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濤
摘 要: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是確保扶貧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本文從精準扶貧參與主體視角,就精準扶貧多元參與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探討了方法路徑。
關鍵詞:精準扶貧;全面小康;多元參與;路徑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精準扶貧的重大部署,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幾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大批好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對相關成功經驗、典型模式的對比分析,本文認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
一、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落實精準扶貧工作部署的具體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支持,精準扶貧是一項“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不僅需要黨委政府部門主導,還要鼓勵公司企業、社會團體、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實現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二)完成精準扶貧工作目標的必然要求。精準扶貧不僅僅是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讓群眾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還涉及到保障群眾教育、衛生、就業等各方面權益,涉及到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生態保護、建設美麗鄉村等多個方面,只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多種資源協同發力,才能更好實現目標。
(三)提升精準扶貧工作實效的有效方式。精準扶貧的工作特性決定需要更充分的發揮各參與主體作用,通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強各主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實現精準扶貧力量、資源和效果的最大化,從而達到提升扶貧工作成效的目的。
二、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障礙
(一)政府部門對多元參與的認識還不夠。在精準扶貧實踐中,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的關系,依然是政府部門作為支配力量和主導者的扶貧模式,對于社會力量的重視程度、發動還不夠,社會力量參與的主動性沒有被激發出來。
(二)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的過程還缺乏引導。參與扶貧工作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數量眾多,但是由于統籌協調工作困難,各主體依然是單一的、獨立的,在參與渠道、參與方法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導,很多社會力量難以參與進來。
(三)對現有的參與主體整合不夠難以形成合力。很多地區對于如何整合政府部門、社會主體,以及各種政策、項目、資源方面,還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聯絡溝通機制、協調合作制度,參與主體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普遍,難以發揮最大功效。
三、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路徑思考
(一)做實基礎工作,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創造條件
一是做好貧困戶信息摸底調查、精準核查。通過“一戶一策”、“結對幫扶”等扶貧工作機制,充分掌握貧困群眾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為社會力量對貧困群眾進行精準幫扶奠定基礎。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扶貧信息的公開和共享機制。加大社會力量參與的支持政策宣傳力度和知曉度,鼓勵社會力量更加積極的參與進來。三是要對社會力量的參與方式進行引導。進一步加強參與方式,特別是多元參與的方式的引導,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提出更多渠道。例如,引導不同的社會力量協同合作,構建“貧困戶+產業+技術+資金+企業”等多元模式。
(二)加強部門實踐,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樹立標桿
政府部門是扶貧工作的主要力量,推動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各個主體多元參與,政府部門首先要先行先試、作出表率。一是要加強部門多元參與的頂層設計。要把部門多元參與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制定統一的扶貧任務、工作目標,打破部門之間的間隙,實現對扶貧工作力量的統籌。二是要完善部門多元參與機制。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厘清扶貧工作各個環節、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義務和責任,增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產生多元效應。三是要加強扶貧政策項目整合。單一的政策和單個項目受到傾斜力度、投入資金的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扶貧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要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政策利用和項目建設上構建多元共建的格局,最大限度的發揮政策和項目的作用。
(三)做好政府統籌,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提供支持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是我國扶貧工作的重要政策。一是要加強宣傳鼓勵。要進一步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宣傳,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三鄉工程”,提供稅收、土地優惠,進行產業、項目補貼等方式,在參與政策、參與制度、參與渠道等方面,為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創造條件。二是要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盡可能的減少對社會力量的行政限制和干預,更多通過市場的作用推進各項工作。三是要創新協作關系。政府部門要利用好行政管理和服務手段,通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會主體參與扶貧工作創造條件。
(四)強化主體協同,為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實現共贏
由于主體性質、利益關系、個體實力、運作方式、服務領域等方面的差別,社會力量之間要實現協同難度更大。一是搭建聯系交流平臺。要完善聯系交流的機制,通過召開會議、開展培訓等各種方式,促進社會力量之間的經常性交流,增強各社會主體之間的認知和了解,為實現共同推進扶貧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創造相互合作條件。要發揮政府部門牽線搭橋作用,通過政策、資金保障,促進不同主體之間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例如,在涉及到種子、農機、農技等多個細分領域,通過加強種子公司、農機企業、農技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形成服務整體。三是保障社會力量的合法權益。要發揮好政府部門的政策保障作用,支持各社會主體之間,在產業、項目、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既要鼓勵和表彰他們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要支持他們在遵守法律法規、市場經濟規律基礎上實現義利兼顧。
參考文獻:
[1]張鑫,高紅.多源流視角下地方政府推動精準扶貧的注意力配置研究[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20(03):31-39.
[2]邢成舉.政府貧困治理的多元邏輯與精準扶貧的邏輯彌合[J].農業經濟問題,2020(02):31-39.
[3]王瓔熳,易宏宇,陳思,向春芬.精準扶貧視角下鄉村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研究——以湖北省赤壁鎮A村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