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拓展課程資源應用于課堂教學。本堂課運用QQ論壇內容于課堂教學,跟蹤技術高考前沿。教師先行組織學生自己探討和研究第11題;繼而選擇該題C、D選項引發的QQ群討論內容為教學內容,其中既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進行點評;也有以共同研討的形式展開討論。該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電控電路的分析能力,有利于物理知識和技術知識的融合,有利于逐漸克服物理課堂純電阻教學遷移帶來的“迷思”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技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電路分析;跨學科融合;批判性思維
電流電壓分析法在電控題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電子電路分析。
2.引導學生將相關的物理知識與電子技術知識相結合,努力克服物理課堂純電阻教學遷移帶來的“迷思”概念。
3.逐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過程
教學引入展示題目,初步分析:什么材料、什么結構,解決什么問題?并回顧三極管的放大工作狀態有什么特征?
1.引導學生回顧電路基本連接結構并對題進行評論。
2.電流電壓分析法就是綜合交替使用I、U分析電路的方法;非線性元件帶來的影響,努力克服物理課堂負向遷移帶來的“迷思”概念(把線性元件適用的歐姆定律也盲目用在包含非線性元器件的電路中)。
3.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反饋“牽一發而動全身”。
4.來自浙江省通用技術教學群QQ群的討論:①瑞安-小花和上虞中學陳東波的充滿智慧的對話,以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的形式展開;②陳東波提出電路分析的三條所謂的“最基本”的規律:第一,電路中某支路電阻減小,則該直路電流增大。第二,電路中某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第三,電路中某部分兩端電壓增大,則該部分電流增大。③鄭曉波提出的質疑。④來自永康教研賈志剛、杭·源清,吳等人的反駁。⑤陳東波承認了局限性。現在看來可以運用三極管的放大狀態對此進行反駁,三極管只要維持在放大狀態,Ib不變,Rc改變,導致Uce改變,Ic=β·Ib也將保持不變。這樣一來,包含放大狀態的三極管的電路便是不符合以上規律。而飽和導通和截至狀態則是屬于電路的兩種極端情景,相對容易區分。
5.在電控題中應用電流電壓分析法的優點和局限性(有利于運用整體等效電路分析;注意特例)。
6.對于電控教學的啟示:三條最基本規律的不基本;給予二極管、三極管、集成塊等非線性元器件更多的獨立分析其電流、電壓的特點的機會。
7.重新認識舊題并在此基礎上作出題變。
三、選題考量
直接面對最新高考,體現評價改進教學,體現技術學科與物理學科的跨學科特性;努力克服物理課堂負向遷移帶來的“迷思”概念,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技術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禮貌辯論、尊重他人。
1.瑞安-小花(A)和上虞中學陳東波(B)的對話(學生扮演,活動1)。
A:電流大小不同,會不會造成發光二極管兩端電壓改變?
嵊州市高級中學裘(裘老師)要改變的
A:那上面有個老師分析11題的時候就在假定發光二極管電壓不變,Ib=(Vcc-0.7-V2-UR3)/R2,其中UR3確實是增大的,但怎么能得出Ib2減小呢?
A:賈老師的反證法倒可以定性地選出CD里面哪個是正確的
B:@瑞安-小花UR3增大,等效于右邊三極管電路的電源電壓減小了,Ib2不就小了嗎?
A:那你想想左側電源電壓不也小了么?左邊三級管Ib1有小嗎?
A:不能這么看著答案硬解釋啊
B:左邊R1也小了,這個不是套答案,這是最基本的規律
A:Ib2=(Vcc-0.7-V2-UR3)/R2,這里UR3是大了,但還有個V2未知,怎么去判斷Ib2?
B:你把R3拿掉,再把右邊部分隔離出來,再想想@瑞安-小花
B:整個這個部分的電壓小了
B:電路中把一個部分單獨隔離出來,其兩端電壓變小,通過電流一定變小,這是最基本的規律。
A:喔,按照這個思路倒是可以解釋
B:要善于從整體、隔離靈活應用
A:那Ib1增大,Ib2減小,那再去分析R3,R3電壓又該怎么改變?
A:一開始分析左邊三極管,假定的是右側不改變,現在右側分析完了,再總的分析R3壓降,怎么辦
B:又一個最基本的規律,某電路其中一個電阻變小,則總電阻(等效電阻變小),則總電流增大,則UR3增大@瑞安-小花
裘老師:陳老師好有耐心,好樣的
B:裘老師,要向您學習
A:這是模擬電路的經驗吧?
B:這是最基本的電路規律
A:謝謝陳老師
裘老師:在這個群,陳老師為我們解答的疑問最多
B:又一個最基本的規律,某電路其中一個電阻變小,則總電阻(等效電阻變小),則總電流增大。這個是我高中時用過的,現在教通用10多年了,早忘了。
B:教物理時強調電路分析整體法隔離法結合
B:局部——整體——局部
浙紹越徐建光:@上虞中學陳東波,波塞冬(教師點評:源自希臘神話故事 海神 即稱贊了不起)
2.陳東波提出電路分析的三條電路分析中最基本的規律(提示同學們在學習中也要進行類似的反省、總結和提高)
B:個人認為,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高中選考題用高中已學的知識去解決。
杭·源清,吳,(C)@上虞中學陳東波,反饋沒你說的那么簡單,要分清楚正反饋和負反饋
C:我也沒用到什么高深的知識點
B:@杭·源清,吳,不管怎么復雜,反饋是補償
C:我了解你的意思,就是讓學生記住結論就行了
B:@杭·源清,吳,沒有,我真不是這個意思,更多地要跳出這個問題看問題,整體局部的思維方式是最重要的
C:變形之后問題是簡單化了呀,并沒有更復雜
B:本來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看你怎么思考。
C:我怎么思考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能否理解,能否聽懂
B:@杭·源清,吳,吳老師,我們的探討很高興,因為是純碎的問題探討
C:@上虞中學陳東波,我的意思是某些鉆牛角尖的同學會讓你解釋為什么反饋的量偏小,你能通過簡單易懂的計算來證明嗎?
B:@杭·源清,吳,完全可以,比如賈老師所說的反證法。或者電路分析中最基本的規律:
(1)電路中某支路電阻減小,則該直路電流增大。
(2)電路中某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
(3)電路中某部分兩端電壓增大,則該部分電流增大。
C:那不還是通過串并聯電路來證明嗎@上虞中學陳東波
B:本來就是基本的串并聯規律及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不需要所謂的那些電子電路的專業術語或規律。
3.鄭曉波提出的一點質疑。(提倡質疑,并說明發現問題的重要性)
鄭曉波B的3條最基本定律在電子技術中是否存在例外?(請大家幫老師找特例,活動2)
4.來自永康教研賈志剛(D)、杭·源清,吳等人的反駁。(贊美質疑、求真精神)
D:1、純電阻電路第3點沒問題,2、我舉負阻例子是為了說明:如果不加純電阻電路這條件的話,第3點可能有問題。
余杭徐老師:賈老師嚴謹
B:賈老師,我是為大家分析處理問題提供一種可行的思路或者方法,分析電路有時候完全不必去糾結一些專業術語,專業概念,從大處看問題,從整體出發分析,整體隔離結合解決問題可能更好。
余杭徐老師:陳老師的用電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把這個題的分析思路解釋得很清楚。的確沒必要讓學生被專業術語嚇著了。
C:如圖電路三極管工作在放大狀態,減小Rc,電路的電流并沒有變化
C:電路中某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所以這條在電控里一樣不適用
B:滿足第一條的前提下適用第二條,第一條都沒滿足,第二條當然不適用嘍
B:這不是一個普適的規律,分析時是遞進的關系,若滿足第一條,則第二條……,或者說,這只是一種分析的可行思路。
浙紹越徐建光:波波,起起彼伏,不亦樂乎
C:我找出來了,確實第一條也不適用
B:@杭·源清,吳,對,所以說,這是一個若滿足規律,則......,的分析過程。
B:我早上就說了,只是提供一條可行的思路而已
5.陳東波承認了局限性。(肯定陳東波勇于認錯,禮貌辯論、尊重他人)
C:@上虞中學陳東波,所以還是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B 對這個題目是適用的,所以可用,對某個題目不適用,則棄之不用。
B:@杭·源清,吳,你說的對
浙紹越徐建光:電控不是純物理
B:@浙紹越徐建光,老徐,見笑了
浙紹越徐建光:半導體不是純電阻,非線性電阻
B:@浙紹越徐建光,那倒還真是“純物理”
D:@杭·源清,吳,是,因為此時三極管ec間可以看成一個恒流源。
2019年4月技術選考真題
11.【加試題】如圖所示的對稱電路,三極管V3、V4工作在放大狀態。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流過V1、V2的電流相同
B.增大R3阻值后,流過V1、V2的電流變小
C.增大R1阻值后,流過Ⅴ1的電流變小,流過V2的電流變大
D.減小R1阻值后,流過V1的電流變大,流過V2的電流不變
四、課后反思
此課由作者本人在2019年4月22日進行了課堂教學實踐,大部分學生和聽課老師反映較好。直接面對最新的技術選考題,學生覺得振奮,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學習,學生們也進一步認識到我們的技術選考題是高質量的,擁有此類題目,技術選考應該具備較好的選拔功能。在開展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時候,很多同學都樂于承擔其中的扮演角色,大部分學生都被這個別致的扮演教學活動深深吸引。部分學生坦率承認,在上這堂課之前他們也有類似陳東波老師的觀點,上課后則保證以后對于包含二極管、三極管等非線性元器件的電子電路的分析一定要謹慎使用歐姆定律。
這個QQ討論也有一定的波折,從瑞安-小花提出高質量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到上虞中學陳東波的耐心解答,以及得到群里好多老師的稱贊,陳東波得意洋洋,提出三條所謂的基本定律;然后鄭曉波對此予以質疑,隨后引發賈志剛、杭·源清 吳等人的反駁。后來陳東波從不情愿,而后又逐漸坦然,他承認了他原先提出的三條所謂的基本定律具有局限性。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于電子電路的分析能力逐漸得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
總的說來,學生們還是樂于研究老師們對于考題的討論,并很享受討論當中這樣的情節。另外在開展學生活動“問題二、請你們來幫我尋找特例”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老師應當提供一定程度的教學支架。重新認識舊題并在此基礎上作出題變,這個教學活動如果課堂時間來不及,可以留一部分到課外做。
QQ群討論內容可以歷史查詢:浙江省通用技術教學群,QQ群討論時間(2019-04-12-----2019-04-16)。