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昆,魏奶翠
(1.廈門工學院體育部,福建 廈門 361021;2.廈門軟件學院經濟管理系,福建 廈門 361021)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決定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陽光體育應運而生[1]。體育課是民辦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民辦高校體育是貫徹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重要途徑。高校如何定位體育教育,如何發揮體育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無疑正逐步成為學校體育教育探索實踐的新方向,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也成了一個永談永新的話題。
我國早期的體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對象。因此,傳統的三基體育教學模式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為主,以教師“教”為主,學生的“學”是通過形成完整的技術動作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來完成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基本理念,健康第一、陽光體育、素質教育、終身體育、創新教育、學會學習等現代化理念給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帶來了徹底的變革,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誕生。該模式是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其自主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但是隨著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和全民健身的熱潮,以及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也慢慢地跟不上當代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步伐,逐漸顯現出其缺點,如:對身體素質不同和技能掌握不平衡的學生,不能夠區別對待;有的人“吃不飽”,有的人“吃不完”;對場館要求太高;等。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的出現標志著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五種體育教學模式以及廈門工學院體育教學與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的契合點。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計算機和手工查閱大量國內外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書籍和科研文章,了解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和動態,為本研究的設計思路、內容撰寫提供了理論支持。
1.2.2 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是對物與物之間和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進行研究與判斷的方法[2]。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本文旨在對幾種體育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組織形式、主導作用、考核考試方法、場地設施及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0.0For Window)社會科學統計軟包,對測試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處理。
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終身體育和人本主義等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以滿足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完美個性和終身體育意識為主要目標,以興趣和能力進行分班來組織體育教學活動的范型[3]。廈門工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民辦高校,自2009年建校以來都是以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來開展大學體育課教學。本文以此為契機,深入剖析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的可行性及其發展趨勢,以期解決此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廈門工學院俱樂部體育教學開設課程包括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健身氣功、舞龍舞獅、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啦啦操、散打、輪滑、體育保健等。中華射藝、網球、高爾夫三門課程也正在籌劃開課中。大一、大二開設各項體育教學項目,在同時段體育課中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為必選課;大三、大四開展體育通識課,為選修課。這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能夠發揮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其選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學方便靈活。
從表1可以看出,2014—2018年四個學年中,學生最喜愛的體育課排名依次是:籃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健身健美等。籃球、羽毛球依然是當今大學生體育選課最熱門課程;原因是籃球受眾廣、基礎好、場地器材條件比較容易滿足,易開展。乒乓球、健身健美由于其上課地點在室內,運動量較為適中也比較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近幾年受韓國文化的影響,跆拳道項目逐步在我國大中型城市走俏,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又通過奧運會的推廣,使得這個項目在高校中成為熱門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4—2018年四個學年中,學生對選課的滿意度分別是88.4 %、90 %、90.2 %、91.1 %,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這充分說明,我校的體育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很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表1 廈門工學院體育課選課情況表
2.4.1 傳統“三基型”
此種模式注重系統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傳授,主張遵循運動技能掌握規律性來安排教學過程,以原始的行政班級為教學單位,指定上課項目,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基礎,學生水平不一,這教學內容難以兼顧全體,未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可能會導致學生再學一遍在中學學的技術或者個別學生根本不喜歡此項運動,對技術的掌握非常吃力,甚至厭學等情況發生。而制定的考試標準全班統一,考核評價體現不出因人而異,科學性較為缺乏。
2.4.2 “三段型”
此模式注重學生體育基礎和能力的提高以及體育習慣的培養,大一開基礎課,大二年級開專項課,大三、大四年級開設選修課[4];它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體育基本能力的提高以及體育鍛煉的培養;可是給予學生自主性選擇較少,不利于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2.4.3 “三自主型”
此模式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上課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教師,學生主體,教師主導[5]。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較為人性化的設置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技術、能力、身體素質不同不能夠得到區別對待,“吃不飽”和“不夠吃”現象存在,對教師和場地要求也較高,極易造成場地資源的浪費或者場地不夠用,以及經常出現熱門體育項目超員,其他項目人數不足甚至課程無法開展等情況,實施起來難度極大。
2.4.4 課內外一體型
此模式注重增強學生體質,強化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教學目標是培養體育鍛煉習慣;但是它對課外體育活動所需場地和器材量很大,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增加,教師需求量大,對考核評價體系和管理能力要求太高。
綜上所述,五種體育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存在著缺點和不足(表2)。但縱觀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新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更適合當下高校體育教學,特別是民辦高校的體育課教學。理由如下:

表2 五種體育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
新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包括四個方面:課堂體育教學、校園課余體育競賽、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和體育保健課。它以大學體育課堂教學為中心,使體育課和課余體育活動競賽一體化,同時加強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鼓勵學生或隊員參加校園或社會體育活動,在課堂中學習體育的“三基”知識和運動保健知識,在體育實踐中提高運動技能、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增進健康,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學模式的理論性體現,它能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新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引導學生培養起運動健身的終身體育意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呈現多元化趨勢[6]。體育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體育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助其成為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在學校網絡選課系統選擇運動項目與授課教師。并且系統平臺有詳細的體育項目課程簡介、體育知識介紹、教師個人簡介,以及體育保健知識和運動處方,學生可以全面了解體育課程。對于熱門體育項目,例如籃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等,可以適當增設多個教學班級,滿足大家的需求。對于一些特殊學生,例如患有先天性疾病、有運動障礙、處于術后恢復期等可以增設體育保健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競技體育也開展得如火如荼,項目極其豐富。俱樂部教學可以促使校園課余體育競賽活動開展,并開設裁判員培訓班、體育骨干訓練班,極大豐富校園體育文化。高校大學生參加高水平體育競賽也逐漸被各個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所重視,它已經成為大學生展示自我體育能力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學校展示自身實力的良好機遇。
每種體育教學模式都有著其自身的優點,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它們都是學校體育發展某個階段的產物,是時代變革的附生物。學校體育發展至今,體育模式也在進步更新,現今高等學校特別是民辦高校更是各種體育教學模式并存,呈多元化和科學化走向。但是就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來看,新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無疑是最佳選擇。此教學模式能建立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體育觀,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有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體育運動技能,提高體育運動技能水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校園課余體育競賽,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儲備人才。雖然它自身對場地和師資有較為苛刻的要求,但是隨著經濟和體育專業院校的發展,這些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所以,筆者認為,新型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將成為民辦高校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