指導時,應該加強對微課與“研學后教”模式的有機結合,進而讓學生在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研學后教”輔助策略驅動下,切實釋放自身數學潛能,全面激活數學學習夙愿,切實提升數學綜合素養。使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更好服務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更好服務于學生數學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倩瑜.“學在教之前,教在關鍵處”——淺議研學后教模式下的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1):127.
[2]馮熾恩.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研學后教”模式設計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8(34):86-87.
[3]劉安娜.研學后教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34-135.
[4]李松波.淺談“研學后教”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幾個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4(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