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財
◆摘? 要:本文探討了從規則意識、關愛學生、精神引領等方面開展班主任工作,成為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引路人,讓學生學會感恩和回饋,將學生的終身幸福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同時也讓教師幸福地工作。
◆關鍵詞:班級管理;規則意識;關愛學生;寓言式教育;幸福教育;開采幸福
我經常在想,我們這樣的學校價值在哪里?教師工作的意義在哪里?有一天我從蘇霍姆林斯基那里找到了答案:“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卻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持久性價值。”
是的,我們不需要培養什么偉人、名人,我們只需要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幸福的人!
一、嚴格要求樹立規則意識
通常在初一這個起始階段,我的班級管理會很嚴格。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必須遵守,一有違反就要嚴肅處理,以儆效尤,從而讓學生知道,在這個學校里、班級里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也讓他們知道,老師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學生剛來到初中,對新環境、新老師都比較陌生,還存有幾分敬畏之感,這時候給他們立規矩效果是最好的。
當然,初一年級也是班主任最辛苦的階段,首先工作要細。課前靜息、課堂要求、自習課紀律、集合集會、請假須知等等,都要在入學教育的時候告知學生,為他們的行為習慣提供準則。其次問題處理要及時,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去約束學生,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注定要在不斷的錯誤與失誤中學會成長。所以當班級里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及時處理,該批評就批評,該表揚就表揚,在班級里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弘揚正能量,有意識地去塑造正能量的典型,讓其他學生去學習和模仿。
我也要在這個起始階段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意識:這是一個有規則的世界,只有遵守規則的人才能獲得長遠而安定的幸福!
二、真心關愛給予學生溫暖
近些年來,關于教師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網絡上對教師的批判諷刺也很讓教師們寒心。這些負面的個案,僅僅是教師隊伍中極小的一撮人。絕大多數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在用愛心呵護著一個個孩子的成長。
在教育教學中班主任與學生有著最直接、最深入、最全面的接觸,對學生的錯誤也看得最清楚,但我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一個個有個性、有思想、情感豐富的小大人,他們要自尊、要面子,卻又要犯錯誤,甚至一錯再錯。我們盡量做到用一顆寬容、欣賞、鼓勵,對學生的成長負責任的心去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健康成長。
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班主任任教學的學科往往會比其他學科的成績更優異。對于這種現象,有人是這樣解釋的:班主任更嚴厲,學生更“怕”他,所以成績更好。而我卻認為是班主任與學生相處、交流的時間更多,幫助他們解決的困難更多,付出的關愛更多,他們與班主任更親近的原因。
我的班上有一個女生,小小的、瘦瘦的,膽小內向不自信。開學一個月了,除了和同桌交流以外,沒有朋友,和老師說話從來就是低著頭,而且聲音很小。提醒、鼓勵之后仍然沒有改變。于是我聯系了孩子的家長,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女兒才兩歲的時候他就和孩子的爸爸離婚了。幼兒園和小學,女兒都是和爸爸在一起,上中學了她才把女兒接到身邊,所以女兒和她也不是很親,在家里的語言也很少,她也很苦惱。我又問她,那女兒和爸爸的關系更融洽嗎?她說也不是,有一次她讓女兒回爸爸那里拿生活費,爸爸不但沒有給她,還把女兒罵了一頓,女兒哭著回家來了。
聽到這里,我明白了,孩子的膽小怯懦來自于這個不幸福的家庭。我建議孩子的媽媽,以后拿生活費的事情不要再讓孩子去了,由你們大人自己協商好。你想想,孩子平時連說話都不愛說,叫她去向別人(哪怕是自己的父親)要錢,她的心里會有多少個千回百轉,更何況很多時候并不能順利就能要到。同時,我也在學校立即給孩子申請了愛心午餐,至少能保證每天中午她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吃到相同的午餐。
在課堂上,我盡量讓她回答一些簡單的題目,然后給予她大大的表揚,作業本上多給她寫兩行字的評語,生活中有意無意地與她聊天,漸漸地她不再怕我,作業的質量也越來越高,成績也進入了班級前十名。曾經膽小的她竟能主動幫我、為班級做一些事情,節日的時候還會自己親手做手工禮物送給老師,臉上的笑容也更自信了。
班主任的真心關愛,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以外的幸福,這種幸福也許會讓他覺得自己更幸運,從而更珍惜,更感恩。其實能夠感受到幸福,也是一種幸福的能力,也許有一天,他還能去回饋這個世界幸福,這更是一種幸福的能力。
三、精神引領啟迪學生思想
給學生做思想工作的時候,我經常用打比方的方式給學生“喝雞湯”。告訴他們,一定不要放棄,只要你一直這樣努力著,你所期望的成績也一定會出來,因為它本來就在那里,只是它屬于那些勤奮努力、堅持不懈的人。
學校的升旗儀式,有段時間老是不夠肅靜,總有一點“嗡嗡”聲,領導批評后效果也不太好。有一次升旗儀式結束后,我開始讀詩了:“我愛我的祖國。我愛爸爸媽媽。我愛你。”聽完后,教室里安靜了,有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說:“愛人從愛國開始,不愛國的人也沒有愛人的能力。升旗儀式是愛國的一種方式,應該是莊嚴肅穆的。希望我們班的孩子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面對國旗、國徽都是內心恭敬,外在嚴肅的。”從此以后,升旗儀式上我們班最安靜。
成長中的學生,難免犯錯,如果只是批評他們,可能當時有點效果,但久而久之誰又能保證學生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用“打比方”的寓言式教育,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觸及到孩子的思想深處,成為他們精神的營養,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如果班主任只是嚴厲,只有嚴厲,學生可能會怕。但是只要用“愛”真誠地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精神的成長,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也只有用“愛”才能激活孩子的“愛”,被愛滋養的孩子才能成長為幸福的人!
的確,班主任工作繁雜瑣碎,責任重大,如果以一顆消極被動的心去工作,一定會愈加辛苦郁悶。可是當我們用一顆“智慧的心”巧妙地調以“愛”與“嚴”,自己會不會輕松許多,孩子是不是幸福很多?
愿天下的班主任都能與孩子一起感受幸福,開采幸福,享受幸福!這也應該是班主任工作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