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佩 穆田靜 向奇 陳麗 劉作志
摘 ? ? ? ? ? 要: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分析高校快遞的現狀,探究高校驛站平臺建設應具備的服務內容,結合當代大學生對網上購物的需要,發揮高校驛站平臺建設的優勢,對實現快速、準確、周到和安全留存為一體的校園服務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校園快遞;高校驛站;互聯網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互聯網行業迅速崛起,電子商務遍布全國各地,電子商務物流就像是電子商務的血液一樣,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運營模式也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購物需求以及物流要求開始發生變化,如何才能快速安全地把包裹送到客戶手中,如何將快遞配送行業延伸到我國欠發展的農村地區,面對校園快遞包裹巨大的數量,快遞員又如何完成巨大的工作量等等,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物流公司建立一個完善的物流體系成為當務之急。各高校的地理位置大多是修建在郊區,高校中的師生網購交易量巨大,收件包裹數量相比往年不斷增加。此外,許多在校大學生網上創業,寒暑假寄件,網購退貨換貨等導致發件量也呈正增長。本文將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講述貴州財經大學校園快遞運營現狀及未來發展。
1.校園快遞基本情況概述
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流通方式的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連接著國民經濟供給側和消費側,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行業的服務快速提高。自2016年到2020年在校師生的網購能力迅速增加。物流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年齡在18到23歲的在校大學生占全國網購人群的48.5%,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我國網購消費群體的主力軍。以前校園內只有四家與學校合作的快遞公司,而目前校園內增加了京東快遞、天天快遞、順豐速運、當當物流、德邦物流等多個快遞公司。除了快遞公司有所增加以外,快遞量也有明顯的變化。就中通快遞而言,2016年每天平均700個快遞,而現在平均每天1000個快遞。每年的快遞量都有明顯的增加。
校園內有多個快遞授權合作點,以中國郵政速遞為例,中國郵政速遞是與學校合作一個代理網點,其快遞有郵政小包和EMS。位于貴州財經大學側門右側創業園區,店內有倉庫、貨架、自提柜,提供寄件服務,不提供派送業務,自提柜需24小時內自提,否則會產生包裹保管費用。
校園內有流動地點擺攤,其中以品駿物流為例,品駿物流是唯品會自營的物流,配送唯品會自營產品。目前品駿物流是電話或者短信通知客戶某時間到某地點取件,時間段為中午12時-1時左右,這段時間為師生吃飯午休時間,位置一般在停車場,不提供配送服務。蘇寧物流、當當物流也采取這種送貨方式。這種校園快遞模式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宿舍距離取件位置較遠,取件時間段太短,不提供派送服務等。此外露天場所受到天氣影響,對包裹安全也有一定風險。
2.校園快遞存在的問題
2.1校園快遞取貨地點分散問題
目前財大校內快遞取件地點位于學習區、創業園區、生活服務區等。取件地分布零散,快遞點到校職工宿舍、部分學生宿舍的距離相距太遠。由于和快遞點的距離相隔太遠,客戶在自提取件過程中會浪費很多時間,給客戶帶來許多不好的取件體驗。快遞點是否該集中安置,如何安置,還是另辟路徑?
2.2校園快遞派件難以實現問題
校園包裹的數量巨大,單位派件員所需派件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常的派件量,快遞代理點對校園快遞的派費給的很低,導致了許多快遞員派件收入直接和包裹數量掛鉤。自提解決了快遞員派件過多的問題,為快遞員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也是校園快遞發展中的實例。但這是否損害了客戶的利益,網購付的運費寄到學校和家里的收費差距不大,為什么在學校不能送貨上門?網購的本質就是足不出戶就能收到包裹,現如今本末倒置了。財大校內的快遞,除了京東快遞可以送貨上門,其他快遞都是到自提點自提。快遞公司是否可以不經本人允許擅自代簽包裹,不送貨上門,這是不是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2.3校園快遞點服務質量與態度問題
快遞公司在快遞配送流程中,往往以快遞到代理點就視為配送結束。所以只要快遞到達代理點就顯示被簽收的狀態,一旦收件人真正取件,需要退貨拒簽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由于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影響了快遞行業服務的整體質量。尤其在取件高峰期最容易出現服務質量與態度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快遞點店內工作人員不幫忙找件,出庫速度過慢;二是工作不細心,信息核實有時出現錯誤,導致排隊取件時間過長;三是店內環境不夠整潔,包裹隨意擺放,導致客戶取件速度慢、從而造成人員擁堵、滯留等不良影響。這些種種問題都極大地降低了自提取件的體驗感。
2.4校園快遞丟件及破損問題
在師生到快遞自提取件過程中,大部分都是憑提貨碼在店內自取,找到包裹后給店員出庫,這種自取的模式很容易產生取錯包裹的問題。因為自提點包裹數量大,所以存在包裹未入庫產生丟件、代取快遞易取錯包裹等不良現象。客戶最后雖找回包裹,但是過程卻一波三折,給其帶來了特別不好的購物體驗。在包裹運輸過程中,由于分揀員的暴力分揀,很容易出現破損件,分揀員還有一定幾率發生錯發。此外,在露天場所,快遞容易受到天氣影響,保障包裹的安全問題勢在必行。
2.5校園快遞配送不及時問題
財大普遍是自提取件,取件完全依靠客戶自己到店內取件。如果店內工作人員通知不及時,客戶沒有及時接收短信,或者當人工操作輸入包裹信息輸錯電話號碼時,就會造成配送不及時問題。特別是生鮮水果包裹,如果不及時配送就會導致損壞。在臨時露天取件點不能及時電聯客戶,客戶抽不開身來取件也會導致配送不及時。
3.高校驛站的平臺設計
針對校園快遞的現狀,為解決這些問題,應積極建設先進的校園快遞平臺,使其具備良好的服務能力,以促進校園快遞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3.1學校出臺相關政策統一整合快遞點,將快遞點集中在校內創業園區域內
我們根據學校提供的場所進行內部結構設計、安裝貨架、裝飾門頭招牌、公司宣傳板、制作宣傳海報,初步建成一個初具規模的中通、天天等快遞公司入駐的校園快遞平臺的實體店。解決快遞點分散問題的同時保障了快遞不受天氣的影響的安全問題。
3.2提供個性化的校園服務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1月發布的《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第四條第十二項中指出:“鼓勵快遞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連鎖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提供集約化配送、網訂店取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意見中明確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和高校開展合作。校園快遞提倡自提不失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學生在圖書館或宿舍待久了或者老師在辦公室坐久了可以出去走走有益于身體健康,同時也可以減小驛站的配送壓力。當客戶取件不便時也可送貨上門,取件時間柔性化,服務人性化,該平臺可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取件環境。驛站可成立3-5人專業的配送小組,每個人都有負責配送的區域,小組成員可通過平臺提前與客戶溝通,確認收貨時間與地點。
3.3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
速度和物流的服務質量是物流企業高效率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驛站應加強對員工培訓,可一周培訓一次。培訓內容主要分為幾個方面:
首先,提高員工對驛站環境的熟悉程度。員工需要熟記貨架位置并能快速找到提貨碼所對應包裹的位置。貨架的包裹分為三類放置,大件置于貨架下層,小件置于貨架中層,中等件置于貨架上層。
其次,提高員工對業務的熟練程度,以加強對快遞安全有效的管理。業務主要包括寄件管理、包裹入庫與出庫、快遞查詢。寄件管理方面,必須嚴格按照實名制原則進行寄件。仔細核對客戶寄件信息是否準確,禁止寄違禁物品。幫客戶打包時必須注意易碎易受擠壓物品,保證物品不受損壞。包裹入庫方面要及時,盡量避免出現包裹滯留現象。此外,還需要將包裹整齊地放置在貨架上。包裹出庫方面,客戶取件時需注意核對信息,預防錯取、盜取現象。快遞查詢方面,當客戶咨詢快遞去向等相關問題時,要使用快遞查詢功能,及時準確的為其答疑解惑,并且要用良好的態度為客戶服務。
3.4基于大學生對于網上購物的需求,大學生可以在此平臺上注冊自己的專屬賬號
平臺可以根據他們注冊的信息對他們現有的居住地址或宿舍樓號有個大致的統計分析,這樣會大大縮短送貨上門和上門取件的時間,不用他們在下單的時候再重復填寫自己的信息。此外在自提過程中可以利用身份碼取件,不再使用人工核對信息的方法,很大程度提升了核對信息的正確率,同時也保障了包裹出庫的準確率。
3.5大學生網購提升了校園快遞的高速發展
該平臺還可以與其他網上購物平臺合作,這樣一來該平臺就可以實時提供物流更新的情況,登錄該平臺就可以更快捷方便的知曉自己所購物品物流信息,也不用擔心手機收不到短信而錯過最佳的取件時間。
4.平臺建設的意義
高校驛站的平臺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平臺有利于加強對校園快遞的管理,保障在校學生和校職工的權益。而且財大開設有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將校園快遞打造成物流專業的學習實踐試點,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此外還能給其他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打造一個屬于貴州財經大學獨具特色的高校驛站。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兼職,勤工儉學,形成快遞點和人才質量雙贏的局面。
總結
高校校園快遞一直是物流行業不斷深入的資源,在校園內設置驛站的想法也已經提出。作為服務行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顧客滿意度的管理,所以我們要一改傳統的管理模式,將商家、快遞、消費者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高校驛站服務平臺,確保服務的質量,不斷推進校園快遞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根法.新疆江南申通物流有限公司快遞業務內部控制研究[D].2019.
[2]夏泉.高校校園快遞物流模式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206(05):40-41+50.
[3]鄧雪寧.高校校園物流快遞模式探析[J].時代農機,2018(09):123.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S].2018.1.23.
[5]趙業佳,郭星蘭.校園快遞“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7(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