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要: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國家較為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因農業經濟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較為重要的部分,其中“三農”工作主要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且在此基礎上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較快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不斷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全國實施,在新農村發展的背景下,對農業經濟全面管理,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建設需要深入考量的課題,并且在此基礎上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存在問題實施解決,不但能夠推進我國新農村發展,而且對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其中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一項較為重要的偉大工程,對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具有較大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綠色經濟發展理念,尤其是在新農村發展背景下,需要在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創新,并且在此基礎上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同時采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這對發展農業經濟意義重大,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新農村建設本義
1.1突破傳統二元經濟結構模式
我國經濟發展以來,由于國家歷史任務以及國情的影響,需要采取采用社會發展以及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式,此種模式能夠較好的完成資本積累,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但是,此種經濟結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城鄉差距逐漸加大,致使城鄉發展不協調。
1.2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我國農村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較好發展,但是在發展期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大以及產品技術含量低等。此外,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對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一定的制約,這就應當改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并且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應在新農村的背景下,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戰略,以此對產業結構實施全面調整,以此走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
1.3推動農業產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與世界接軌,這就需要在新農村建設期間,推動農業產業向國家化方向發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這是農業經濟發展中較為重要的環節。
2.農業經濟與新農村關系分析
2.1農業經濟與新農村相互促進
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與新農村建設有較大的關系,兩者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并且兩者建設目標相一致,互相促進。此外,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夠利用自然資源,這在較大程度上可全面緩解就業壓力,以此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新農村建設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以此能夠使新農村與農業經濟建設目標距離不斷縮短,同時對教育學習環境實施全面創造,提升農民文化水平等,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農業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農業生產是人類較為基礎的產業,然而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是農業整體經濟關鍵的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并且在此基礎上符合我國資源不足以及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這在較大程度上對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具有較大促進作用就,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農業收入,這對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構建新農村具有較大促進作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以來,新農村建設應當以農業經濟發展為目標,并且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政策,以此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3農業經濟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2.3.1 是解決農業污染、保護農村環境的必然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較快提高,但是因農業生產方式存在一些不合理情況,這在較大程度上會導致資源浪費,并且在此基礎上致使環境無法得到較好的改善,環境差問題較為嚴重。為了改善環境質量,提升資源利用率,需要加快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農村環境保護的必然需求。
2.3.2 農業經濟發展是農村產業調整的重要途徑
在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傳統農業實施有效的改造,并且在此基礎上應對農業生產力不斷提升,以此改善環境、資源節約以及提升效益等,這對農業產業結構要求與目標相一致。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進行集約化管理,對相關資源實施綜合開發與利用,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對傳統產業實施全面改造,在此過程中會對農村產業結構有較好的調整與優化。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3.1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
我國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國民經濟中重要的部分便是農業經濟,這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但是,因農業經濟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并且在此基礎上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這在較大程度上于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導致農業經濟效益很難得到較好提升,在此過程中對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3.2采取公開及民主管理程度低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程度要求比較高,并且采取公開要求定時定點公開采取情況,這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因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財務信息具體明細相對較少,只包含一些基本情況,并且形式較為繁雜,致使較多農民對村級財政情況不了解。此外,在進行農村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對民主管理程度相對比較低,往往是事后管理,導致管理過度流于形式。
3.3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從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角度進行分析,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應用期間缺乏規范性的管理程序,這在較大程度上會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無法得到全面提高。此外,管理人員自身綜合素質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較大關系,但是較多管理人員思想保守,并且綜合素質相對比較低,導致工作積極性以及責任心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時知識體系不完善以及知識儲備較為單一,這在較大程度上無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3.4 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合理
首先,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種植模式,這對于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很難滿足發展需求,并且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這在較大程度上使種植方式與培訓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其次,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同,農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質量具有較大差異性,不但會使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有所不同,而且對不同地區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4.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4.1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目前,在新農村背景下,需要構建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應當構建管理體系,該管理體系需要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以此形成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其次,從思想方面對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實施有效的轉變,在此基礎上緊跟時代政策與潮流趨勢對農業發展觀念進行全面的更新,以此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從不同角度提高工業經濟管理效益。
4.2加強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監管
在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農村財務管理在其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在此期間需要強化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監管,這就應當對信息公開平臺與民主管理體系全面構建與完善,并且在此基礎上把村級財務活動進行定期公布,以此執行民主監督委員會職責。此外,還行對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實施全面監督,了解財務知識,民主都會委員會成員進行監督。
4.3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在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自身綜合素質尤為重要,是農業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工作,這就需要對不同基層領導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隊伍進行有效的建設,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與綜合素質。此外,還需要舉辦多項競賽活動,以此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提升管理人員主觀能動性。
4.4建立土地流轉制度
首先,構建完善的土地流轉制度,在確保土地歸屬權的基礎上合理構建較為完善的流轉體制。其次,政府部門還應構建完善的檔案,對土地流轉制度全面完善,并且在此基礎上對城鄉建設土地進行有效規劃,同時在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對農村不同性質土地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這對提高土地流轉效率具有較大促進作用。最后,在進行土地流轉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應當尊重農民自身的意愿,以此提升土地流轉期間的科學性。在對土地流轉機制實施全面完善,這對的農村企業的發展也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4.5.完善、調整農村經濟結構
根據地區的差異性對農業經濟結構實施有效的調整,在此期間應當對土地傳統種植觀念進行有效的改變,以此全面提升農村土地利用率,以此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應對農村經濟結構實施全面調整,使農村經濟更加多元化。此外,還應提高農村銷售鏈,以此滿足市場需求,這對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具有較大促進作用,以此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政府也需要對先進設備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以此提高產品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發展以來,國家對農村建設較為重要,構建了新農村發展戰略,在新農村發展的基礎上對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此外,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目前新農村經濟發展期間的不同因素實施深入分析,并且對新農村體制進行全面建設與改革,同時對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全面的完善,以此為農業經濟創新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應對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全面構建,以此確保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費文美.探索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評《農業經濟管理》[J].植物檢疫,2019(05):84-85.
[2]郭亮.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J].中國市場,2019(19):46-47.
[3]王文博,杜紅杰.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中國房地產業,2019(20):75-76.
[4]王麗.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5):85-86.
[5]向燁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析[J].山西農經,2019(20):61-62.
[6]聶孟陽,張樹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方法分析[J].山西農經,2019(05):96.
[7]鄭雪.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9(27):74-75.
作者簡介:
謝秋燕(1984.9- ?),女,漢族,廣東揭陽人,研究生在讀,講師,研究方向: 農村發展、農村基層治理、農村基層組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