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羽
摘 要:融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給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必須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加強融媒體相關教育,改革實踐課程體系,為融媒體的建設和發展培養更優質的傳媒人才。
關鍵詞:融媒體;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2
時代對傳媒人才的培養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媒界急需具備融合觀念、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新媒體人。與之相應,播音主持教育也必須緊隨形式所需,對專業研究與教學進行調整,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培養出適應當下媒體快速發展的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
一、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第一,實踐課程雖有所增加,但多數局限于校內課堂實踐,且融媒體課程欠缺。當下,眾多院校的播音主持實踐教學的課程比例較之以前雖有所增加,但除了個別傳媒院校外,多數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依然以使用傳統教材為主,課程實踐內容單一,教學模式陳舊,缺乏融媒體實踐內容,在實踐上時常無視新時代對傳媒人才的專業需求,形式更新速度緩慢。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與融媒體對傳媒人才的實際需求脫節。
第二,教師缺乏與融媒體的實際接觸,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無法給予學生行之有效的指導。融媒體背景下,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是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但當下的現狀是,雖然這些教師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媒體從業經驗欠缺,融媒體領域的知識更是鮮有涉及,實踐教學效果勢必難以和媒體需求匹配。再加上目前融媒體相關專業的高學歷畢業生比較少,也使得相關人才引進缺口較大。
第三,校內設備供給不足,難以支撐融媒體教學模式。就目前狀況來看,很多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實訓設備數量不足,更新率低,廣播電視演播室規模小,功能單一。落后的教學設備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阻礙,諸多融媒體相關課程和實踐訓練無法開設和實現,也降低了學生積極實踐的熱情。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設備和學生畢業后具體工作中設備的巨大差距也直接導致畢業生無法適應崗位需求。
二、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措施
(一)結合媒體變革,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在新媒體和媒體融合的沖擊下,傳統的播音主持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下對傳媒人的要求,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首先,需要重視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中,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提高實踐教學比例,決不能單純以增加實踐學分為目的,而應真正的將實踐技能的培養與媒體變革的現狀相結合,將融媒體等新課程真正融入到課程設置中,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并給予學生多形式、多樣化的實踐培訓,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考核形式的改革也極為重要,可采取筆試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設置相應比例,調動學生日常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重視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
其次,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媒體時代講究的是創新,需要的傳媒人才也應充滿創新意識具備創新能力。學校應注重教學模式革新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將教學方式與融媒體相結合,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個人觀點和認知的培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促進學生對專業的熱情與熱愛的同時,使學生能夠緊跟媒體最新的發展動態和創新理念,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認知,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快速適應媒體的發展速度和創新節奏。
(二)改善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實踐專業化水平
首先,從教師自身來說,必須只有教師自己具備了先進的理念和較強的專業技能,才有能力教育學生。因此,教師需要充滿熱情的對傳媒的發展和現狀給予關注,積極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試,加強對先進的傳媒理念和教育技能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根據當下傳媒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學會利用新媒體軟件開展教學工作,將新媒體設備和傳統媒體進行融合,借助視頻或者APP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實踐教學的效果。
其次,在日常教學管理方面,高校管理者應重視播音主持專業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加強對教師的組織培訓工作,有計劃地進行定期實踐技能和教學技能的培訓,并有針對性的對在實踐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專題培訓或會議研討。同時,開展各類教學研討活動,搭建教師信息共享與交流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引進順應社會發展的教學理念,建立教師考核制度,注重專業技能的檢測,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嚴格把關,促進教師自我完善。
另外,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構,鼓勵教師通過實崗鍛煉等形式,強化理論型教師的技能拓展,讓教師到業界諸如廣電傳媒集團、影視制作公司等相關單位掛職鍛煉,讓教師真正參與到媒體工作中,使學界和業界產生良好的互動。同時,完善相關招聘制度,對高校現有的唯“學歷和科研”的人才引進模式進行必要的變通和補充,引進具有一定從業經歷、專業技能強的優秀人才擔任教學工作,也是改善“學院派”師資結構的重要環節。
(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學條件
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發展,高校應加大實踐教學的資金投入,根據實踐需求,合理規劃建設資金,增加實踐教學場地,購進專業的高質量器材設備,將學校的應用設備同當下最先進的設備同步,并聘請專業的設備管理人才,保證硬件設備器材的更新率、完好率。摒棄所謂的專業實訓課只是有幾臺攝像機,一個小型演播廳的落后形式。
除了對硬件設備的重視與投入,還應結合專業需求搭建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專業化、系統化的實踐操作平臺。這樣的教學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傳媒教育的核心,實現了融媒體實踐教學改革,為構建融媒體實戰教學提供了實踐支持,值得其他院校在創新播音主持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借鑒學習。
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必須重視該教材內容是否符合時代要求,是否能跟上媒體發展的步伐,把握好書本教育的源頭。
(四)加強校企合作,將“走出去”和“請進來”模式相結合
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變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必須符合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而面對新媒體的快速興起,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就業選擇也不再單單是廣播電視這樣的傳統媒體,很多傳媒公司、文化公司對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也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真實媒介平臺同時引入校內,聯合進行學生的專業培養,實現學校和相關媒體、文化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在技能培訓、學生實習就業,以及開展活動等方面深入合作,將教育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走出去”,盡可能地把學生的實訓課堂搬到媒體實踐中,使學生有更多鍛煉、發展的機會,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時,加強校企合作還有利于將“走出去”和“請進來”模式相結合,聘請相關行業實踐崗位上有能力有資質的知名人士或者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到高校任職講學,或擔任校外兼職教師。這些來自一線的專家理論知識扎實,媒體經驗豐富,緊跟傳媒行業發展前沿,不僅能通過示范教學、講座等形式給學生傳授播音主持的實踐經驗,更能參與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環節制度的制定,對專業建設、提高在職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以及教學和實踐指導能力都有著實質性的幫助。
三、結束語
作為培養媒體人才的搖籃和陣地,高校必須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準確把握媒體發展的形勢,主動與媒介變革相契合。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播音與主持專業在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改革與創新,加大對融媒體人才培養的力度,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對傳媒教育不斷的實踐創新,為中國融媒體的發展,提供更優質的傳媒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振寧.從融媒體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看傳媒教育改革的創新模式——以浙江傳媒學院“浙傳云”為例[J].傳媒,2019(6).
[2]廖祥忠.未來傳媒:我們的思考與教[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