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07年1月22日,習近平來龍游縣羅家鄉調研時指出,“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地去發展特色產業”;“農村致富的路子,還是要靠減少農民”;“農村環境要像城市一樣凈化、美化,社會事業要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近十幾年來,龍游縣以“兩山”理念為指引,不斷探索實踐習近平的三個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在鄉村大花園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該文以龍游縣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項目為例,闡述了“兩山”理論在浙江龍游縣的實踐探索之路。
關鍵詞:“兩山”理論;龍游實踐;士元實驗區;美麗鄉村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2007年1月22日,習近平來龍游縣羅家鄉調研時指出,“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地去發展特色產業”;“農村致富的路子,還是要靠減少農民”;“農村環境要像城市一樣凈化、美化,社會事業要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這三條講話,是結合龍游實際指出了龍游縣如何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指示。近年來,龍游縣以“兩山”理念為指引,不斷探索實踐習近平的三個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在鄉村大花園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2019年3月,龍游縣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項目正式啟動,也開啟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點亮鄉村振興的夢想之路,“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正在龍游鄉村生動展開。
一、背景與緣起:龍游縣士元實驗區鄉村發展基本概況
龍游縣士元實驗區自然稟賦優越。緊鄰衢江,與龍游石窟、紅木小鎮、G60高速毗鄰相依,屬“一橋一路一港一樞紐”重大交通項目交匯之地,是錢塘江唐詩路的重要節點。隨著衢江航道蓄水開通,水資源稟賦更為突出,自然生態景觀條件更為優越,特色產業明顯,種有茶園2600畝,素有“十里茶園”的美稱。地塊內擁有清風庵遺址、鳳凰山遺址、傳統民居等特色資源,但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旅游產品。
但是,士元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的優勢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當前面臨著一系列發展瓶頸,尤其是在踐行好“兩山”理念方面需要努力,正期待一次華麗轉身和美麗蝶變。
1.農村人口持續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士元大量人口向縣城、開發區集聚,很多農房處于閑置狀態。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41.3289公頃,人均村莊建設用地面積為227平方米,且村莊內住宅松散凌亂,空閑土地多且利用率低。
2.村莊規劃無序,基礎設施薄弱。由于村莊缺乏科學規劃,私搭亂建、隨意圈地等問題突出,導致村莊建設無序擴張。部分自然村道路、水利、衛生、教育、文化、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匱乏,造成“臟亂差”現象。加上粗放型的發展使得農村空氣、水體及土壤等生態環境日益脆弱。背離了習近平關于“農村環境要像城市一樣凈化、美化,社會事業要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3.農業生產方式落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項目區以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為主,生產水平低、產能積累慢、產量受自然環境條件影響大。耕地流轉面積較小,耕地流轉率較低,單位面積耕地收益一般。產業結構單一,以第一產業為主,僅有少量工廠及農家樂等產業,且規模較小。
二、探索與實踐:以全域土地整治為抓手打造“兩山”實踐新名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味著只有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龍游縣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打造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實現空間重構、山河重整、鄉村重生,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無疑是“兩山”理論、鄉村振興戰略、浙江省委省政府“千萬工程”、衢州市委市政府“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在龍游的積極探索與生動實踐。
1.著眼全域土地統籌規劃的空間重構
2018年7月以來,龍游縣根據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的部署,圍繞縣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研究制定出35108工程,依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特別是村土地利用規劃,整合力量集中資金,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作為城鎮發展及產業聚集區中一個板塊,對14平方公里區域內3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按集聚、搬遷、整治的建設要求進行規劃布局,形成“一心一帶,一環多點”結構,重構鄉村聚落空間。一心即區域的智慧服務中心,同時也形成了特色的風情小鎮。一帶即濱江游憩帶,以衢江景觀為基礎,形成觀景、游憩為主的帶狀區域。一環即沿道路形成兩環,串聯風情小鎮和多個田園綜合體。多點即規劃以不同的主題形成多個特色的田園綜合體,包括黃茶小鎮綠色居住區、智慧農業產業區、鄉村旅游產業區、休閑旅游產業區等。
2.聚力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山河重整
士元實驗區以“詩畫般花園、高顏值產業、新農人社區、超級版鄉村”為目標,通過系統優化土地綜合整治的頂層設計,合理劃定農業生產、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分區。土地資源全域綜合整治。“人地房景”同步共抓、“拆整修建”多措并舉,統籌推進宅基地盤活、土地綜合整治。計劃完成14平方公里項目區建設,人均宅基地面積從183.6平方米下降到75.7平方米,新增墾造耕地3000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001畝,實現節約集約,空間重構。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并進。立足集中集聚集成集約化開發、“山水林田湖路房人”一體化打造、形態生態業態文態治態“五態”融合發展,打造以黃茶生產及高端產業鏈延伸等特色主導產業為依托的“聯合水稻 + 循環農業”的智慧產業。農戶安置農房改造合力推進。撤并零散村莊,優化城鄉建設功能布局,完善公共和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
3.聚焦生態高效優質農業的鄉村重生
發展智慧農業。以黃茶生產及高端產業鏈延伸為特色主導產業,聯合水稻+循環農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品牌化經營和高值化發展,強化農業高新技術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區塊鏈技術+互聯網24小時直播+云端數據追蹤”等創新模式和新型業態,打造集生產、研發、教育體驗、銷售為一體的數字化智慧農業園區。開發養心茶旅。依托茶葉健康產品、生態茶園風光、茶禪精神內涵,打造修身養心禪修基地和農業休閑公園。打造綠色生活。以黃茶茶園和山水田園為基礎,通過完善區域綜合生活配套,建設新型田園村莊,吸引寓外鄉賢和高端人才集聚,以黃茶為特色打造集宜居生活、旅游配套、商業休閑、文化展示為一體的未來村。
三、成效與啟示: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打造鄉村大花園經典樣板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目前,該項目已引進世界級企業正大集團,統籌現代農業園建設,依托正大農業高新技術優勢,立足產業高新化做強水稻、黃茶、中草藥、果蔬四大優勢產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1+N”模式,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采取種飼結合、種養結合的方式,創新經營管理,整合資源,發揮效益最大。同時,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等工程,可騰出發展空間,加快人口集聚,增強農民務工收入、財產性收入,也可實現土地增值、增產和改善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集中統一。致力于鄉村生態農業建設空間全域優化布局的大美畫卷正在展開,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這一生動實踐,既是推動鄉村振興和美麗大花園建設的“龍游創新”,也是加快浙西明珠之城建設步伐的“龍游選擇”,更是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龍游答案”。
第一,以“農村致富的路子,還是要靠減少農民”為指針,堅持以農為本、共建共享。引入“農業+”“旅游+”“文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村現代化水平。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共享美麗鄉村大花園發展成果。
第二,以“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地去發展特色產業”為指針,堅持夯實本底、彰顯特色。發揮片區資源稟賦優勢,以統籌整合、集約集成的思路,把自然生態、低碳環保、休閑度假、集聚集約作為基本要求,以農民集聚、農房管控、農業高效、農村風貌提升和新型城市化的互促共贏彰顯超級版鄉村大花園的魅力特質。
第三,以“農村環境要像城市一樣凈化、美化,社會事業要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為指針,堅持集成開發、協同推進。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高度,強化頂層謀劃設計,統籌一體實施,實行整村連片推進,集聚現有資源要素,全力投入項目建設,建成惠及面廣、輻射力強的美麗鄉村大花園。
作者簡介:
吳志會,中共龍游縣委黨校辦公室主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有鄉村振興、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精準扶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